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感动抗疫人物事迹合集5篇-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推荐文章
十大感动抗疫人物事迹合集5篇
在疫情期间,有很多抗疫人物奔赴前线,明知前路危险却依然无畏前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十大感动抗疫人物事迹合集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大感动抗疫人物事迹篇1
1、钟南山
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17年前的非典,他奋战在抗击第一线。
2、李兰娟
2月1日,李兰娟院士主动请缨,以73岁高龄带领团队紧急驰援武汉。在武汉,她不顾个人安危,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亲自诊断病患、查找病源。
3、张定宇
武汉疫情爆发以来,张定宇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绝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冠疫情感染的妻子,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
4、张继先
她是最早呼吁对所有患者实行“应收尽收”的一线医务人员。“哪怕是轻症患者,他们在各大医院乱窜,也会成为流动传染源。”张继先说,搞科研,一定要实事求是。
5、李文亮
中共党员,曾任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率先在专业人员的范围内拉响警报,这是他高度专业性的表现。工作中不慎被新冠病毒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7日凌晨不幸去世,年仅34岁。
6、刘智明
湖北十堰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主任医师,博士,神经外科专家,生前系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2020年2月18日,刘智明因感染新冠疫情去世,被追授湖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疫情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7、甘如意
甘如意每天看着疫情不断恶化的消息,看到武汉不断增加的患者,她已无心思继续待在家里陪父母过年,心里在想着如何尽快赶回单位,帮助同事分担繁重的工作。当时的公共交通已经停运。在征得父母的支持后,她无奈选择了独自骑自行车返回。一路上她经历了从骑自行车、步行、骑共享单车、到搭顺风车。途经荆州市、潜江市、武汉市汉阳区,辗转300多公里,历时四天三夜。最终,95后女孩儿甘如意艰难返回到了工作位岗。
8、张文宏
张文宏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联袂开课,课程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线,从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社会治理等多角度出发,为复旦大学全校师生和全国公众普及新冠疫情知识,提高科学防护能力。
9、韩红
中国内地藏族女歌唱家、全国__委员、国家一级演员。韩红一直以慈善出名,这次病毒疫情爆发以后,她积极奔走为抗击病毒筹款筹物资,即使再苦再累,她也觉得值得。
10、陈德春
武汉市公安局轨道分局三金潭派出所民警陈德春,疫情以来一直坚守在一线。2月11日,陈德春接到哥哥电话称老母病逝,他号啕大哭,正是疫情严重时期,无法回家奔丧。擦干眼泪,陈德春朝老家孝感方向磕了三个响头,表达悲痛和歉意,之后擦汗眼泪,一刻也不停下,继续坚守岗位。
十大感动抗疫人物事迹篇2
甘如意:现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血液检验科医生。今年的春节,甘如意回到了距离武汉300多公里外的荆州老家过年。谁料到这场大的疫情突然爆发,甘如意每天看着疫情不断恶化的消息,看到武汉不断增加的患者,她已无心思继续待在家里陪父母过年,心里在想着如何尽快赶回单位,帮助同事分担繁重的工作。农历大年二十九,因受新冠疫情疫情影响,武汉实施了进出人员管控,当时的公共交通已经停运。在征得父母的支持后,她无奈选择了独自骑自行车返回。她一路上遇到过下雨被淋湿受冻,找不到饭馆就吃泡面,有时迷路,晚上找不到旅馆住宿等等困难。一路上她经历了从骑自行车、步行、骑共享单车、到搭顺风车。途经荆州市、潜江市、武汉市汉阳区,辗转300多公里,历时四天三夜。最终,95后女孩儿甘如意艰难返回到了工作位岗。
当然,还有无数个和甘如意一样的白衣战士奋战在防控疫情最前线,他们不惧生死,勇敢担当,同病魔战斗,许多人我们无从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都是战场上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
在此谨向那些奋战在疫情防控前线的所有白衣战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十大感动抗疫人物事迹篇3
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是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建设,用来集中收治新冠疫情患者。两所医院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使用都仅仅用了10天,被誉为中国速度。广大建设者们身处疫区,不惧个人安危,不辞辛劳,昼夜不停,如期保质完工。这两所医院的建成为防控疫情换来了时间和空间,给当下紧迫的防控工作带来了重大保障。
“神速”建成依靠的不仅是朴实善良的劳动者和建设者,还有来自全国的驰援建设和爱心洪流。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多车辆在工地上忙进忙出、3000多名建设者从五湖四海汇聚在武汉知音湖畔、社会各界纷纷捐赠建材产品、办公椅、救护车等物资……全力以赴、全力推进、全力支持,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说着不同方言,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冲刺。火神山医院建设的背后,是亿万人的并肩作战,是众志成城的英雄中国。
向广大建设者们致敬!给他们点赞!
十大感动抗疫人物事迹篇4
他是院长,也是病患。他叫张定宇。作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院之长,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渐冻症患者。行动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线坚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个电话,处理无数突发事件的他,无暇顾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妻子,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他说:“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
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别人眼里风风火火的铁血男儿,害怕失去挚爱的缱绻,湿了他的泪眼。一天睡眠不到两个小时的张定宇,正在和病魔争夺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以后我会被固定在轮椅上,我现在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张院长,您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爱民情怀,英雄硬汉形象彰显。
十大感动抗疫人物事迹篇5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春运临近高峰,武汉疫情呈蔓延趋势时,她顶着压力,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党中央迅速采纳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扩散,这一举措不知让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主动请缨,进驻武汉,和武汉的医护工作一起接诊病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连7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怕一眨眼,鲜活的生命会从她指间溜走。
她抢在时间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治疗新冠疫情,有效抑制了新冠疫情病毒。她为了尽快找到“对症下药”的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日夜兼程。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他说:“我们平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他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住院期间他说:“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