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进士于敏中简介-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推荐文章
清朝进士于敏中简介
于敏中(1714—1779),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在乾隆朝为汉臣首揆执政最久者。乾隆三十八年,诏议开馆校书,初刘统勋反对,于敏中主力开馆。下面是清朝进士于敏中简介。
人物生平
于敏中,字叔子,一字仲常,号耐圃,清乾隆二年(1737年)丁已科状元,与其堂兄于振合称“兄弟状元”,是金坛人熟知的人物。于敏中在朝42年,任职颇多,大略有:乡、会试考官,山东、浙江学政,兵、刑、户部侍郎或尚书,经筵讲官,日讲起居注官,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方略馆副总裁,四库全书正总裁,国史馆、三通馆正总裁,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上行走,加太子太保衔,赏一等轻车都尉,谥“文襄”。
这当中,最重要的是他在乾隆二十五年至四十四年时,任军机大臣近二十年,堪称乾隆时力秉钧轴的重臣之一。而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应该是促成和亲自领导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然而他在军机处近二十年,交通内侍,广收地方官员贿赂。后事败露,曾受诘责。死后数年,又被撤出贤良祠,剥夺子孙世职。
于敏中擅长翰墨,书风近董其昌,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书法家。1760年初入懋勤殿时,奉勅书华严经宝塔,盖先画成塔形,小楷写经于书格内。凡栏柱檐瓦窗阶铃索皆有字,宛转依线,读之成文。每有佛字,皆算定写为在柱顶及檐际诸尊处。1780年因气喘病去世,卒年六十六。
历史事迹
《清代野史·于文襄之敏》一文中记载:“于敏中才思敏捷,非常人所及。他在值上书房任内阁学士期间,常为乾隆皇帝录写御制诗文。乾隆帝作诗时,初无定稿,皆随心所欲信口而吟,于敏中跟从其左右常为他录写之,而从不误一字。乾隆十八年,(1753)乾隆帝准备调于敏中到山东做学政,这件差事就由军机大臣梁诗正接替。一天乾隆帝召见于、梁二人,口中念念有词,于敏中就用眼神示意梁诗正认真记下来,然而梁诗正不明白于敏中的意思。出宫后,于敏中让梁诗正把刚才乾隆帝所咏之诗整理出来,梁诗正顿时傻了眼,心里着急显得非常狼狈。于敏中说:‘我以为你接替了我的这项工作,你总会用心吧,所以我也就不那么认真地听了,这回怎么办?还是让我替你回忆一下刚才的事情吧。’于敏中静坐了一会儿,提笔化了两刻钟的时间将乾隆帝的诗句默写下来。后来梁诗正将所录诗句呈给乾隆帝御阅,乾隆帝说只错了两个字。这件事,让梁诗正十分佩服于敏中的记忆能力。”
乾隆年间,替乾隆帝记录诗稿的不止于敏中、梁诗正二人。《清史稿·汪由敦传》中说:“汪由敦直入军机处时,上以自所制诗用硃笔作草,或口授之,而令归录,谓之诗片,久之无误,乃令撰拟谕旨”。由于汪由敦有见识,能当上意,乾隆帝谒陵或出巡,汪由敦必随行左右,心授口领,从不曾遗漏一字。后来沈德潜接替汪由敦后,将他替乾隆帝纪录的“黑牡丹”诗收入自己的《归愚诗集》中被乾隆帝发现后,乾隆纵容刘墉大搞“文字狱”查处江苏东台举人徐述夔所著《一柱楼编年诗》中有:“明朝期翻翮,一举去清都”这句诗,牵强附会大做文章,将早已死去的徐述夔戮尸,將徐家的庄田充为公产。因沈德潜曾为徐述夔作传,说徐述夔文章品行可为世人楷模。乾隆帝藉此,命革去沈德潜的官衔谥典,撤出乡贤牌位,扑毁祭葬碑文。刘墉还命手下将死去的沈德潜鞭尸。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在评论他身边的大臣时说:“敏中敏捷过人,承旨皆得朕意。”
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帝下诏征集遗书。安徽学政朱筠(字竹君)上疏,奏请开局搜集《永乐大典》中的古书。大学士刘统勋(刘墉之父)说这不是政治上要紧的事,准备将朱筠的奏稿放在一边。于敏中认为,朱筠奏请的事,是朝廷文化建设上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两位大学士发生了争论,乾隆帝认为于敏中是有远见卓识的大臣,批准了朱筠的奏疏。特地开办了“四库全书馆”,任命于敏中、刘纶、程景伊、庄存与、嵇璜、陆锡熊为总裁官,纪昀为总篡官,于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乾隆帝还任命于敏中为“国史馆”、“三通馆”编纂工作的正总裁。同时还任命于敏中为上书房总师傅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主管朝廷经典的编修工作和全国选拔人才的会试工作。此时的于敏中可谓官运亨通,位极人臣。
然而,聪明过人的于敏中还有忘乎所以的时候。他在内廷为官,按规定不可以和外任的封疆大吏串通声气,也不可以打探内廷深宫的事情。乾隆三十九年(1774),内宫太监高云从因向于敏中泄漏乾隆硃批道府记载的内容被查办。高云从说是文华殿大学士于敏中向他打探的,并说因自己家里买地和人家打官司,他托于敏中向府尹蒋赐桨打招呼。乾隆帝很恼火,曾当面诘问于敏中,于敏中只得承认自己有罪。乾隆在诏书中说:“内廷诸臣与内监交涉,一言及私,即当据实奏闻。朕方嘉其持正,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参奏者?于敏中侍朕左右有年,岂不知朕而为此隐忍耶?于敏中日蒙召对,朕何所不言?何至转向内监探询消息?自川省用兵以来,敏中承旨有劳。大功告竣,朕欲如张廷玉例,领以世职。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免治其罪,严加议处。”吏部议为革职,乾隆下诏从宽处理,留京任用。
乾隆四十一年(1776),在平定金川叛乱的征讨中,于敏中主持粮草辎重的调拨转运,在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平叛的胜利中立了大功。乾隆帝嘉其劳勚,原谅了他以前的过失,仍将他列在功臣之例,赐给他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罔替。到乾隆四十四年(1779),于敏中因哮喘,告假回金坛休养,乾隆派御医到金坛探视。六月大暑,乾隆赐人参姜汁膏,于敏中服用后身亡,享年66岁。乾隆下诏赐恤,仍例行一品大臣的葬礼,墓葬于金坛县东之周庄。乾隆还将他的牌位列在北京皇家功臣的贤良祠内,享受供奉祭祀,谥于敏中为文襄公。
于敏中去世后,因儿子于齐贤在他生前去世,就让其孙子于德裕袭他的世职,到朝廷任职。这时于敏中的从侄于时和与婶母张淑人商议分家析产,于时和拥资回老家金坛。于德裕将这件事告到朝廷。乾隆帝命江苏巡抚吴坛来处理这诉案,吴坛将事情的始末查清后,于时和认罪,被发配伊犁充军。将其所侵夺的资财白银3万两还给于德裕,其余款留给金坛作浚通丹金漕河费用。
于时和发配伊犁服苦役时和犯事的浙江才子范秋塘同居一室,相从过密。范秋塘常将妻子陈云贞所写给他的书信给于时和看。陈云贞淑而多才,擅长笔札,亦工吟咏,常致书万里与丈夫范秋塘相答。于时和叹服陈云贞的才华,手录其信函藏于箧底。后来遇赦后,回到北京米市胡同的于府,整理成册,共录得2400余言。这就是我国文学宝库中唯一保存的《再生缘》抄本,全书缠绵哀怨如不胜情。此书得以再传于时和功不可没。
及至苏松粮道章攀桂为于敏中金坛的家中造花园;浙江巡抚王亶望在甘肃捐监折收之事败露等,皆牵涉到于敏中。乾隆帝下诏书说:“于敏中简任纶扉,不自检束,既向宦寺交接,多与外省官吏夤缘舞弊。此二节,实属辜恩,非大臣所应有。若仍令滥邀世职,何以示惩?其孙于德裕现官直隶知府,已属格外施恩,所袭轻车都尉世职即撤革,以为大臣营私玷职者戒”。四库全书馆正总裁一职由和珅领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