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人的劳模事迹材料五篇-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铁路人的劳模事迹材料五篇
你知道哪些铁路人的劳模事迹?借助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铁路人的劳模事迹材料五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铁路人的劳模事迹材料【篇1】
1985年6月,21岁的__子承父业参加了铁路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从大山环绕的重庆市万县农村来到了省市__铁路专用线工地,开始了自己与大山难以割舍的筑路之缘。
跟随着铁路建设队伍,__先后参加了徐州铁路枢纽京杭运河大桥、漯阜铁路、商阜铁路、宝中铁路、京九铁路、西康铁路、神延铁路、西南铁路、渝怀铁路、长沙浏阳
河大桥的建设。的风雨沧桑,__已经习惯了钻山沟、伴大河的生活,不惑之年的__留下了太多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印记。说实话,__也向往城市优美的生活环境,也向往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也向往着亲人团聚的家庭生活。但是想着山区人们希望走出大山的那种迫切,想着沿线老百姓渴望致富的那种无奈,想着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生活的那种穷困,善良的__被深深地震撼了,立志扎根一线、勇网当开路先锋,与大山的不解之缘越来越深。尽管身边的同龄人一批接一批地调到条件优越的工程项目工作,矢志不渝的__依然在大山中穿梭。
平凡的__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也没有多少承诺约定,只知道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完成领导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别人工作岗位的变动,往往伴随着工作职务的升迁;而__工作岗位的调整,却是一成不变的一线工作岗位。20年来,__从做锻工开始,干过钢筋工、电焊工、钳工、管道工等多个工种,如今又干起了施工员。每一次工作岗位的变动,__都没有丝毫怨言,都当作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都当作一种人生的历练。保持平常的心态,__工作起来信心百倍。多年的工作实践,造就了__的满身绝技,工作踏实的他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多面手。10月,渝怀网铁路王坡隧道抢险,__冲在最前面,在无任何支撑的情况下,完成了第一片拱架的焊接就位,为抢险赢得了时间。__深知: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单位的培养和领导的关怀,因此,只要是工作的需要,他总是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承担起最繁重艰苦的.工作。6月份,__因超强度的劳作患上了肺炎,领导安排他利用工余时间好好休息。可是事有不巧,正在掘进的渝怀铁路磨沙溪隧道使用的空压机突然出现了故障。事不宜迟,得到消息的__不顾病痛的身体,毅然投入到空压机的检修中。
__高速公路上马,__奉命来到湘西自治州。__高速公路31标远离集镇、山高谷深,道路陡峻、崎岖难行,且水源溃乏、无法自给。这里通讯闭塞、网信皆无,物资短缺,电力不通。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吓倒坚强的__,卸下行装,__立即投入到经理部驻地的建设之中。时值雨季,淅淅沥沥的阴雨连绵不绝,建筑材料拉不进来,驻地建设十分缓慢,__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和其他职工一道,冒雨前去5公里外的吉首市太平乡抢运材料,保证了经理部各部门搬进了驻地。为了使一个多月未洗澡的职工及早洗上澡,经理部领导限令在三天之内加工制作一个3×4米的蓄水箱并安装到位。__带着一个助手拼上了,冒雨加班加点,按时完成了工作任务。看到职工们洗澡时的那种畅快劲,__忘记了连日的疲劳。
为了打通__高速公路31标段度龙田隧道进口端的施工通道,二公司__项目经理部在与业主和监理处多次协商的情况下,争取到了与30标共用施工便道跨峒河施工便桥的工作任务。跨峒河施工便桥开工,刚刚安顿好的__又被领导点将到泸溪县谭溪镇工地打援,背上简单的行囊,__来到了潭溪镇工地。6月底至7月初,席卷湘西大地的爆发山洪冲垮了刚刚露出水面的围堰。事不宜迟,__甩掉鞋子、挽起裤腿,毫不犹豫地与80多名外协队伍员工一起开始了三天三夜的围堰抢险战役。5月23日,跨峒河施工便桥由于业主变更设计方案和选址的原因,在湘西地区的山洪再次爆发时被冲毁,桥墩外部基础被掏空出现位移、上部结构贝雷架严重扭曲变形,成了一座危桥。__再次临危受命,承担了贝雷架拆除抢险工作,他不顾个人安危,昼夜奋战,如期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光荣任务。
铁路人的劳模事迹材料【篇2】
李__
__局集团公司
__工务机械段大机司机
李__,中国铁路__局集团有限公司__工务机械段大机司机,先后获得全路技术能手、火车头奖章等荣誉,并被评为2019年度__省“万人计划”首席技师。
6000多个日日夜夜
开着大机征战四方、排除万难精修线路
__工务机械段大机司机李__
一步一个脚印、勇敢追梦
在平凡的岗位上
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把压力变为动力
锤炼过硬本领
2004年,21岁的李__中专毕业后进入铁路工作。环顾四周,他感到了莫大的压力:和自己一起分配来的14人中有12人是大学毕业生。
“想要从同伴中脱颖而出,我必须比别人更用心。”回忆起自己发奋图强的初衷,不善言辞的李__坦诚地说,“长久以来的铁路梦一朝成真,自己既高兴又珍惜,这样的幸福事儿让我有了拼搏的动力。”
李__出生于__省曲靖市师宗县。1997年,刚上初中的李__见证了南昆铁路通车运营的激动时刻。滚滚“铁龙”在他心里播下了梦想的种子,从此,他经常站在三楼的教室里远眺来来往往的火车。初中毕业后,这个从没坐过火车的少年第一次坐上火车去求学,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
追逐梦想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圆梦需要一腔热血,也需要风雨兼程。李__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风雨的洗礼化作成长的养分。
“以前只看到铁路工作很神气,没想到这背后有苦有累。”进入__工务机械段成为一名大机司机后,李__也动摇过。白天,大型养路机械持续的轰鸣声震得他的鼓膜嗡嗡作响,漫天扬尘直钻口鼻。到了夜晚,宿营车内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大机司机长期在外作业,过着“吉卜赛人”的生活。“那时,连续几个月在野外作业,每天脑袋发麻,一脸灰尘。”李__说。
但很快,李__就下定决心:苦能吃但不能白吃,得想办法学习真本事。
李__性格倔强,给自己定下了学习目标:要做一个“大机通”,不但要开好大机,还要吃透大机每一个部件结构性能,做到听音识机、快速排除故障,让自己的检修水平超过其他人。
面对构造复杂、技术含量高、型号多样的大型养路机械,好强的李__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为了弥补业务理论知识缺乏的短板,他白天追着师傅学,晚上捧着书本学。别人下班休息了,他还拿着大机电路图琢磨。除认真学习机械性能和电路知识外,他还经常去故障现场仔细研究,认真钻研,实地查看故障发生的部位,追着技术员弄清故障原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专业知识学习和现场经验不断积累,2007年,他获得了__铁路局大型养路机械比武大赛的第一名。
从一名大机司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后,李__走上了技术管理岗位。
把制造变为智造
推动技术创新
“10多年来,我见证了大型养路机械的升级换代和飞快发展。”李__说,自己努力奔跑的这些年,__铁路也在飞速奔跑。近年来,大型养路机械不断推陈出新,大型捣固机由步进式发展到连续式再到连续式捣固稳定车,镐头也由16个增加到了48个,控制系统由模拟控制面板升级至数字化控制面板,捣固作业效率和精度大大提升。
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升级也对李__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他想方设法帮助大型养路机械克服“水土不服”和“一线一策”的困难。
2014年6月,沪昆高铁__段建设进入决战阶段,工期紧任务重。就在全段干部职工加班加点抢抓工期的关键时刻,6台大型捣固车中的4台在一天内接连“趴窝”。由于09-32型捣固车锁定销和锁止块的设计缺陷,车辆出现抄平小车假锁闭现象。
要彻底解决09-32型捣固车抄平小车假锁闭问题,必须把大机抄平小车抄平杆从下向上截分为两节,改锁止块为锁止套。然而,抄平杆从下向上截分为两节,如何分将直接影响高铁线路正负1毫米误差的精度,有可能危及高铁行车安全。
段领导和工友的殷殷期盼让李__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也激发了他创新攻关的“牛劲”。
李__给自己定下高标准:寻找并攻下误差在正负1毫米以内、接近零误差的制高点,这样就能保证高铁列车在高速运行中的稳定性。
为了攻克难关,李__围着09-32型捣固车整整转了3天,白天在桑拿房般的发动机舱里光着膀子查图纸、分析锁定销和锁止块的设计原理和工作状况;在别人都进入梦乡的深夜,他独自在星空下冥思苦想。
最终,他找到了尊龙凯时平台入口的解决方案:在比对原厂图纸基础上,把抄平小车抄平杆从下向上截分为1270毫米、500毫米两节,改锁止块为锁止套,最终解决了抄平小车假锁闭问题。
改造过程中,十几个环节的技术难关被一一攻克,改造取得了成功。在喜悦的欢呼声中,捣固车又“精神抖擞”重新上阵。
把个体变为群体
带出“春色满园”
“我们打心眼里佩服师傅,他不善言辞,却总是用精益求精、迎难而上的行动教育我们、引导我们,让我们沿着他披荆斩棘开辟出来的坦途大步向前。”入路第二年就在全路举行的大机司机技术技能比赛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李__的徒弟严建岗认为,自己的快成长、快成才与李__的教导和帮助分不开,李__为他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李__平时寡言少语,他的故事却在全段广为流传,年轻人从前辈们的讲述中借鉴着经验、汲取着力量。
“有故障,找李__!”十几年无数次处理大机故障和攻克技术难关,让李__有了大机“名医”的美誉。
2016年6月,南昆客专进入精调阶段,该段作业车组进驻作业现场。富宁站施工第一天,捣固车在对坡度为13‰的线路进行作业时,出现卫星小车不能向前走行的故障。李__立即赶到故障地点,检查发现卫星小车向前电流过小。他按照日常故障处置方式对卫星小车控制板的p7电位计进行调节,但是卫星小车依然没有动作,所有检修人员都毫无办法,施工一时陷入停滞状态。李__连夜翻看电路图,会同车间检修人员开展“头脑风暴”,对电路板的p8预置电流电位计进行调试,成功攻克了大坡度捣固作业难关,为高铁施工的有序推进提供了保障。
凭着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李__还总结提炼出“捣固装置诊断六步工作法”“环车检查四十七点”等成果,优化工艺工序,形成统一标准,方便大家又好又快地掌握技术技能。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在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入路培训中,段上都会安排李__授课,并在大型养路机械司机中级工、高级工考试中邀请他担当考评员。借着培训考评的机会,李__把自己多年的学习实践成果与大家分享,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为__铁路大机作业培养出一批批人才。
圆梦需要一腔热血
更需要风雨兼程
用技术强骨、用匠心铸魂
李__在平凡的岗位上
描绘出不平凡的色彩
铁路人的劳模事迹材料【篇3】
__站是中国铁路__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陇海线上的一个四等车站,有职工10名,其中党员8名,平均年龄51。6岁。面对特大暴雨灾害,车站值守的8名职工为滞留列车采购餐料、转移旅客,确保了916名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这里是宋朝杨家将穆桂英屯兵之地,东邻虎牢关、西接巩义、北望黄河,是古洛阳至__至开封的官道,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理优势。
陇海铁路经过这里,__站应运而生。2021年7月20日,一场特大暴雨灾害将载有916名旅客的k31次列车困在了这里。
值守的8名职工紧急行动,开道采购餐料,涉水运送食物,想方设法补充饮用水,竭尽全力安全转移旅客……
列车遭洪水围困紧急求助
__站站长李__怎么也想不到,这场强降雨会给车站带来“极限挑战”。
7月19日下午,暴雨在__西南部倾泻而下。__站位于__市高山镇的山沟里。山里天气多变,李__抬头看了看天,超强的职业敏感以及连续不断的天气预警使他意识到,这次不一样。他迅速组织大家检查备品,到车站关键处所检查防洪准备情况。
“各岗位进入应急响应状态”“防洪备品状态检查完毕”“做好列车联控,及时通报司机前方防洪点情况”……车站当班职工赵振江的对讲机里接连传来急促的联控声。大家密切关注雨情和周边环境状态,绷紧神经一刻也不敢放松。
经与洛阳车务段联控,李__得知,管内陇海线已有一趟客车因暴雨滞留。
这趟车就是k31次列车。当天15时56分,列车从__站开出。17时33分,列车晚点1小时进入上街站。在上街站停留约8小时后,列车才再次启动。
__站向工务部门及时获取线路状况,与列车做好联控,掌握其运行状态。李__心里一直惦记着k31次列车运行情况,他预想雨势凶猛的情况下列车随时可能停靠__站。
天色渐暗,瓢泼大雨下个不停。在雨水的冲刷下,铁路沿线山坡出现松动,泥土一块块滚落到线路上。“__至巩义东区间出现边坡溜坍,影响行车!”7月20日凌晨,水害信息传来,李__和车站值班员张剑峰立即联控区间列车,办理临时停靠业务。1时45分,k31次列车停靠__站。
此时,列车上的916名旅客大多在梦乡中。担当该趟列车值乘任务的__客运段乘务人员心急如焚:食物告急,旅客大多数是从__上车,少有随身携带食物和水的。列车临停时间过久,原来的餐料、启用的防洪粮和上街站支援的食品都快耗尽。
“k31次列车请求车站支援补充餐食!”5时,李__接到了列车长李红伟的求助。李__迅速了解车上情况。__到洛阳原本不到2小时的行程,列车走了10个小时。“旅客一定很着急。”李__想,如果他们一觉醒来发现列车还没动,加上无水无粮,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李__和列车长商量,先将仅剩的食物发放给旅客,车站立刻组织人员采购物资。
__站一共只有10名职工,其中8名党员,平均年龄50岁左右。当日,由于暴雨,部分本应下班的职工主动留下来。值守的8名职工要解决900多名旅客的食物供应问题,这并不容易。__站背靠__村,村里有3000多人口,像样的商店只有一家供销社。
8名职工分成两组,副站长朱晓飞带着值班员张玉民、张来胜值守车站,李__带领张剑峰、赵振江、雷建都、牛保才组成采购突击队。天色渐明,暴雨不停。车站两边山体的泥土随雨水滑落,站区已有不少积水,大家每前行一步都很困难。
重重障碍挡住了突击队的去路:车站到供销社唯一的公路被洪水冲毁,另一条小路也被泥石流覆盖,数棵倒伏的大树和落下的石块拦在路中间。
抢通这条采购物资的路,是他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8名职工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人力有限,没有机具,怎么快速抢通一条路?大家正愁眉不展时,家住__村的党员职工牛保才站了出来。“村里的情况我比较熟悉,我去找村长想想办法。”他整理好身上的雨衣,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拄着一根树枝,一步步蹚着淤泥,往村长家的方向走去。
平常从__站走到村里,最多用半小时。但在当天,牛保才在泥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近1个小时。雨水打在他的身上,顺着脖子流进衣服里,里里外外全部湿透了。
“村长,村长!”牛保才一边用力敲响村长家的大门,一边高声呼喊。
村长打开门,被眼前的“雨人”吓了一跳。“一列客车被困在车站了,情况紧急,麻烦您派出村里的铲车,帮我们铲出一条路。”牛保才焦急地说明了来意。得知900多名旅客受困,村长立刻拿起电话,联系人员调动机械。
倾泻而下的暴雨、火速出动的铲车打破了村子清晨的宁静。村长坐上铲车,在牛保才的指引下往小路上赶去。很快,铲车在庞大的土堆中铲开了一条勉强能过人的小路。牛保才谢过村长,转身要走。村长拉住他问:“你母亲还在家呢,家里被淹了吗?”“顾不上了,辛苦您帮我去看看吧。”说完,牛保才快步向供销社赶去。
他赶到供销社时,大家已经开始采购所需物资,但新的问题出现了:没有运送工具。“咱们多跑几趟,自己搬回去!”李__当机立断,搬起4箱食品快步走向车站。其他人也紧抱着好几箱食品快步跟上李__。
此时雨势不减,大家抱着重物,走在泥泞湿滑的村间小路上。从车站到供销社,他们走了2个多小时才将第一批物资运送上k31次列车。
这群本不办理客运业务的人,突然变成了服务旅客的“跑腿小哥”。他们用了整整10个小时,在列车与供销社之间往返4次,向车上运送了100箱矿泉水、100箱方便面以及胡萝卜、鸡蛋等物资。
列车上,旅客们看到一小队人来来回回运送物资,焦虑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运送物资的职工都穿着黑色的雨衣,旅客看不清他们的样子,分辨不出他们的身份。一名旅客问道:“这荒山野岭的,你们怎么还能把东西送上车?”李__笑着说:“只要你们需要,我们都能送!”
17时,李__和张剑峰再一次来到供销社。老板告知大家,这是最后一批物资了,所有仓储物资都售罄了。大伙将最后一批物资送上列车,回到车站,一个个瘫坐在椅子上。稍作休息后,大家喝着矿泉水,每人吃了一包方便面,这是他们当天吃的唯一一顿饭。“我们少吃一口,就能给旅客多送点。”李__说。
916名旅客暴雨中安全转移
17时起,__站水、电、路、网、tdcs系统全部中断。车站周围的山体在暴雨冲刷下,不断有泥土滑下来。李__冒雨穿过股道巡视,他发现有几节车厢停靠的位置距离山体滑坡的地点很近,山上的泥水涌入股道,车上部分旅客出现惊慌情绪。
“必须想办法与外界取得联系,确保旅客列车安全。”李__和牛保才、张玉民、张剑峰围着车站寻找信号。东岔区、西岔区、大门口、山坡上……他们在雨中摸索了1个小时,终于,在移动信号塔附近的一个山坡上,李__的手机收到了微弱的信号。他立刻联系段部:“报告指挥中心,__站请求支援……”
洛阳车务段了解情况后,让李__等人一定确保旅客列车安全,并及时派出增援队伍。回到车站,李__带领车站值班员雷建都和列车长、司机联控,引导k31次列车缓缓退行200米,移动到了安全地带。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7月21日5时30分,列车在__站滞留超过了24小时,再次出现了物资紧缺的窘境。洛阳车务段接到李__的求救信息后,立刻制订方案,调集管内力量、协调当地政府前往增援。距离__站20多公里的上街站临危受命,克服公路被冲毁等重重困难,将30箱矿泉水、400个面包、5箱火腿肠等物资运送到了__站附近。
上街站前来支援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迅速到位,牛保才协助他们将一箱箱物资搬运进车站,送上列车。旅客们隔着车窗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14时30分,__站接到通知,铁路部门紧急协调地方政府,从上街、__派出21辆大巴车,疏散k31次列车上的旅客。此时,进站道路中断,汽车无法直接开到车站,所有旅客下车后要跨越2条股道,再从狭窄的小路下山,下山后再走5公里,才能到达大巴车停靠点。
为了安全转移916名旅客,车站和列车工作人员默契配合。乘务员逐车引导旅客有序下车,下车后,由一人领队,另一人盯控队尾。李__和牛保才走在中间,一路做好宣传指引和旅客防护工作。遇有年迈的旅客腿脚不便、所坐轮椅无法通过轨道,他们就抬着轮椅,一路将其送过去;有的旅客行李太多,他们就主动接过重物;车上还有百余名儿童旅客,他们引导孩子们排队安全行走……2小时后,全部旅客安全转移。
“我们终于放心了。”看着缓缓启动的大巴车,李__长舒了一口气。
旅客疏散完毕后,牛保才想起家中的母亲。他匆匆赶回家,见屋里满地淤泥,年迈的母亲愁容满面。“娘,对不起!”牛保才鼻子一酸,低下了头。
李__和家人失联了86小时。从7月20日早上开始,他一直忙于购买、搬运物资,协调现场工作,转移旅客,加上山里信号不好,一直打不通也接不到家人的电话。妻子姜静也一直坚守在岗位上,联系不上李__的她急得团团转。7月23日,姜静下班后立刻驱车赶往__站。看到丈夫憔悴的面庞,她泪如雨下。
7月23日16时01分,k31次列车安全返回。__站的职工们看着列车渐渐远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面对灾难
__站干部职工舍生忘死、倾情相助
给人们带来无数感动
成为铁路人抗洪抢险的生动缩影
危难时刻
铁路人勇挑重担
用实际行动和实干精神
诠释了责任和担当
铁路人的劳模事迹材料【篇4】
许__,中共党员,__集团公司格尔木机务段运用车间指导司机,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全路技术能手、全路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度铁路工匠、全路首席技师等荣誉,2021年5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云端天路”开火车是什么样的体验?中国铁路__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机务段指导司机许__最清楚。
__铁路格拉段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天气变幻无常。夏季,强烈的阳光隔着玻璃照进来,驾驶室内温度在40摄氏度以上;冬季,大雪袭来,车轮卷起飞雪,前方能见度差……
“苦是真苦,但不能因为这里艰苦,就谁也不来干工作。能在__铁路上开火车我很自豪,我的坚守很有意义。”许__这样说。
退伍不褪色,小小闸把重千斤
1994年,19岁的许__入伍参军。3年的部队生活,他摸爬滚打、严格训练,锤炼出过硬的军人作风,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小在铁路边长大,许__向往成为一名火车司机,驾驶铁龙风驰电掣。1997年底退伍后,他在西宁铁路司机学校学习,2001年1月来到格尔木机务段,开始了“寻梦之旅”。
学习司机、副司机、司机,一路走来,他始终保持优良作风,每一步都稳扎稳打、走得坚实。他身上随时装着专业书,一有时间就翻开看,笔记做了厚厚几大本;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他追着师傅请教,直到弄懂弄清;别人下班回家了,他还在一遍遍练习机车检查项目,“复盘”每一个环节,直到全部了然于胸。
“我不是一个聪明人,但我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反复练习、反复琢磨、积累经验,这就是我的‘笨办法’。”出乘之余,只要听说哪台机车发生了故障,他就第一时间找到值乘的机车乘务员,刨根问底了解故障情况,并进行“病理解剖”,摸清故障发生的缘由和处理的方法步骤,将其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靠着这样的“笨办法”,许__了解掌握了机车上近万个零部件、线路的用途结构和故障修理方法。他抓住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解决了列车运行中出现的操纵和故障处理技术问题,啃下了许多“硬骨头”。
2006年7月1日,__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许__担当格拉段客运列车牵引任务。之前他曾驾驶东风4b型机车多次往返于格尔木至西宁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驾驶经验。但是首次操纵内燃nj2型机车,身为党员的他深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确保行车安全,他认真学习机车构造、操纵标准、非正常情况处理办法,把机车性能摸了个透,为安全平稳操纵机车打下了良好基础。
牵引客运列车,除了确保行车安全,旅客乘车舒适度也很重要。__铁路格拉段长大坡道多、线路情况复杂,加之海拔高、气候多变,这些都给机车驾驶任务增加了难度。不同的坡度、不同的气压、不同的风力,机车驾驶员要随时调整操纵方式。尤其是防止列车冲动、对标停车,更是需要驾驶员一次次试验、摸索,找出最合适的操纵方式。
就是这样的刻苦学习、不断探索,许__的业务水平飞速提升,很快就独当一面,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2012年、2014年,许__分别荣获全路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闸把虽小,责任重千斤!”每次出乘,许__都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力求让每一个细节无懈可击。挂头、启动、控速、停车,手比眼看、呼唤应答、途中瞭望,每个环节许__都一丝不苟。同事们佩服地说,看许__操纵机车,就是在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吃苦不言苦,吸着氧气跑天路
“氧气就像汽车司机的安全带。”许__这样打比方。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__高原,缺氧会导致精神不集中、反应慢,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每次出乘,许__都是一边吸氧一边开火车,全神贯注,不间断瞭望,随时处理突发情况。
__铁路格拉段全长1142公里,客车需运行14个小时左右,两个司机轮班驾驶,每人值乘三四个小时。__高原本就气候干燥,司机长时间戴着氧气管,鼻孔更加干燥疼痛,甚至干裂出血。值乘的这三四个小时之内不能离开操作台,没法上厕所,许__就只能强忍着干渴,尽量不喝水,每次换班时才敢放心地喝杯水。尽管红景天、诺迪康等药物是每次出乘的随身配置,但严重的高原反应依然折磨着他。
雪山、草甸、荒漠,一天四季、变幻无常,每次值乘,许__都带着棉大衣,以防气温骤降。大风、雨雪、冰雹,随时毫无征兆地袭来,他已见惯不惊,沉稳应对。夏季强烈的紫外线隔着玻璃照进来,驾驶室内温度能达到40摄氏度以上,体感温度更高,让人汗流浃背;冬季大雪纷飞,能见度差,车轮卷起飞雪,易造成车轮空转、车位误差,许__更是一秒钟也不敢懈怠,每次到达目的地,都像经过一次长途跋涉,格外疲惫。
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许__都高标准严要求地执行作业标准,以确保天路运输安全为己任,从未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2016年冬天的一个雪夜,许__值乘的货运列车运行到海拔4778米、距拉萨站798公里的江克栋站时,列尾装置发生故障。当时,室外温度为零下20多摄氏度。在漆黑的雪夜里,许__穿着厚厚的棉大衣,再裹上毛毯,打着手电,蹚着没膝深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车辆尾部,每走两三步就得停下大喘气。等终于处理好列尾故障回到驾驶室,许__嘴唇发紫,浑身发抖,几近窒息。
追求无止境,言传身教带队伍
2013年7月,因为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操纵技术、果断的应急处置,许__被任命为格尔木机务段运用车间指导司机。2018年、2019年,“许__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成立,许__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确保雪域天路的安全畅通,需要我们大车团队的团结协作。仅凭我一个人,纵然一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走上新的岗位,许__信心更足。对自己包保的16个机班、32名机车乘务员,如何更快更准地提升整体业务技能和保安全能力,是他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
不是在添乘的车上,就是在添乘的路上。许__从实操入手,专挑复杂路段、复杂天气,亲自操纵示范,手把手给司机传授自己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一有时间,他就组织大家进行业务学习、模拟操作,开展应急演练、岗位练兵、技术攻关。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车间乘务员都知道他的手机号码,当机车运行状态出现问题处置不了时,第一时间给他打电话,许__都能够协助他们及时排除故障。
他把机车全面检查程序动作要领编成简洁明晰的手册,在运用车间普及推广,还总结出了“三勤”(勤敲、勤问、勤检查)、“三细”(细想、细看、细研究)、“四个一”(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想一招)的作业标准,牵头编写了《格拉段旅客列车平稳操纵五色图》《格拉段旅客列车操纵示意图》等业务指导书籍。
“控速”一直是复杂多变气候和线路条件下的难题,快一点有可能超速,慢一点又可能会晚点。尤其是客运列车,既要准确把握运行速度和时间,又要防止列车冲动、确保停车位置精准。许__带领大家反复实操练习,重点攻关,努力提高平稳操纵水平。
那曲站是格拉段的关键站,又是营业站,上行进站是长大上坡道,下行进站是长大下坡道,进站停车过程中控速很难掌握,对平稳操纵要求很高。许__在添乘时逐个进行业务指导,多少公里开始调速、什么距离开始提回手柄,都要精确到米,还针对不同的天气制定不同操纵方法,最终完美地攻克了这个难关。
“今年是__铁路全线通车运营15周年,机车型号从东风4型、nj2型,到现在的和谐n3型,可以说是见证了__铁路的发展历程。今年川藏铁路拉林段也开通了,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开进西藏、开到拉萨。作为一名天路火车司机,能在职业生涯中见证这样历史性的一刻,我真是非常激动。”许__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能让妻子和女儿坐着自己值乘的动车组去一趟林芝,看看那里的美景。
行走高原的20年中
许__从一名退伍军人
成长为技术过硬、作风过硬
意志过硬的机车乘务员
他以过人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
生动诠释了
“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
__铁路精神
铁路人的劳模事迹材料【篇5】
陈__
__局集团公司__车辆段库检车间车辆电工
陈__,中共党员,__局集团公司__车辆段库检车间车辆电工、高级技师,6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2017年度铁路工匠”、全国铁路技术能手等荣誉。
近日,在中国铁路__局集团有限公司__车辆段库检车间陈__工作室里,一盏昏黄的灯光下,工作室带头人、车辆电工陈__正聚精会神地维修一台车辆电子设备。小小的器件在他长满老茧的手掌上仿佛有了生命,不一会儿,便由散落的状态变成一台完整的设备。
500多件!这是陈__工作室成立以来平均每年维修的车辆电子设备数量。沉浸在这些复杂的车辆电子装备里,陈__30年来潜心技术研发,迄今为止已获得6项国家专利,累计为单位节约成本2000多万元。
“门外汉”的修炼之路
陈__从小就痴迷电子产品维修,梦想成为发明家。1991年,他进入__车辆段,成为一名车辆电工,负责客车车辆电子电器的检查和维修。
然而在学校时,陈__学的专业是机械钳工。对于电工工作,他没有任何专业基础,是个名副其实的“门外汉”。
“电工一样能实现发明家的梦想。”抱着这样的决心,年轻的陈__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决心从头学起。白天,他在班组里虚心学习,向老师傅请教电路知识;晚上回到家,他便与书为伴,悉心钻研理论知识,一看就看到大半夜。为了给自己充电,他还订阅了多种电工知识方面的杂志。每逢节假日,他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和书店。
日积月累,陈__很快就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客车电气设备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有了深入理解。在工作中,他已经能够运用观察法、测量法、对比法、替换法、排除法、短接法等方法快速排除客车电气故障。
2003年,__局集团公司引进了两列动车组。使用一段时间后,车辆维修工人发现该型列车的集便器排污阀故障率很高。这种排污阀是从外国原装进口的,一个就价值6万元。集便器维修费用居高不下,作为维修人员之一的陈__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于是,陈__借着厂家技术人员来段里维修排污阀的机会,仔细留意拆装设备时的顺序,记录故障分析情况。下班回家后,他将密密麻麻标注着排污阀故障处理的内容整理归纳。仅3个月时间,他就记录了2万多字的该型号动车组集便器排污阀典型故障处理方法。
根据记录总结的排污阀故障案例,陈__将原排污阀拆除后,尝试用价值3000元的国产气动阀进行替换。由于安装空间狭小,安装新阀存在一定困难。他对新阀进行了多次测量,根据新阀的尺寸绘制了多张安装图纸,并制作了安装架,经过数次改进后终于取得成功。
这次攻关成功,不仅每年为单位节省维修费用100多万元,而且大大降低了排污阀的故障率。
初次“小试牛刀”便大获全胜的陈__并不满足。他又带队深入现场开展技术攻关,相继解决了一系列影响客车安全的突出问题,成为车辆电子设备的发明专家。
“修车匠”的不懈追求
21世纪以来,铁路客车装备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入__车辆段。__局集团公司2008年引进的dc600v新型直供电客车,是目前该局集团公司配属的技术含量最高的普速客车。
2009年,新型直供电客车厂家质保期结束后,由于供货厂家实行技术保密,列车逆变器、充电机等设备的维修成为库检车间面临的技术难题。当时,车间作业人员还没有掌握电路板的修理技术,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只能请厂家派人前来维修,每年的维修费用高达300多万元。
关键时刻,陈__主动请缨,决定尝试自己进行修复。那段时间,他一边带领班组业务骨干分析电路,一边将可回收利用的电气元件、电路板收集起来,通过申请采购一些零部件和小型电气元件,使用排除法,一件一件地比对,推导出各个元器件的型号。
一块电路板由十几种精密的电气元件组成,光是绘制设备原理图就耗费了陈__和他的团队4个月的时间。在搞清楚设备的原理与型号后,陈__和同事们便开始对设备进行故障模拟试验。
经过上千次试验,他们终于摸清了dc600v新型直供电客车电气设备的底,实现各类电路板的自主维修,大幅降低了维修成本。2015年,由陈__主导研发的列车dc600v逆变器过分相模拟试验装置获得国家专利。
车间党总支书记朱艮云算过一笔账,自陈__自主研发的dc600v逆变器故障自动排查装置投入使用以来,已累计为单位减少配件委外维修费用1300多万元,减少新品购置费用600多万元。目前,6项由陈__主导研发的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总教官”的独门秘籍
陈__知道,要按时高效完成车辆检修任务,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出更多的技术能手。
2013年,单位让陈__担任库检车间教练,负责职工的日常技能培训工作。陈__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
当上车间的“总教官”后,他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业务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友,耐心为他们讲解车辆电气设备维修专业知识和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办法,手把手教授疑难故障处理技巧,使车间职工的整体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这些年,通过陈__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术上不遗余力地“传帮带”,17名职工走上了管理岗位,9名职工获得了技师、高级技师资格,100多名职工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2014年11月,__车辆段成立了以陈__名字命名的“陈__大师工作室”,致力打造“节支降耗攻难关、示范引领传帮带”的党建新品牌。
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陈__积极带领大家开展课题攻关、技术革新、节支降耗、修旧利废等活动。2015年以来,从列车dc600v逆变器过分相模拟试验装置到三项逆变器的检修装置,工作室平均每年获得一项国家专利,为__局集团公司节约了不少检修成本,提高了客车的检修质量和效率。
“杂物间”的技术攻关
在库检车间的长时间坚守,让陈__头上不断生出白发。妻子刘思幼看到后很是心疼:“50多岁了,但他工作起来就像一台不知疲倦、上紧了发条的机器。”
从她认识陈__的那一天起,那把电烙铁几乎和他形影不离。二人结婚后,他回家鼓捣最多的就是电气元件、机械设备、电路板……
为实现dc600v新型直供电客车车内电气设备及电路板自主维修,陈__把“家”安在了车间里,带领团队没日没夜地开展项目攻关。为了支持丈夫开展技术研究,刘思幼把家里的杂物间腾空,布置成工作室,还为他购置专业的试验台和试验设备。那段时间,陈__只要回家就往工作室里钻。
正是拥有这份钻研的韧劲,陈__成功研发出了列车dc600v逆变器过分相模拟试验装置。为此,陈__感动地说:“军功章也有我妻子的一份!”
早在2000年,陈__就因为突出的业务表现被单位提拔到科室管理岗位。但在离开机器设备的那段时间里,他百般不适,吃不下也睡不香。为了能潜心研发事业,他主动放弃了在管理岗位工作的机会,申请回到一线技术操作岗位,这让妻子难以理解。后来,陈__的一句话打动了她:“你和电子研发都是我一生的挚爱,我一个也不能失去。”
30年来,在铁路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中
陈__努力研发,不懈追求
以铁路工匠的专注与坚韧
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
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