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相林扶贫人物事迹介绍5篇-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毛相林扶贫人物事迹介绍5篇
扶贫是保障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毛相林就是扶贫人物代表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毛相林扶贫人物事迹介绍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
毛相林扶贫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1)
时代的精神时代的路
20多年前去下庄,走了整整两天。第一天大清早从重庆城区出发,傍晚到巫山县城;第二天大清早从巫山县城出发,坐面的到镇上,在镇里等顺风车到最接近下庄的一条“车路”的路口,沿着一条接一条的田埂和山径转几个小时,傍晚时分到了下庄的“庄口”。站在山崖边往下看,下庄的房屋隐隐可见。再看去下庄必经的“挂壁路”,还没进去就开始担心自己怎么出得来。
下庄人凿山开路的故事,那时已在全市引发巨大反响,但那条下庄人拿生命拼出来的碎石路,一下雨就会被洪水和落石砸毁。在下庄的3天,看到毛相林和下庄人仍旧信心十足,干劲十足,只是信誓旦旦之间不免流露出一些悲壮。离开下庄时,被冲毁的通村公路还没有抢通,但毛相林和下庄人坚持要从那条通村公路上送客人。
那次用麻绳捆得严严实实,被几个人沿着陡峭的崖壁“提”出下庄的经历,20多年来不时在脑海中重现,但下庄和下庄的路与当年相比已有天壤之别。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的持续发力,催生了毛相林和下庄人当年“想都不敢想”的巨变。
仍然大山环峙地处偏僻的下庄,以一个山区小村庄的独特气质,映射出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和发展道路。
毛相林扶贫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2)
强信心,走好“未来路”
毛相林常说:“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下庄精神丢不得,还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下庄人的步伐不会止于打通绝壁上的天路,不会止步于脱贫路,还要走好乡村振兴的路,走上小康路!”
为激励下一代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下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2020__年底,毛相林积极主动向县、乡两级申请,想在下庄村建立一个下庄人事迹陈列室。
20__年4月,在县、乡两级大力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在下庄村文化广场建成,广场上还屹立了一座“下庄筑路英雄谱”,上面刻着108位当年以生命挑战悬崖的村民姓名,彰显了下庄人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承载了毛相林这一代下庄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20__年通路以后,全村有36人外出上小学、132人外出上中学,29人考上了大学。毛相林希望这些有知识、有见地、有文化的年轻人能回到下庄,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下庄的面貌。
每年过年外出务工村民回家,毛相林都要挨家挨户上门为他们讲述这些年来下庄的变化,描绘下庄美好的未来,请他们回来,为下庄的乡村振兴尽心出力。41岁的杨亨均回来成立了秀葱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下庄的桃园,探索出新的创收门路;29岁的毛连长带着女朋友一起回来,做网络直播带货;大学生彭淦回来了,走上讲台成了下庄村小的一名老师;毛相林的儿子毛连军也回来了,参与到旅游环线建设中。
毛相林说,等他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他就做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的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下庄人脱贫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下庄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
毛相林扶贫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3)
壁立千仞,群山合围。翻几座大山,盘过108道“之字拐”,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便映入眼帘。这里地处巫山深处,如“深井”一般,“井底”缓坡上,小楼星罗棋布,大片柑橘林连绵起伏。
毛相林是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也是老村支书,当地人称他当代“愚公”。
成为“愚公”,是被穷逼出来的。“锁”在深山里的下庄村,以前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过绝壁,到县城得花两天时间。
不能让大山“困”住下庄!1997年开始,“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2015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小时候,毛相林就常听长辈们念叨。坐“井”观天,村民们有时也开玩笑说要修路,可没人敢下决心。
直到1997年的一天,38岁的毛相林去县里开会,发现邻村村民家里有电视机,还有车子来收购蔬菜。“没想到山里还能这么生活!”回到村里,毛相林马上召集村民们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这山,鸟都飞不过去。”“钱从哪里来?”“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村里有几百亩地,乡亲们不想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难也是特别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毛相林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计划20年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将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没出路!几经周折,全村人终于下定决心。
男女老少齐上阵,冬去春来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办法,一块块石头凿。绝壁上,一个个“空中飞人”绑着绳索凿开炮眼、放上炸药……鞋子磨破就赤脚,夜里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可是,坏消息还是传来了。村民黄会元被巨石砸中,滚落下山,悲痛万分的毛相林一度动摇了修路的决心……此时,黄会元的父亲站出来说,“为了子孙后代,我儿子死得光荣!继续修!”顿时,大家齐刷刷地举手,擦掉眼泪,继续走向工地……
终于,2004年春天,一条“玉带”出现在山腰上,下庄人终于打通康庄大道!
毛相林扶贫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4)
路修通了,村民外出方便多了,当天就能往返县城。不少村民开始外出务工,赚钱补贴家用。
不过,村里没有产业,只能自给自足,村民依然贫困。“修好路,还要发展产业,打开财路!”毛相林又一次站出来,带领村民继续“折腾”。
2009年,毛相林看到其他村发展蚕桑赚了钱,便号召村民种桑树养蚕。没想到,100多亩桑树欣欣向荣,30多张蚕子却死气沉沉。原来,下庄村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养蚕。
“毛矮子蛮干,就知道瞎搞!”失败后,村民们意见很大。毛相林也很失落,在村民大会作检讨。
“老毛心还是好的嘛,只是急了点。哪个能一次就搞成功的?共产党员还怕这个?”会上,老党员杨元玖鼓励毛相林,也平息了大伙的议论。
山里人,脾气倔。失败反而激发了毛相林的韧劲:“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
第二年,毛相林在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他又动心了,想种植西瓜。不过,这次他精明了,先请教农技人员,自己试种两分地。
可喜的是,种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给村民们吃,还卖到县城,赚了一笔钱。在毛相林带动下,下庄村终于有了第一个像样的产业。今年,村里西瓜种植面积达200亩。
村民们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势而上。2014年,他邀请市县农业专家深入考察分析,确定发展柑橘、桃、西瓜三大产业。
在毛相林带领下,下庄村终于打通了脱贫致富路——650亩柑橘套种西瓜、南瓜,150亩桃园套种西瓜。村民刘恒保种了10亩柑橘,去年初挂果就收入2万多元。“光靠游客开着小车来采摘,就卖完了,都不用出门嘞。”刘恒保说,明年柑橘进入盛产期,收入还将翻番。
毛相林扶贫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5)
用真心,蹚出“致富路”
出山的路通了,青壮年走出了下庄。看着留在村里的老人、小孩,还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岁的毛相林留了下来。“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开拓一条致富路。”
20__年,老下庄村和两合村合并成一村,毛相林当选为新下庄村村主任。“作为群众选出来的村干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毛相林坚定地说。
毛相林学历不高,但他知道,要脱贫致富,除了先修路还得发展产业。听说漆树值钱,他就带领几个青壮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里培育出2万余株漆树,没想到当年夏天树全部热死了。
后来他又在村里养山羊、种桑树养蚕,但都失败了……
为此,毛相林主动在村民大会上做了检讨,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学,不能蛮干”。虽然屡战屡败,但毛相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他请来县里农业专家对下庄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确定了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为打消村民顾虑,他积极争取县农委补助,组织村民代表到曲尺乡实地考察柑橘产业,还率先种植10亩柑橘,并让开车跑运输的儿子到邻近的奉节县自费学习技术,无偿为村民提供尊龙凯时平台入口的技术支持。几年下来,全村种下650亩柑橘,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 专业合作社 产业 农户”的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挂果,每年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左右。
20__年村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