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大英博物馆》观后感范文6篇-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逃出大英博物馆》讲了一盏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成了一个可爱的女孩,遇一名在海外工作的中国媒体人,随后俩人共同踏上归家之路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逃出大英博物馆》观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逃出大英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精选篇1
近日,逃出大英博物馆短剧在各大平台热度居高,它写出了文物无声,但历史震耳欲聋。
大英博物馆中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两万三千多件,几乎包含了从书面玉器到青铜器在内的所有类别的历史文物。展柜里琳琅满目,相当拥挤,而展柜外的游客们则肆无忌惮,甚至有许多文物根本没有展柜,可以直接上手摸。而这些大多都是当年英国趁火打劫从我国运出去的。奈何取之尽锱铢,我们最精美的、最厚重的文物大多都不在本土,而是被人锁在大英博物馆,这些文物太过于精美,太过于巧夺天工,以至于我们看到时,久久不能释怀,导致没有中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走出。
短剧的起因是有网友发了一段评论说想看大英博物馆里的文物拟人化复苏然后回家过年的故事,问有没有人愿意尝试,博主看到后回了两个字———等我!本以为是一句笑话,没成想是一个承诺,然后他和夏天妹妹停更三个月认真查阅资料,创作剧本,意识到这件事分量有多重后,两人决定前往英国拍摄,后来被采访问道,这是为了一个承诺吗?他说:“是承诺,也是自媒体人的热忱,是少年的一拍即合,是不计成本的赤诚之心,更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争口气!”
感谢两位博主历经千辛万苦为我们带来的《逃出大英博物馆》,这让我们看到了短视频的另一种希望,不是娱乐、八卦、谣言,而是知识,担当和情怀。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只要认真去做,就肯定可以做好”这句话。剧中的文物都有情感,在小玉壶归家路上,不管是怎样的困难与挫折,它都没有放弃,而是坚定地回到祖国传信,在看到祖国的昌盛,完成送信的任务后,它又毅然决然地去回去了大英博物馆,它说:“我们中国人不干偷鸡摸狗的事,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最后我想说,尽管过去如何屈辱,现在我们的国家正走向富强,希望我们能在自己的努力下,实现报效祖国,使国家富强的梦想,让流浪在外的文物们能堂堂正正,风风光光地回国。
《逃出大英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精选篇2
今天,我看了一部短剧,名叫《逃出大英博物馆》,这部短剧把主人公“小玉壶”拟人化,通过新颖的方式让更多人知道大英博物馆的那些无理的、残忍的事情。
在众多情节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段话:“这么大的柜子才住俩个人。”从这里和大英博物馆的照片可以看出大英博物馆的文物陈列都是特别拥挤的,不像中国的博物馆、博物院里一个小小的文物都要用很大的玻璃罩子罩住,要知道大英博物馆里可是有约25000件中国文物!
从各种历史书中也可以知道那些中国文物都是在英国侵略中国时,没经过允许抢走的,特别是在火烧圆明园时,因为有些建筑、文物不方便运输,所以英军就烧了、砸了那些珍宝。其中一个“龙图”因为太重太大,英军就把龙割成了好几块,到英国后再拼好摆在大英博物馆里,但这样不但没了展示的意义,更是对中国的侮辱。在中国,龙是最威严的象征,可到了英军手里却被裁成一块一块的,真让我们中国人愤怒。
这部短剧用拟人的方式形象地讲述了这个故事,用这种新方法来传播,并告诉中国人民勿忘国耻,只有自己强大才不会被欺负。
《逃出大英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精选篇3
周五,常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短片《逃离大英博物馆》。这部短片主要是讲述了一个玉壶逃离大英博物馆的故事。玉壶逃出博物馆后,遇到了一位在英国的中国摄影师。在经历了很多困难之后,玉壶跟着摄影师回到了祖国,同时还将博物馆里其他文物的“信”带给了它们在祖国的“亲人朋友”。
这部短片虽然只有十几分钟,却让很多同学潸然泪下。这个故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玉壶说的那句话:“我们中国人不做偷鸡摸狗的事,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来。”这句话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也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了文物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在大英博物馆里还有许多其他的中国文物。这些文物都是被外国侵略者抢走的。多年来,我们祖国多次尝试要回这些文物,却都遭到了拒绝。更可恨的是,这些文物被盗走之后并没有得到好好的保护,反而受到了破坏,比如精美的明代琉璃砖、绘制精细的三菩萨壁画等等。
观看这部短视频后,我深感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这么珍贵的文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新一代的中国人,我们应该为保护好这些文物而努力,让它们尽快回到故土。
在这个故事中,我深深被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敢所感动。小玉壶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地追求自己的自由与归属感。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永不放弃,坚持到底。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关注尊龙凯时平台入口丢失的文物,共同为它们能回家而努力。文物是一个国家的记忆,是文明的瑰宝,我们有责任保护好它们,让它们重归故土。正如电影中的小玉壶一样,我们要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自我,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与守护者。
我深深地希望那些被掠夺的文物能够尽快回到我们祖国的怀抱,让它们的辉煌重见天日。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好属于我们的文化遗产。只有经历了历史的洗礼,我们才能更加铭记我们的过去,展望我们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华文化的繁荣而奋斗吧!
《逃出大英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精选篇4
逃离大英博物馆?开什么玩笑!在最近大火的由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出品的《逃离大英博物馆》中,终于明白了这只绿色琉璃茶壶……噢,不,“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第一个逃出来的原因——有说法,“她”是大英博物馆于2017年通过正常购买的唯一一件合法的中国文物,所以她“看得见,听得到”,认得出回家的路。
看着小玉壶脏脏的小脸,就知道她是多不被珍惜。被外国游客左一下,右一下的摸着。听她自言自语“这么大的柜子,只住两个人”就能想象她与其他文物是如何被随意丢弃在一个个小小柜子里。
当小玉壶听见张永安熟悉的乡音,看见张永安熟悉的相貌,她又是激动,又是欣喜。情不自禁地拥抱他,全心全意地相信他。因为哥哥姐姐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告诉她,和她一样,黄皮肤黑眼晴黑头发,和她说着一样话的人,就是家人!看到这里,我泪目了……我能想象她与无数个文物几百年的寂寞与无奈,迫切渴望回家的心。
当张永安对小玉壶说“回家“时,归心似箭的小玉壶眼睛都亮了!一路上,小生壶不停问“到了吗?到了吗”可见她有多么焦急地想回家。
回家的过程有趣而温馨。小玉壶体验了太极,看了天安门阅兵,品味了茶文化,与国宝大熊猫见面……张永安告诉小玉壶,“你心里想的一定会实现。”而小玉壶却说:“这是我小小世界里最开心的一段时光。我想,这不仅仅是小玉壶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与强盛,更是替远在异国他乡的文物朋友们感受的。
最后,两人终手到达了小王壶心心念念的博物馆。当小玉壶从背包中拿出一沓家书,才知道这是她的文物朋友们对祖国家人的思念与乡愁。
感谢两位作者让我听见了文物的声音,守护文物,更是守护我们的文明和信仰。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让你们尽快回家。
愿山河无恙,家国永安!
《逃出大英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精选篇5
一个玉壶化成人形跟随张永安回到中国,为仍在国内的国宝们诵读他们在大英博物馆里的“朋友”们为他们写的信,最终又回到大英博物馆等待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张永安受此影响回国后成为了一名国宝记者。
短片中的一个镜头一直刻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抹去:一幅非常大的四龙壁,上面的每一条龙都被锯成了四段。当时英国的“土匪”们并不想花更多的钱运它回英国,于是便拿去锯开,把它锯成了四段。回到博物馆后又将它拼接起来,随意地挂在墙上。我想,他们被锯开的时候一定很愤怒吧。
还有一句小玉壶说的话也让我难以忘怀,她刚到张永安在英国的居所时,说:“这么大个柜子,才住两个人!”说明它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位置并不宽敞,也许就像摆在碗柜里的碗一般,挨挨挤挤地摆在一起。也许英国人只是把中国的国宝当成非常有价值的金银财宝,完全不明白她的人文历史价值,毫不珍惜我们中国人眼中的无价之宝。然而在国内,一个小小的茶壶都会有一个大的展示柜子,大多还配有历史故事。
英国人对国宝的不尊重不仅让中国人气愤,甚至连英国人都看不下去了。一位英国人拍下了他在大英博物馆里看到的一切,英国的“土匪”们对中国的羞辱、对埃及的羞侮、对墨西哥的侮辱……紧接着他将这此照片发在了英国十分有影响力的网站上,从此,大英博物馆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
希望在大英博物馆中的近2。3亿件中国国宝能早日回国。
《逃出大英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精选篇6
最近抖音上比较火爆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是两位00后博主拍摄的3集系列短剧,讲述的是一盏中国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在一名中国记者的帮助下寻找回国之路的故事。故事采用文物拟人化的手法,将冰冷的文物赋予生命和意识,唤起了人们对流失文物的关注,激发了人们的家国情怀以及对流落在英国博物馆文物的思念之情。
这两位年轻人的创作热情和巧思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创作视频的博主是在停更三个月,查阅大量资料,并远赴英国进行拍摄的。看完第二集的时候,我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玉壶顺利回到中国博物馆,从此不再流离失所的场景。但是第三集的剧情真是让人出乎意料,玉壶(通过相关资料查阅才知道,剧中的玉壶作为中国现代的工艺品是2017年英国购入的,也只有她记得回家的路)的使命并不是自己回家,而是信使的角色,是替流失在外的文物传递家书。一封封家书,一句句话语,无不诉说着“我想回家,我要回家……”。正如评论说的那样“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那句‘回家’一定是共同的欢呼”。剧情的高潮部分唤起了我们年轻人对文化创意的无限激情,唤起了我们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文物是一个国家历史进程的注脚,他们标记着一个国家曾经走过的路,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的各个时期人类的社会关系及发展历程,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通过视频了解到大英博物馆里中国文物的糟糕现状:众多文物拥挤的摆放在一起,他们没有自己的名字只是用冰冷的数字编号代替,龙壁和壁画的切割痕迹,三段式的女史箴图,看着绝美的文物被这样践踏,真的让人痛心,真是应验了那句话:“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这些流落在外的文物瑰宝,是他人的战利品,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是曾经的落后和失败,更是吾辈自强的义不容辞。
文物流失海外,是我国的屈辱,我们应该保护好文物,在期盼它们早日回家的同时,要扎紧篱笆,严防文物流失。俗话说: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保护文物虽然任重道远,却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与使命。
据统计,从1949年至2019年的70年间,中国通过各种途径,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共15万件流失文物回归祖国。近几年在各方的努力下,又有多批次文物回归。看到国家为追回流失文物所做出的的努力,不禁感慨到:只有国家强大了,才有这样的机会,这样的实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能够忆苦思甜,不断的鞭策、激励自己,唯有奋斗不息,昂扬进取才能守护好祖国的大好河山。追回文物虽不是我们这代人就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要告诫后人,要有愚公移山般的精神——“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追回文物是华夏儿女每个人的责任与担当。
愿我们的文物,早日回家。下一站,“瑰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