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个人爱国事迹简介15篇-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事迹指的意思是个人或集体过去做过的重要的事情,而现多指对革命、对人民有益的事,简单来说就是事情的迹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梅兰芳个人爱国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梅兰芳个人爱国事迹(精选篇1)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他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但是,在他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日本侵略者总想逼梅兰芳演戏。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为了安全,他逃到香港。香港被日军占领后,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逼梅兰芳演戏,他借口剧团不在香港,还是不肯演戏。
长期不演戏,梅兰芳就没有收入,香港的生活费很高,他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只好又回到上海,但他还是不演戏。为了维持生活,他只好忍痛卖掉在北京的房子。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无论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一天,在北京的梅兰芳剧团的.一位演员忽然来到上海,对梅兰芳说,日本侵略军要在北京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演出,如果违抗就以军法论处。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处境危险,请医生帮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敌人的纠缠。医生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度过难关,就说:“那么打一针伤寒预防针吧,打了这种针是要发高烧的。”
梅兰芳发了高烧以后,让一位演员向日本侵略军报告。敌人起初不信,专门派一个日本军医来检查。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正盖着厚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摸他的额头,滚烫滚烫的,一试体温40度。军医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梅兰芳个人爱国事迹(精选篇2)
早在20__年《梅兰芳》上映的时候,我就想要亲自到电影院里去看看这部大片,但一直没有实现这个愿望。然后,我从网络下载下来,等待有时间的时候静静地观赏。无奈,因没有时间,过了这么久,延至20__年,新年元旦,我终于看完《梅兰芳》,之后,却悄然不知自己已泪流满面……然后,我被身边的朋友笑话。
身边的朋友问我:《梅兰芳》有那么感人吗?我说:不知道。也许,黎明,陈红,孙红雷,章子怡等演员演绎得太好了;也许,《梅兰芳》的故事太让人感动;也许,有些东西触动到了我内心的柔软。我想间或是陈红的那句话:“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角儿的。”的经典台词?也许,是带着梅兰芳“纸枷锁”的无奈一生,注定他是那样无法自由,想内心想的那样生活都不可以,甚至和自己心爱的小冬姑娘看一次电影的机会都没有。没有办法,因为他就是梅兰芳,所以,他必须守住内心的那份孤独。
其实,生活里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会有更多的心酸和无奈,可是他们必须自己忍受那份孤独,思想上的,心灵上的,精神上的那份孤独。
或许是因为那名日本军官拼命地解救梅兰芳,日本人也有善良的一方面,在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精神感召下,他是那样的可爱。文化是无国界的,被阻隔的只是那颗心。心,可以将距离拉得很紧很紧,也可以将距离推得很远很远。就像泰戈尔的.诗句中描述的那样: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或许是因为邱如白拿着蜡烛,用破碎的眼睛注视那副三人图,那幅图下曾经是他和梅兰芳的结拜,从此两个人相扶相伴多年,不离不弃。但现在却只剩下他自己。其实他们是有着很不相同的性格和命运。邱如白,只是一个醉心中国戏剧文化的痴心人,而梅兰芳却是有着真正中华精神和艺术追求和探索的人。他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事是不该做的。就如他的那句话:“有人想看一个弄脏了的梅兰芳吗?’但不能否认的是邱如白与梅兰芳之间的真挚情谊。美国表演时,在漫漫大雪中有一个单薄的身影屹立着,为梅兰芳守卫着。白雪下的憔悴面容不能不让人动容和感动。
或许是十三燕最后明知要输还要比,他是出色的伶人,也是可怜的伶人。他为自尊而活,但作为最底层的伶人,自尊是很奢求的一件事儿。他的一生的追求,化作最后的遗言:“畹华,你能不能把咱伶人的地位提高一点面子?这是他死去时的心愿。
或许,《梅兰芳》是爱,或许是情,或许,《梅兰芳》让人受益更多的哲理。
也正是因为这很多的或许,让我感动不已…
梅兰芳个人爱国事迹(精选篇3)
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他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青年时代从艺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又勇于革新,编演新戏,使京剧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面貌。他所创立的`“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他还是让京剧走向世界的先行者,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梅兰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品德高尚,演技精堪,在艺术界和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声望。刻苦学艺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剧的名演员,是演旦角的。父亲梅竹芬也是京剧演员,在梅兰芳四岁那年就去世了。伯父梅雨田是有名的琴师和笛师,为京剧、昆曲伴奏,会戏很多。梅兰芳在长辈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
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学戏了,学的也是旦角。男孩子学旦角,扮演女角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说。这就需要刻苦练习。一开始他的天赋条件并不好。有时候一出戏,老师教了多时,他还没有学会。有一次,一位老师见他学得慢,生气地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梅兰芳脸红了。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出样子来,就用心琢磨、反复学。一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会了,他却要唱二三十遍。渐渐地,他练出了一条又宽又亮又圆润甜美的好嗓子,唱出来让人特别爱听。成名之后,他有一次又见到最早教过他的老师。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我那时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您别这么说。”梅兰芳说,“我受您的益处太多了,当初要不是挨您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奋发上进呢!”
梅兰芳个人爱国事迹(精选篇4)
梅兰芳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取得了世所公认的成就,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最卓越的代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被邀请参加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中国文联和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
他经常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从事艺术研究,还认真培养青年演员。他的学生,不但有京剧演员还有不少地方戏的演员。同时,他仍然经常演出。全国各地都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到那里演出。他理解人民的要求,在十年的时间里,走了十九个省,让观众实现了“看看梅兰芳”的愿望。
1959 年,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梅兰芳排演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新戏:《穆桂英挂帅》。那年,他已经是六十五岁的高龄了,可扮演出的穆桂英仍然是神采奕奕,为建国十周年增添了喜庆气氛。
梅兰芳在晚年患有心脏病,可他不顾这些,一心要为更多的'人演戏。1961年夏天,六十七岁的梅兰芳应邀到新疆参加铁路落成典礼,并进行演出。
一想到此生能到大西北为人民演戏,他很激动,做好了各种准备。不料就在这时候,他的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新疆去不成了,他十分着急。
8月4日,总理来医院探视梅兰芳,对他说:“梅先生,我正在北戴河开会,听说你病了,特意赶来看你。”
梅兰芳有些着急地说:“新疆有条铁路刚刚落成,约我参加通车典礼,火车票都买好了,可我却去不成了……”
“不要急,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养病。等病好了,还愁没有工作干吗?”总理安慰说。
不幸,四天之后,梅兰芳因病去世了。他为中国人民创造的艺术精品永远是民族的瑰宝。
梅兰芳个人爱国事迹(精选篇5)
梅兰芳是一位有爱国气节的艺术家。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然后又向华北进犯,威胁北平和天津。梅兰芳痛恨敌人,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举家迁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抗金兵》讲的是南宋女英雄梁红玉抵抗金军的故事,《生死恨》是讲在敌人的统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这两出表现爱国思想的新戏一上演,就受到观众喜爱。有一次,梅兰芳连演三场《生死恨》,观众踊跃买票,把票房门窗的玻璃都挤碎了。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发动七七事变后,又进攻上海,不久就占领了这座大城市。日本人知道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托人要求他在电台播音,为他们的侵略服务。梅兰芳巧妙地说:“我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巡回演出了,不能做这件事。”
不久,他到了香港,演出结束后,就留在了香港。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他决定不再露面,不再登台演出,就在家里练唱昆曲。1941年底,日军攻占了香港。他们知道梅兰芳正在香港,就到处找他。梅兰芳心想:“躲是没地方躲了,可我绝不为日本人唱戏!”
这一天,清晨洗脸时,梅兰芳第一次打破惯例,没有刮胡子。儿子见了很奇怪。
“爸爸,您不是每天都刮胡子吗?今天怎么不刮了?”
“我留了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去演戏吗?”梅兰芳说。一天上午,日军司令酒井派把梅兰芳接去。一见面,他就假热情地说:“我过去看过您的戏,您还认识我吗?怎么,您留起小胡子了?像您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大艺术家,怎么能刚步入中年就退出舞台呢?”
梅兰芳坦然地说:“我已经快五十岁了。一个演旦角的.,扮相和嗓子都不行了,已经失去了上台的资格。”
后来,梅兰芳又回到上海,靠画画卖钱养活家人和与他一起演出过的朋友。上海日伪政权多次请他出演,都被他拒绝了。他说:“一个人活到一百岁也总是要死的,饿死就饿死,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次,日军庆祝“大东亚圣战”一周年,派人让梅兰芳出演,还说如果不演,就要军法从事。梅兰芳事先得到消息,一连打了三次伤寒预防针。平时,他只要一打预防针就发烧,这次果然又高烧不止。日军军医来检查,一看梅兰芳烧得迷迷糊糊,只好走了。
1945年8月15日,传来了日寇投降的消息。梅兰芳高兴地流下了眼泪,笑着对夫人说:“天亮了,这群日本强盗可真完蛋了!”
这天,几位朋友兴高采烈地来到梅家道喜。只见梅兰芳身穿新衣,精神焕发,手里的一把纸扇遮住了半个脸。
“梅先生,您一定剃了胡子,对吧?”
梅兰芳笑着把扇子一撤,露出了刮了胡子的面孔,说:“抗战胜利了,我就要重返舞台了!”
不久,梅兰芳就在上海演出了,观众场场爆满。他们说:“我们就是要看看八年不给日本鬼子唱戏,如今刮了胡子的梅兰芳!”
心里装着观众梅兰芳是表演大师,但他从不对观众摆架子,对同行也谦虚礼让,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戏德。
过去,演员唱一场戏给一份钱,有病可以请假,遇到天气不好还可以“回戏”(即临时宣布停演)。可梅兰芳尽量克服困难,处处替观众着想。他说:“观众事先不知道回戏,顶风冒雪从老远赶来听戏,让人家白跑一趟,太不应该了。”
有一次,他嗓子哑了,可第二天要演一出唱工极重的戏。这可怎么办呢?那天,他很早就来到舞台,每隔半小时就喷一次药,嗓子却一点不见好转。大家很着急,有人提出回戏,可梅兰芳知道剧场里已坐满了观众,怎能让他们扫兴而归呢?他没有同意,强打着精神化妆,大家都很替他担心。
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梅兰芳上场了,他和刚才判若两人,精神焕发,唱念精彩。不过,内行人却听出他的嗓子变窄了。戏演完后,有人赶往后台,关心地问:“梅先生,您今天的嗓音怎么变窄了?”
“您还不知道吧?前两个钟头,我的嗓子还是哑的呢!”
“那您怎么还上台?这是怎么唱出来的呢?”
“不上,怎么对得起观众?我这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临时用的一个急救方法,这戏是用半个嗓子唱的!”
“半个嗓子,这怎么唱?”
“这是全凭一股虚劲把嗓子提起来唱的,劲头如稍用过一点儿,马上又会哑不成声。这是假嗓,怕低不怕高,怕宽不怕窄。过去我也从来没用过,今天完全是临时逼出来的。”
在场的人都感叹不已,不仅为他丰富的舞台经验所倾倒,更为他一心为观众着想的精神所感动。
梅兰芳个人爱国事迹(精选篇6)
梅兰芳是我国京剧演员。京剧又是我国戏曲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梅兰芳从小学戏,靠勤学苦练和勇于实践,很早就成了名,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他不但艺术精湛,而且有爱国思想,立志要把京剧介绍给外国,在世界上宣传中国传统艺术。
1919年以后,梅兰芳先后到日本、美国、苏联等国家访问并演出。他以精采的表演和东方人的气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受到热烈欢迎。许多外国人第一次见到中国戏曲的表演,非常新奇。电影大师卓别林,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和梅兰芳会面,结成好友,对中国戏曲给予很高评价。国外有些人还把中国戏曲艺术和欧洲戏剧两个流派称为世界戏剧三大体系。梅兰芳为中国戏曲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
1937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梅兰芳受到了日本人的监视。日本人要求这位世界驰名的中国演员出来演出,好美化他们的侵略行为。梅兰芳拒绝了。他为了表示自己的态度,留起了胡须。因为他是旦角演员,留胡子意味着将不再登台表演。为了祖国的荣誉,他宁愿割舍了艺术生命。这一爱国行为,受到了普遍赞扬,为中国人争了气。
梅兰芳个人爱国事迹(精选篇7)
梅兰芳是一位有爱国气节的艺术家。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然后又向华北进犯,威胁北平和天津。梅兰芳痛恨敌人,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举家迁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抗金兵》讲的是南宋女英雄梁红玉抵抗金军的故事,《生死恨》是讲在敌人的统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这两出表现爱国思想的新戏一上演,就受到观众喜爱。有一次,梅兰芳连演三场《生死恨》,观众踊跃买票,把票房门窗的玻璃都挤碎了。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发动七七事变后,又进攻上海,不久就占领了这座大城市。日本人知道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托人要求他在电台播音,为他们的侵略服务。梅兰芳巧妙地说:“我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巡回演出了,不能做这件事。”
不久,他到了香港,演出结束后,就留在了香港。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他决定不再露面,不再登台演出,就在家里练唱昆曲。1941年底,日军攻占了香港。他们知道梅兰芳正在香港,就到处找他。梅兰芳心想:“躲是没地方躲了,可我绝不为日本人唱戏!”
这一天,清晨洗脸时,梅兰芳第一次打破惯例,没有刮胡子。儿子见了很奇怪。
“爸爸,您不是每天都刮胡子吗?今天怎么不刮了?”
“我留了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去演戏吗?”梅兰芳说。一天上午,日军司令酒井派把梅兰芳接去。一见面,他就假热情地说:“我过去看过您的戏,您还认识我吗?怎么,您留起小胡子了?像您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大艺术家,怎么能刚步入中年就退出舞台呢?”
梅兰芳坦然地说:“我已经快五十岁了。一个演旦角的,扮相和嗓子都不行了,已经失去了上台的资格。”
后来,梅兰芳又回到上海,靠画画卖钱养活家人和与他一起演出过的朋友。上海日伪政权多次请他出演,都被他拒绝了。他说:“一个人活到一百岁也总是要死的,饿死就饿死,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次,日军庆祝“大东亚圣战”一周年,派人让梅兰芳出演,还说如果不演,就要军法从事。梅兰芳事先得到消息,一连打了三次伤寒预防针。平时,他只要一打预防针就发烧,这次果然又高烧不止。日军军医来检查,一看梅兰芳烧得迷迷糊糊,只好走了。
1945年8月15日,传来了日寇投降的消息。梅兰芳高兴地流下了眼泪,笑着对夫人说:“天亮了,这群日本强盗可真完蛋了!”
这天,几位朋友兴高采烈地来到梅家道喜。只见梅兰芳身穿新衣,精神焕发,手里的一把纸扇遮住了半个脸。
“梅先生,您一定剃了胡子,对吧?”
梅兰芳笑着把扇子一撤,露出了刮了胡子的面孔,说:“抗战胜利了,我就要重返舞台了!”
不久,梅兰芳就在上海演出了,观众场场爆满。他们说:“我们就是要看看八年不给日本鬼子唱戏,如今刮了胡子的梅兰芳!”
心里装着观众梅兰芳是表演大师,但他从不对观众摆架子,对同行也谦虚礼让,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戏德。
过去,演员唱一场戏给一份钱,有病可以请假,遇到天气不好还可以“回戏”(即临时宣布停演)。可梅兰芳尽量克服困难,处处替观众着想。他说:“观众事先不知道回戏,顶风冒雪从老远赶来听戏,让人家白跑一趟,太不应该了。”
有一次,他嗓子哑了,可第二天要演一出唱工极重的戏。这可怎么办呢?那天,他很早就来到舞台,每隔半小时就喷一次药,嗓子却一点不见好转。大家很着急,有人提出回戏,可梅兰芳知道剧场里已坐满了观众,怎能让他们扫兴而归呢?他没有同意,强打着精神化妆,大家都很替他担心。
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梅兰芳上场了,他和刚才判若两人,精神焕发,唱念精彩。不过,内行人却听出他的嗓子变窄了。戏演完后,有人赶往后台,关心地问:“梅先生,您今天的嗓音怎么变窄了?”
“您还不知道吧?前两个钟头,我的嗓子还是哑的呢!”
“那您怎么还上台?这是怎么唱出来的呢?”
“不上,怎么对得起观众?我这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临时用的一个急救方法,这戏是用半个嗓子唱的!”
“半个嗓子,这怎么唱?”
“这是全凭一股虚劲把嗓子提起来唱的,劲头如稍用过一点儿,马上又会哑不成声。这是假嗓,怕低不怕高,怕宽不怕窄。过去我也从来没用过,今天完全是临时逼出来的。”
在场的人都感叹不已,不仅为他丰富的舞台经验所倾倒,更为他一心为观众着想的精神所感动。
梅兰芳个人爱国事迹(精选篇8)
梅兰芳 (公元1894—1961 年),原名梅澜,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
他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青年时代从艺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又勇于革新,编演新戏,使京剧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面貌。他所创立的 “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他还是让京剧走向世界的先行者,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梅兰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品德高尚,演技精堪,在艺术界和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声望。 刻苦学艺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剧的名演员,是 演旦角的。父亲梅竹芬也是京剧演员,在梅兰芳四岁那年就去世了。伯父梅 雨田是有名的琴师和笛师,为京剧、昆曲伴奏,会戏很多。梅兰芳在长辈的 熏陶下,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
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学戏了,学的也是旦角。男孩子学旦角,扮演女角 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说。这就需要刻苦练习。一开始他的天赋条件并不好。有时候一出戏,老师教了多时,他还没有学会。有一次,一位老师见他学得慢,生气地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梅兰芳脸红了。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出样子来,就用心琢磨、反复学。一 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会了,他却要唱二三十遍。渐渐地,他练出了一条又 宽又亮又圆润甜美的好嗓子,唱出来让人特别爱听。成名之后,他有一次又 见到最早教过他的老师。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我那时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您别这么说。”梅兰芳说,“我受您的益处太多了,当初要不是挨您 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奋发上进呢!”
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皮下垂,眼珠也缺少神气。而旦角在 台上的眼神特别重要。怎么办呢?后来他养了几只鸽子。每当鸽子飞起来后,他就用眼睛随着鸽子飞翔而转动,越望越远。这样天长日久,他的眼睛,毛 病没有了,变得特别有神,直到老年,在舞台上演出,还是光彩照人。
有些人总以为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是天赋条件好,其实应主要归功于他的 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唱红了梅兰芳从十岁起就登台演戏了。十四岁那年,他搭喜连成的戏班,正式 参加演出。
“喜连成”后来改名叫 “富连成”,是我国最有名的京剧科班,培养了许多京剧名演员,像侯喜瑞、马连良、谭富英等。梅兰芳和这个戏班 一起演戏,又学了不少戏,丰富了自己的表演经验。
刚开始演戏,梅兰芳主要是演唱工戏,就是在舞台上以唱为主,像 《二 进宫》、《三娘教子》、《祭江》、《玉堂春》等。这些戏,只要嗓子好,唱得字正腔圆,都能受欢迎。可是后来,随着清朝灭亡,社会进步了,群众对京剧的要求也高了,不再满足只听唱,而要求看那些有内容、有表演的戏。
梅兰芳心想:“看来,只演重唱的青衣戏,不能满足要求了。我要把戏路子放宽才好。”
于是,他又向老师们学了不少偏重身段、表情和武工的戏,像《穆柯寨》、 《樊江关》、《虹霓关》等,果然受到欢迎。梅兰芳经常观看同行们的演出,从他们身上学习人家的长处,化为自己所有。昆曲,是一种古老又典雅的剧 种,具有丰富的表演技巧。梅兰芳就又和前辈艺人学习昆曲,演出 《思凡》、《春香闹学》、《游园惊梦》等名剧,这样,他的演技大大提高。
还不到二十岁的时候,梅兰芳就在北京唱红了。后来,他到上海演出,也一炮打响。他那甜润大方的唱腔、俊美的扮相和细致的表演,受到观众的 赞扬。本来,京剧的旦角戏不如老生戏 “吃香”。旦角演员一般唱不了“大 轴”戏,就是每场最后的一出。可自从梅兰芳出现之后,旦角戏能唱大轴了。许多人到戏园子看戏,就是为着他来的。梅兰芳的声望超过了前辈人,连当 时的 “京剧大王”谭鑫培也说:“如今胡子(老生带胡子)唱不过旦角啦!”
创造“梅派”梅兰芳打下了深厚的艺术功底,把传统剧目演得十分出色,得到了观众 的承认。但是他并不满足。
“我们要创新,演新戏。”他说,“我看了新兴的话剧,话剧的剧目很 多是反映现实的。我想京剧也可以这样做。”
“对。咱们也编些时装戏演。”大家都赞同。
时装戏,就是描写现实生活的戏。因为演员要穿现实生活中的服装上场,京剧传统的表演方法用不上了,需要用新的方法演。而且在化装、道具上,男演女的困难更大了。梅兰芳知难而进,很快排练出 《孽海波澜》、《邓霞 姑》、《一缕麻》、《童女斩蛇》等戏,上演了。
“京戏也演时装戏啦!”观众们互相传说着,“演得还真不错。”
梅兰芳为京剧演现代戏开出了一条路。他又集中精力编演古装戏。传统 京剧在旦角化妆上存在许多问题,因为大都是男扮女,在发式、服装、扮相 上缺乏女性特点,而且缺少舞蹈,舞台效果差。梅兰芳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排练了大批新戏。在这些新戏中,他扮演的古代妇女,头饰变了,服装变了,扮相也十分美观。不仅如此,梅兰芳还为许多角色设计了舞蹈。如 《天女散花》中的长绸 舞,《霸王别姬》中的剑舞,《西施》里的羽舞,《太真外传》里的盘舞,《嫦娥奔月》里的花镰舞,《廉锦枫》里的刺蚌舞,等等。从此,载歌载舞,声情并茂,绚丽多彩,成了梅兰芳演戏的突出特点。
梅兰芳还努力学习古典文学。他读过曹植的 《洛神赋》以后想:“这个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是很有神话色彩。如果编一出有诗意的歌 舞剧演出就好了。” 于是,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京剧 《洛神》编出来了。舞台上,梅兰芳扮 演的洛神,驾着云雾,身披长纱,宛如天神下凡。在川上相会一场,三层高 台上,洛神和众仙女边唱边舞,把观众引入了神话世界,非常精彩。
梅兰芳的新戏,使京剧舞台焕然一新,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的热烈 欢迎。他的名声更大了,因为表演自成一派,被称为 “梅派”。1927 年,北京 《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评选。梅兰芳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获前 四名。从此,“四大名旦”被人们公认。
把京剧介绍给世界京剧是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被称为 “国剧”。现在,京剧已被世界各 国人民所知晓。而最先把京剧引向世界的就是梅兰芳。
1919 年和 1924 年,梅兰芳两次率剧团到日本演出。日本人过去对中国 戏曲不大了解,看了梅兰芳的戏,他们说:“京剧不用布景,但演来有声有色,令人钦佩。梅兰芳的表演也是无与 伦比的。”
梅兰芳又决定把京剧向西方介绍,自费去美国演出。剧团为准备工作花 了很多钱。1929 年底,剧团就要出发了。不料动身的前两天,从美国打来电 报,说美国现在经济危机,市场不景气,演出恐怕观众少,可以推迟。有的 朋友对梅兰芳说:“这件事你自己拿主意。如果到美国不上座,你就破产了。”
梅兰芳沉思了一会儿说:“欢送会已经开过,船票已买好,如果又不去,我的声誉必会一落千丈,我也会情绪低落的。”
“那,你的意思是……”
“走,按原计划上船。这是一次冒险,但我必须冒险!”
梅兰芳说完,把电报撕碎扔进壁炉内。他如期在 1930 年 1 月到达美国。第一天演出完了,他对在美国讲学的南开中学校长张彭春说:“今天的戏,美国人看懂了吗?”
“看不懂。情节太细了。”
梅兰芳激动地说:“张先生,请你帮我挑选剧目,一定要让美国人看得懂。如果我的演出 失败了,中国的文艺也没有光彩呀!”
在张彭春等人帮助下,梅兰芳果断地改换了剧目,又加强了舞台的布置,突出了东方艺术美。结果,他的演出大获成功。美国人评论说:“看了梅兰芳的表演,原来不理解的,懂了。中国戏是艺术的真实,比 生活的真更深刻。”
梅兰芳先后到华盛顿、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演出,还会见了 电影大师卓别林。东西方的两位艺术大师一见面就热情地交谈起来。卓别林说:“早就听到你的名字,今日幸会,想不到你这么年轻。”
“见了你,我简直认不出来。你的翩翩风度和舞台电影上判若两人呢!” 梅兰芳说。
1935 年,梅兰芳又率团访问了苏联,同样获得成功,有时竟谢幕达十八 次之多。他还与着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等会了面,交流了 各自的艺术。 梅兰芳的出国演出,使京剧艺术从此走向了世界。他自己也成为一位有 巨大影响的文化使者。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都把见到梅兰芳,看他的 戏当成重要的内容。中国戏园里也出现了外国观众。
梅兰芳个人爱国事迹(精选篇9)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伎俩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于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最近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家率团星夜乘船赴港。
梅兰芳来到香港后,深居简出,不愿露面。为了消磨时光,他除练习太极拳、打羽毛球、学英语、看报纸、看新闻外,把主要精力用来画画。他喜欢画飞鸟、佛像、草虫、游鱼、虾米和画外国人的舞蹈。这些作品,家人和剧团人员看到后十分高兴,都说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美感和欢乐。
1941年12月下旬,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苦不堪言,担心日本人会来找他演戏,怎么办?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心采取一项大胆举措: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_卖国贼演出。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梅兰芳个人爱国事迹(精选篇10)
从生命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华丽的出演,他的一生就像一场永远听不到尽头的京剧。幼年的苦练,青年的继承,壮年的弘扬,成就了这位将我国的京剧艺术引向世界的第一人。
有的人被流放到贫瘠的土地,他的灵魂却愈加丰盈;有的人被禁锢在闭塞的山村,他的歌喉却可以飞跃千山万水。他没有出生在京剧世家,也无天赋可作径,他的生命中本无乐符,可他却用勤勉继承了中华戏曲文化的精髓,唱响了京剧的大美。
他倾其一生在弘扬京剧的土壤上耕耘,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曾赴日,赴美,赴苏,将京剧艺术引向了世界。创作如歌,弘扬作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梅兰芳个人爱国事迹(精选篇11)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 自己是外名演员而自傲。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主人高兴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
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梅兰芳个人爱国事迹(精选篇12)
梅兰芳是一位有爱国气节的艺术家。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然后又向华北进犯,威胁北平和天津。梅兰芳痛恨敌人,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举家迁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抗金兵》讲的是南宋女英雄梁红玉抵抗金军的故事,《生死恨》是讲在敌人的统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这两出表现爱国思想的新戏一上演,就受到观众喜爱。有一次,梅兰芳连演三场《生死恨》,观众踊跃买票,把票房门窗的玻璃都挤碎了。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发动七七事变后,又进攻上海,不久就占领了这座大城市。日本人知道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托人要求他在电台播音,为他们的侵略服务。梅兰芳巧妙地说:“我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巡回演出了,不能做这件事。”
不久,他到了香港,演出结束后,就留在了香港。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他决定不再露面,不再登台演出,就在家里练唱昆曲。1941年底,日军攻占了香港。他们知道梅兰芳正在香港,就到处找他。梅兰芳心想:“躲是没地方躲了,可我绝不为日本人唱戏!”
这一天,清晨洗脸时,梅兰芳第一次打破惯例,没有刮胡子。儿子见了很奇怪。
“爸爸,您不是每天都刮胡子吗?今天怎么不刮了?”
“我留了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去演戏吗?”梅兰芳说。一天上午,日军司令酒井派把梅兰芳接去。一见面,他就假热情地说:“我过去看过您的戏,您还认识我吗?怎么,您留起小胡子了?像您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大艺术家,怎么能刚步入中年就退出舞台呢?”
梅兰芳坦然地说:“我已经快五十岁了。一个演旦角的,扮相和嗓子都不行了,已经失去了上台的资格。”
后来,梅兰芳又回到上海,靠画画卖钱养活家人和与他一起演出过的朋友。上海日伪政权多次请他出演,都被他拒绝了。他说:“一个人活到一百岁也总是要死的,饿死就饿死,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次,日军庆祝“大东亚圣战”一周年,派人让梅兰芳出演,还说如果不演,就要军法从事。梅兰芳事先得到消息,一连打了三次伤寒预防针。平时,他只要一打预防针就发烧,这次果然又高烧不止。日军军医来检查,一看梅兰芳烧得迷迷糊糊,只好走了。
1945年8月15日,传来了日寇投降的消息。梅兰芳高兴地流下了眼泪,笑着对夫人说:“天亮了,这群日本强盗可真完蛋了!”
这天,几位朋友兴高采烈地来到梅家道喜。只见梅兰芳身穿新衣,精神焕发,手里的一把纸扇遮住了半个脸。
“梅先生,您一定剃了胡子,对吧?”
梅兰芳笑着把扇子一撤,露出了刮了胡子的面孔,说:“抗战胜利了,我就要重返舞台了!”
不久,梅兰芳就在上海演出了,观众场场爆满。他们说:“我们就是要看看八年不给日本鬼子唱戏,如今刮了胡子的梅兰芳!”
心里装着观众梅兰芳是表演大师,但他从不对观众摆架子,对同行也谦虚礼让,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戏德。
过去,演员唱一场戏给一份钱,有病可以请假,遇到天气不好还可以“回戏”(即临时宣布停演)。可梅兰芳尽量克服困难,处处替观众着想。他说:“观众事先不知道回戏,顶风冒雪从老远赶来听戏,让人家白跑一趟,太不应该了。”
有一次,他嗓子哑了,可第二天要演一出唱工极重的戏。这可怎么办呢?那天,他很早就来到舞台,每隔半小时就喷一次药,嗓子却一点不见好转。大家很着急,有人提出回戏,可梅兰芳知道剧场里已坐满了观众,怎能让他们扫兴而归呢?他没有同意,强打着精神化妆,大家都很替他担心。
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梅兰芳上场了,他和刚才判若两人,精神焕发,唱念精彩。不过,内行人却听出他的嗓子变窄了。戏演完后,有人赶往后台,关心地问:“梅先生,您今天的嗓音怎么变窄了?”
“您还不知道吧?前两个钟头,我的嗓子还是哑的呢!”
“那您怎么还上台?这是怎么唱出来的呢?”
“不上,怎么对得起观众?我这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临时用的一个急救方法,这戏是用半个嗓子唱的!”
“半个嗓子,这怎么唱?”
“这是全凭一股虚劲把嗓子提起来唱的,劲头如稍用过一点儿,马上又会哑不成声。这是假嗓,怕低不怕高,怕宽不怕窄。过去我也从来没用过,今天完全是临时逼出来的。”
在场的人都感叹不已,不仅为他丰富的舞台经验所倾倒,更为他一心为观众着想的精神所感动。
梅兰芳个人爱国事迹(精选篇13)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伎俩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于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最近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家率团星夜乘船赴港。
梅兰芳来到香港后,深居简出,不愿露面。为了消磨时光,他除练习太极拳、打羽毛球、学英语、看报纸、看新闻外,把主要精力用来画画。他喜欢画飞鸟、佛像、草虫、游鱼、虾米和画外国人的舞蹈。这些作品,家人和剧团人员看到后十分高兴,都说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美感和欢乐。
1941年12月下旬,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苦不堪言,担心日本人会来找他演戏,怎么办?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心采取一项大胆举措: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梅兰芳个人爱国事迹(精选篇14)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京剧演员。京剧又是我国戏曲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梅兰芳从小学戏,靠勤学苦练和勇于实践,很早就成了名,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他不但艺术精湛,而且有爱国思想,立志要把京剧介绍给外国,在世界上宣传中国传统艺术。
1919年以后,梅兰芳先后到日本、美国、苏联等国家访问并演出。他以精采的'表演和东方人的气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受到热烈欢迎。许多外国人第一次见到中国戏曲的表演,非常新奇。著名电影大师卓别林,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和梅兰芳会面,结成好友,对中国戏曲给予很高评价。国外有些人还把中国戏曲艺术和欧洲戏剧两个流派称为世界戏剧三大体系。梅兰芳为中国戏曲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
1937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梅兰芳受到了日本人的监视。日本人要求这位世界驰名的中国演员出来演出,好美化他们的侵略行为。梅兰芳拒绝了。他为了表示自己的态度,留起了胡须。因为他是旦角演员,留胡子意味着将不再登台表演。为了祖国的荣誉,他宁愿割舍了艺术生命。这一爱国行为,受到了普遍赞扬,为中国人争了气。
梅兰芳个人爱国事迹(精选篇15)
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搜索,艺名兰芳 原名梅澜,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
他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青年时代从艺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又勇于革新,编演新戏,使京剧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面貌。他所创立的 “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他还是让京剧走向世界的先行者,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梅兰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品德高尚,演技精堪,在艺术界和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声望。
刻苦学艺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剧的名演员,是 演旦角的。父亲梅竹芬也是京剧演员,在梅兰芳四岁那年就去世了。伯父梅 雨田是有名的琴师和笛师,为京剧、昆曲伴奏,会戏很多。梅兰芳在长辈的 熏陶下,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梅兰芳的励志故事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学戏了,学的也是旦角。男孩子学旦角,扮演女角 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说。这就需要刻苦练习。一开始他的天赋条件并不好。有时候一出戏,老师教了多时,他还没有学会。有一次,一位老师见他学得慢,生气地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就放弃了他
梅兰芳脸红了。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出样子来,就用心琢磨、反复学。一 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会了,他却要唱二三十遍。渐渐地,他练出了一条又 宽又亮又圆润甜美的好嗓子,唱出来让人特别爱听。成名之后,他有一次又 见到最早教过他的老师。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我那时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您别这么说。”梅兰芳说,“我受您的益处太多了,当初要不是挨您 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奋发上进呢!”
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皮下垂,眼珠也缺少神气。而旦角在 台上的眼神特别重要。怎么办呢?后来他养了几只鸽子。每当鸽子飞起来后,他就用眼睛随着鸽子飞翔而转动,越望越远。这样天长日久,他的眼睛,毛 病没有了,变得特别有神,直到老年,在舞台上演出,还是光彩照人梅兰芳的励志故事故事
有些人总以为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是天赋条件好,其实应主要归功于他的 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唱红了梅兰芳从十岁起就登台演戏了。十四岁那年,他搭喜连成的戏班,正式 参加演出。
“喜连成”后来改名叫 “富连成”,是我国最有名的京剧科班,培养了许多京剧名演员,像侯喜瑞、马连良、谭富英等。梅兰芳和这个戏班 一起演戏,又学了不少戏,丰富了自己的表演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