关于爱国事迹的人物故事合集15篇-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爱国事迹的人物故事是一种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它们通过讲述杰出人物的事迹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和集体荣誉感,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关于爱国事迹的人物故事,希望你喜欢。
关于爱国事迹的人物故事(精选篇1)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关于爱国事迹的人物故事(精选篇2)
王二小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英雄少年。出生于1929年的他,成长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当时,他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常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虽然他还只是个儿童团员,但他经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为了保护家乡和乡亲,他总是不惜冒险。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一次来袭,走到山口时迷了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带着敌人走在前面,实际上是为了引导敌人进入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发现上了当,就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的牺牲并没有被遗忘,反而被铭记在了人们的心中。他的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个老乡都为他流泪。后来,《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士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著名的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迅速传唱全国,成为中国儿童歌曲的'经典之一。
王二小虽然只有短暂的十三年生命,却在抗日战争中展现了英勇和坚强。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即使年龄再小,也可以有大义和勇气,为了祖国和人民,义无反顾地冲向危险。王二小是一位可敬的英雄,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篇章中。
关于爱国事迹的人物故事(精选篇3)
1933年5月23日,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小矶 国昭向路透社记者发出狂妄叫嚣:“为保卫‘满州国’西境安全,日军有进驻张家口之必要。”察省形势,益行危急,察哈尔省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冯玉祥于26日发表抗日通电。
同日,佟鳞阁、高树勋等十四名将领在张家口联名通电,响应冯玉祥的号召,参加抗日同盟军。内称:奉读宥电,慷慨陈词,抑郁精神,大为振奋,表示今后愿在冯总司令领导之下,团结民众,武装民众,誓以满腔热血,洒遍疆场,保我河山,收复失地。
冯玉祥任命佟麟阁为抗日同盟军第一军军长,仍代理察省主席。第一军辖四个师及一个独立旅,这是支抗日同盟军的基本队伍。在召开的.抗日同盟军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成立了同盟军委员会,选举了委员三十五人,常委十一 人,佟麟阁是委员和常委之一。
6月20日,佟麟阁、吉鸿昌、方振武等二十六名将领联名通电表示:为民族生存而战斗,应民众要求而奋起,敢对国人一掬肺腑。凡与敌人同一战线者皆为吾仇。并宣布:重整义师,克日北指,克复察省失地,再图还我河山,……四省不复,此心不渝。佟麟阁积极与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北路前敌总司令方振武等密切配合,并派出第一军的第二师受吉鸿昌指挥,出兵张北,猛烈攻击敌伪军,先后收复康保、宝昌、沽源,又乘胜挺进,7月12日克复多伦。共击毙日军茂木骑兵第四团及伪军李华岑等千余人。抗日同盟军军威大振。佟麟阁在此期间,治军理政,运筹帷幄,筹备军需,安定后方,出版《国民新报》,宣传抗日主张,组织民众武装,担任前方运输,救护伤员,收容难民,殚精竭虑,甚获察省军民的爱戴。
对日作战,加上蒋介石、何应钦的军事压迫,使抗日同盟军腹背受敌。察省地瘠民贫,补给也极其困难。冯玉祥迫不得已,乃于1933年8月5日发出通电,把收复国土,交诸国人。15日离开张家口。至此,深为日寇所恐惧的察省民众抗日同盟军不幸夭折。
关于爱国事迹的人物故事(精选篇4)
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在英国两年,华罗庚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投入数学研究中,他的研究成果逐渐被国际数学界重视,年轻的华罗庚在数学界声名鹊起。
1937年,就在他刻苦钻研数学难题时,中国开始了抗日战争。华罗庚听闻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后,马上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中国政府见识到美国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后,为了提升中国的国防实力, 也萌生了研制原子弹的想法,于是派遣华罗庚等人前往美国考察。1948 年,伊利诺伊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出非常优越的待遇。
1949年,远在大洋彼岸的华罗庚听到了一则激动人心的消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于是他决定回来报效祖国。美国人不愿意让优秀的华罗庚走,于是不惜重金让他留在美国,但是华罗庚还是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和工作条件,带着妻儿回到了百废待兴的祖国。
他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民族国家,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回国后的华罗庚,走访了全国多个地方,把数学问题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国家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关于爱国事迹的人物故事(精选篇5)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之后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明白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带给。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十分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最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先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关于爱国事迹的人物故事(精选篇6)
时近黄昏,风雨大作,咫尺之间,景物难辨。张世杰趁着海面混乱,让人驾轻舟去幼帝赵昺的座船,接他脱离险境,以便寻机安全转移.一直在舟中观察着战况的陆秀夫见来接应者皆不是江万载父子平时所带护随帝后的亲随护兵,知道事已不可为,深恐奸细乘机向元军卖主邀功,招致南宋末帝被俘或遇难,因而断然拒绝来者请求。
但他也知赵昺的座船笨重,又与其他舰船环结,行驶艰难。陆秀夫估计已经无法护卫赵昺走脱,于是便当机立断,决心以身殉国。
他盛装朝服,先是手执利剑,继而又劝说赵昺,“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当为国死,万勿重蹈德祐皇帝的覆辙。德祐皇帝远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说罢,他背起八岁的赵昺,又用素白的绸带与自己的身躯紧紧束在一起,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向船弦,与他的小主公踏上了从临安到厓山的最后里程、水天一色的.茫茫大海……
杨太后听说儿子赵昺死去,悲痛欲绝,随即也跳海而死。之后随同跳海殉国的朝廷诸臣和后宫女眷少说也有十多万人。崖海十万浮尸,向世人宣示了一个民族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关于爱国事迹的人物故事(精选篇7)
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前期,因为蒙古族当权者和明朝政府有矛盾,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双方的关系疏远了,传统的贸易往来也停止了。这样,明朝不安宁,蒙古族百姓也得不到内地的产品,生活上受到很大影响。
后来,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重新和明朝和好,服从明朝的统一管理,蒙汉关系改善了。俺答去世后,他的夫人三娘子掌权,更是坚持与明朝的'友好关系。在三娘子的促进下,蒙汉的互市贸易又恢复了。每当大集的时候,蒙古族百姓都到集市上购买和换取内地的丝绸、茶叶和各种生活用品,他们的皮毛等产品也是汉族商人喜欢要的。场面十分热闹。三娘子经常亲自骑马到集市上巡视,发现有纠纷的,都秉公处理,尤其注意保护汉族商人的利益。她还主动到宣化城,拜访明朝官员,交流情况,关系非常密切。明朝封她为忠顺夫人。遇上有的蒙古贵族想用武力侵扰内地,三娘子总是坚决反对,加以制止。
三娘子掌权时期,为蒙汉友谊做了许多好事,使双方好多年没动干戈,促进了民族团结。
关于爱国事迹的人物故事(精选篇8)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关于爱国事迹的人物故事(精选篇9)
我国的老革命家吴玉章,从小就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年轻的时候,他到日本留学,在一所学校里读书。1904年元旦那天,学校把世界各国的`国旗都挂出来庆贺,但是没挂中国国旗。吴玉章气愤极了,带着中国学生找到校方负责人,提出抗议说:“为什么不挂中国国旗?学校如果不道歉,不纠正错误,我们就罢课,绝食。”
校方不满意地说:“平日我们对你那么好,你家经济困难,我们不催你缴学费,还发给你零花钱,你为什么带头反对学校?”吴玉章严肃地说:“学校对我好,我很感谢。但是挂旗这件事是关系国家荣辱的大事。我不能不誓死力争啊!”校方只好承认了错误。
10年以后,吴玉章已经成为一个革命家了。有一次出国,他坐在日本的轮船上,正好又赶上1914年元旦。船上挂起万国旗庆贺,可仍然没挂中国国旗。
吴玉章记起10年前的那件事,痛心地想:祖国贫弱,被外国人瞧不起,挂国旗也想不到中国!可我是中国人,能眼看祖国的尊严受到伤害却视而不见吗?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带领船上的中国同胞向船长提出抗议。船长见中国人这样爱国,又这样心齐,慌忙赔礼道了歉。
关于爱国事迹的人物故事(精选篇10)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先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证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关于爱国事迹的人物故事(精选篇11)
爱国者,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概念,它代表着一个人,也代表着一群人。我相信每个深爱着自己祖国的人都是爱国者,有的爱得平凡,只是力所能及;有的爱得伟大,却奉献了一生,往往就是这么一群人,无时不刻都在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伟大国家。”多么朴实而真情的话语,字里行间都表露出了对国家和人民真挚的爱。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就是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是真正的爱国者,是伟大的爱国者,他那满腔热爱祖国的真情,为国家发展贡献一切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他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因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他说过了,他也做到了!因为他的归国之路是那么的艰辛和不易。话要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祖国的发展在呼唤着漂流四海的科学家回国建设新家园。那时的`钱学森已经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时美国政府得知钱学森要回国,便将他软禁起来,而且开出非常优厚的条件:给他提供豪华的别墅、先进的科研设备、优越的工作环境、诱人的荣誉,只要钱学森留在美国,美国政府会答应他的一切要求,除了回国。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能够撼动钱学森回国建设的决心。
经过好几年的磨难,钱学森费尽周折,终于绕道回到了盼望已久的祖国怀抱。钱学森回到祖国,便着手开始了研制“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当时,苏联专家撤走了,科研条件也十分简陋,钱学森带领着一批满怀爱国情怀的科技工作者,废寝忘食地工作,一丝不苟地研究,终于制造出了“两弹一星”:
原子弹、氢弹和卫星。
“两弹一星”使我们的国防线也变得强大起来,祖国也挺起了腰杆屹立在世界上,钱学森和那大一批爱国的科学家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现在繁荣富强的中国!
钱学森,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名字,一个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爱国者!
关于爱国事迹的人物故事(精选篇12)
每到端午佳节,江南一带都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这是我国人名对伟大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于此同时,我非常高兴。屈原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青年时期,为了掌握渊博的知识,他如饥似渴的.阅读了大量有关天文。地理。历法。农业。文学。艺术方面的著作。在刻苦学习的同时,还努力钻研写作,二十多岁时,他根据楚国祭神的歌词改写的《九歌》,传遍了全国。
屈原走上从政的道路以来,极力主张实施变革,任用贤能。富国强民,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但变法刚开始,就遭到以子兰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的仇恨和排挤,他们在楚怀王的面前造谣中伤,昏庸的怀王,误信谗言,把屈原降职了。屈原虽然降职了,对楚国的命运仍十分关注。当楚国为了破坏六国联盟,派特使张仪到楚国游说时,屈原冒死进宫劝说怀王不要上当。当怀王轻信秦国,要去与秦王会盟时,屈原流着泪进行劝阻,但都遭到了子兰一伙的阻拦。后来怀王被秦王软禁,死在咸阳。
屈原悲痛之余,希望刚即位的顷襄王能变法强国。洗雪楚国的耻辱!顷襄王但比怀王还要昏庸,亲秦派依然得势。他们唆使顷襄王把屈原赶出朝廷,放逐汉北。秦国攻破楚国郢都后,楚国濒临灭亡,屈原悲痛之余,投罗江而死。=
屈原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共25篇。《离骚》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同时也表现了屈原为实现崇高理想而进行的热烈追求和不懈斗争。抒发了他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以及憎恶佞奸。羞于为伍的高尚品格。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是继《诗经》后诗歌史上的另一个高峰。
屈原以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格,光辉灿烂的诗篇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和文化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关于爱国事迹的人物故事(精选篇13)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候的大将。当时,两人因为平时的一些误会,积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
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了。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说:“国家危急,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
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此后,将帅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关于爱国事迹的人物故事(精选篇14)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劳动热情倍增。振兴中华,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成了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望和行动。被称为“铁人”的王进喜就是胸怀祖国、发愤图强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进喜本来是玉门石油矿普通工人,可他一心为国分忧。有一次在北京街头上,他看到汽车没油烧,在车顶上放着大大的煤气包,靠烧煤气行驶。他难过得吃不好睡不着,心想:“我是石油工人,现在国家是缺油的,我有责任啊!”不久,他被调到了大庆,参加开发新油田的会战,他兴奋得像是有使不完的.劲,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没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垒的简易棚子里,吃冷饭,睡地铺。钻井机到了,可是没有吊车下不了火车,他一声呐喊,带着工人用绳子拉,肩膀顶,终于把机器卸下来运到工地。第一座井架竖起来了,没有水灌井,他和工人们用脸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来,争分夺秒地开了钻。发生井喷事故时,没有搅拌机,他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的是尽快打出石油,改变祖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
因为常年的劳累,饮食没有规律,王进喜得了严重的胃病,经常是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说:“为了拿下大油田,我宁可是少活20年!”正是这种铁人精神,正是这种为国忘我的劳动,使得大庆油田很快就建成了,使我国摘掉了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
关于爱国事迹的人物故事(精选篇15)
诗人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诗人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诗人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诗人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诗人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