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曾国藩的故事4则-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关于曾国藩的故事4则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关于曾国藩的故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关于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的发迹
清代中叶,出了一个显赫于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风云人物,此公便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他文职任过吏部侍郎,武事更负盛名。咸丰年间,曾国藩奉圣命督办团练,编成湘军,后又率湘军与太平军转战于武汉及沿江各地,最终攻克南京,被授武英殿大学士。晚年则历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死后还带走一个"太傅"的官衔,并荣膺"文正公"的谥号。
曾国藩的发迹,离不开其恩师军机大臣穆彰阿的提携。
曾国藩在道光末年中进士,是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高足,被授以"检讨"官职。一天,穆彰阿对他说:"明日上朝,我决定正式向皇帝推荐你,你要有个准备,把四书五经多加背诵,皇上或许要试你的才学。"曾国藩听了受宠若惊,躬身作揖说:"多谢恩师栽培,晚生自当珍惜这个机遇,绝不负恩师重望。"第二天,穆彰阿上朝向咸丰皇帝保奏了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请求皇上重用。咸丰皇帝听了,问道:"你说这个门生才堪重用,不知他有什么超人才能。"这一问倒把穆彰阿问住了,惶急中他脱口而出:"曾国藩的超人才能么,是善于留神,过目不忘。"咸丰皇帝听了也没有说什么,穆彰阿便告退了。
穆彰阿回到府中,心里十分懊丧,怪自己刚才只说了那么两句不痛不痒的话,没把曾国藩的才能张扬一番,白白地将大好机会错过了。
谁知咸丰皇帝在相国走后,却一直琢磨着他那两句话,心想,此人真要是有那样的超人之处,是应该予以重用的,于是咸丰决定先试试曾国藩的才华。
两天后,咸丰皇帝命太监传旨给穆彰阿,让曾国藩初一卯时在中和殿候见。穆彰阿大喜过望,忙叫来曾国藩,把这事告诉了他,并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好好准备,以应付皇上的测试。曾国藩信誓旦旦,表示决不辜负恩师厚望。
初一这日天未亮,曾国藩即沐浴更衣,穿戴整齐,去了皇宫,随太监来到中和殿。太监命他等着候见,便关上殿门走了。曾国藩环顾大殿,见殿内金碧辉煌,气氛肃穆。他不敢坐,挺直身子站着,竖起两只耳朵谛听门外动静。可是,等了很久很久,仍未见太监前来,他心里惶恐起来,不知道是凶是吉。后来,他站得腰也酸了,便在大殿上左走右踱,这才见到大殿四壁挂着大清历代先皇的圣训,由于心神不定,他也无心细看。后来,太监终于来了,对他说:"皇上今日没空,命你明日再来。"曾国藩怏怏不乐地走出皇宫,才发觉太阳当空,已是晌午时分了。他急忙到军机大臣府,把情况禀告了恩师。穆彰阿听了,沉思良久,突然问:"你说大殿四壁挂着历代先皇的圣训,你记住了多少?"曾国藩摇摇头说:"当时我心慌意乱,只留意殿外动静,哪有心思去细看字幅。"穆彰阿喊道:"糟了?这定是咸丰皇帝为试你善于留神,过目不忘"的才能而刻意安排的。皇上必定会马上再召你,这怎么办呢?"听恩师一说,曾国藩发怵了,跪倒在地,连呼"恩师救我",穆彰阿命他起来,说:"让我想想办法。"这时候,一个家丁进来禀报说:"皇宫总管太监王公公前来求见。"穆彰阿满脸不高兴地说:"就说我今日谁也不见,请他改日再来。"家丁回身刚要走,穆彰阿突然把他叫住:"回来,有请王公公在正厅相见。"回过头来对曾国藩说:"天助我们也,救星来了,你且回避。"穆彰阿在正厅热情接待了皇宫总管太监王公公,请他坐上座,这使王公公受宠若惊。主宾坐定后,王公公不好意思地说:"小的前来,为的是日前求大人为我外甥谋个知县差使的事,可有眉目?"穆彰阿说:"区区小事,何劳王公公前来,我已为你办好了,不日即可到任。"老太监感激不尽,说:"大人如有要小的效劳的事,尽管吩咐。"穆彰阿说:"对了,我要撰写一份大清历代先皇功绩录,烦你将中和殿上所挂历代先皇的圣训,今日抄好送来,晚上我撰写时要用,你能办得吗?"总管太监笑道:"这点小事,哪有办不得的。"果然,王公公在天黑前,再次登门,送来了中和殿上所挂的大清历代先皇圣训的抄录。
穆彰阿叫来曾国藩,命他今晚必须把圣训全部背熟,并告诫说:"你的前途,全在此一举了?"曾国藩接过抄录后,回去彻夜诵读,背得滚瓜烂熟。
果然,第二天一早,圣旨到,传曾国藩面见圣上。这天,咸丰皇帝在保和殿召见了曾国藩。咸丰皇帝问道:"昨天在中和殿上,你一定看见了所挂的大清历代先皇的圣训,你可曾留意先皇的圣训都说了些什么?"曾国藩跪奏,将圣训背诵如流。咸丰皇帝又惊又喜,心想:"果真是个善于留神,过目不忘的奇才也,此人理当重用。"几日后,圣旨下来,将曾国藩擢升为吏部侍郎。从此,曾国藩青云直上,飞黄腾达,终于成为朝廷中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
关于曾国藩的故事:秦淮怀春燕
曾国藩平了太平天国后,坐镇南京,为了复苏地方经济,听从部下建议,决定把秦淮河的旅游业恢复起来。这十里秦淮,原是所谓“六朝金粉气”的销金锅,楼台画舫间,桨声灯影里,文人雅士,歌女名妓,把酒言欢,何乐不为?曾国藩手下一些官员早已按捺不住,又不敢贸然行事,于是便怂恿曾国藩前去“视察”。
曾国藩心知肚明,顺水推舟。首次,他碰到一个艺名为“少如”的艺妓。此女色艺俱佳,且颇聪慧,求曾赐副对联,以抬高自己身价。
曾国藩本是联对名家,区区一联,哪在话下,便拟用她的艺名“少如”作一嵌名联,免扫其兴。先书上联:得少住时且少住;
歌妓一看,所写并非自己初衷。未等曾国藩写下联,她便抢先进言,说妾愿替大人续下联,不知大人意下如何?曾国藩没想到一个艺妓竟然还有文才,自然点头称好。
这个少如续写的下联是:要如何处就如何。
曾国藩见了,不觉叹服此女的良苦用心。
曾国藩公务繁杂,自对秦淮艺妓有了良好印象以后,只要得闲,总要邀几个幕僚好友去秦淮河畔,吃吃花酒,听听歌曲,以缓解一下紧张情绪。
一次,他为一来南京的友人在秦淮一酒楼设宴接风,席间请了一个名“春燕”的歌妓唱曲助兴。那春燕不但姿容姣好,歌喉更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功力,曾等一干人无不为之倾倒。
后来,春燕为一富商纳为小妾,离开了秦淮,曾国藩再去,已是人去楼空。曾在怅然若失间,写出了下面这副《怀春燕》的对联:
未免有情,忆酒绿灯红,一别竟伤春去了;
似曾相识,怅梁空泥落,几时重见燕归来?
对联把“春燕”二字分别嵌入上下联,伤别,怅惘,情真意切。从中亦可看出曾国藩的另一面:他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啊!
关于曾国藩的故事:圣不免俗
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
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
曾国藩问:“你们以为我怎么样?”
众人低首沉思,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他插话道:“曾帅是仁德,人不忍欺。”
众人听了,一齐拍手。
曾国藩得意地说:“不敢当不敢当。”
后生告退,曾氏问:“此是何人?”
幕僚告诉他:“此人是扬州人,入过学(秀才),家贫,办事还谨慎。”
曾国藩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
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派这位后生去扬州任盐运使。
老曾每每都在怵惕着“谀”,却挡不住无形中谀的神奇力量。
关于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的另一面
曾国藩是清代的名相,也是个官精。他步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跳十级,37岁就当上了二品京官,可谓一帆风顺。但是,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他常常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戴着两副面具。
天京攻破后,御史贾铎在京城发难,奏请朝廷命曾国藩将太平天国的金库查明,报部备拨,这是对曾氏兄弟极为凶狠的一着,使他们几乎没有招架的办法。当时,太平天国的大量金银珠宝在幼天王等仓皇逃命的时候,是不可能全部带走的。湘军入城后,对这些积存已抢劫一空,不可能再“报部备拨”了,就是少有劫余,曾氏兄弟也不愿意上缴。但是,面对朝廷的命令,该怎么办呢?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克复老巢,而全无财货,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闻之事。”朝廷当然是不相信他的话的,但是,这时的朝廷并不愿意与曾氏兄弟的关系闹得太僵,于是在给他的廷寄中说,根据你的奏折,城中(指天京)并没有贼库,这是事实。这样,朝廷算是给了曾氏兄弟一个体面的台阶。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曾氏兄弟在俘获李秀成后,没有解京献俘,而是在十七天之后匆匆地将李秀成杀了。消息传到京城,舆论大哗,都说曾氏兄弟专横跋扈,杀人灭口,使曾氏兄弟又陷入难以招架的地步。
本来,曾国藩在六月二十三日的报捷折中还向朝廷请示,李秀成、洪仁达“应否槛送京师,抑或即在金陵正法,咨请定夺”。按理,曾国藩应在朝廷“定夺”之后行事,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却在七月初六放出李秀成饮宴了一番之后,便将李凌迟处死了。把李秀成槛送京师,是当时各方面的共同意见,就是曾国藩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他又为什么不等朝廷的命令而将李秀成匆匆处死了呢?他给朝廷做了一番解释。他认为,除了洪秀全之外,其余的都没有必要解送到京师,陈玉成和石达开就是现成的例子。再者说,李秀成自知罪重,到哪里也是死,微臣担心他在途中绝食,或者逃跑,留下祸患,就与弟弟曾国荃再三商量,统一了意见,就地正法了。
曾国藩生怕这样的解释交代不了朝廷,于是在另一奏折中进一步解释说,李秀成很得民心,党羽很多,威信很高,号召力很强,如果不迅速杀掉,则贻害无穷,所以就把他杀了。
真实的情况是曾国藩害怕一旦把李秀成解送京师,李秀成的供词与自己连日来的奏折不符,这样他就犯了欺君之罪,吃不了也得兜着走了。比如,曾国藩报捷说,破了金陵当日,杀“贼”十万,而当时城中连居民也不过三万多人,怎么来的十万?至于天京的“金库”,李秀成自然是一清二楚的……想到这些情况,精明的曾国藩自然是不会把李秀成解送京师的了。
曾国藩为了保护自己,什么谎话都敢编造。本来,朝廷在六月二十九日的谕旨中明确命令他“遴派妥员,将李秀成、洪仁达押解来京”。曾国藩于七月初六收到了谕旨,而他就在当天把李秀成杀害了。过了半个月,他才慢腾腾地于七月二十日复奏说,微臣在初十日才收到谕旨,仔细算一下,臣应该在初六日就收到谕旨了,但不知道什么原因竟迟了四日。谕旨是由安庆转递江宁的,不知道是何处驿站出了差错。朝廷为了利用曾国藩,虽然也下令挨站严查,最终却没有结果,只好不了了之。
曾国藩有“中兴名臣”“洋务运动领袖”“圣相”“近代史之父”等美誉,透过这些美丽的光环,我们看到了另一个真实的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