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 素材库 > 名人故事 > 著名运动员名人故事

著名运动员名人故事-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时间: 金浪 名人故事

著名运动员名人故事

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你知道哪些著名运动员名人故事?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著名运动员名人故事汇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著名运动员名人故事

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一个男孩非常喜欢足球,可是又买不起。于是,他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捡来的椰子壳。他在巷口里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有,当他在一个干涸的水塘里猛踢一只猪膀胱时,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他发现这孩子踢得很是那么回事,送给他一只足球。小男孩踢得更卖劲了。不久,他 贝利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随意摆放的一只水桶里。

圣诞节到了,男孩的妈妈说:“我们没有钱买圣诞礼物送给我们的恩人,为我们的恩人祈祷吧。”小男孩跟妈妈祷告完毕,向妈妈要了一把铲子跑了出去。他来到一处别墅前的花圃里,开始挖坑。在他快挖好坑的时候,别墅里走出一个人,问小孩在干什么,小孩抬起满是汗珠的脸蛋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虽然没有什礼物给您,但是我愿给您的圣诞树挖一个树坑。”教练把小男孩从树坑里拉上来,说。“我得到了世界上好的礼物!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去吧。”

三年后,这位17岁的男孩在第六届世界杯足球赛上独进6球,为巴西次捧回金杯。一个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

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

你该管他叫什么?“埃德森-阿兰蒂斯-多-纳西门托”(edson arantes do nascimento),这是他的本名,不过小时候在家里,家人们都叫他的昵称“迪科”(dico)。“贝利(pele)”的由来,其实是因为小时候的他脚力惊人,那些用旧布、烂袜子包成的足球,他居然用它踢破了店铺的橱窗!因此那些老板都叫他“贝利”,意思是“非常讨厌的家伙”!这当然惹得他不高兴,还因为这个绰号跟人家吵起来。但若干年后,这个名字传遍了世界,并常和伟大一起连用。当然,1970年世界杯后,英国《星期日时报》又用大标题的形式赋予了这个名字另一种写法:“贝利如何拼写?g-o-d(上帝)!”

贝利是巴西街头足球的孩子,1940年10月23日,他出生在巴西海岸线附近贫困的特雷斯-科拉科伊斯镇,父亲dondhino也是个球员,但并未踢出名堂,而且收入低廉。母亲不希望贝利重走父亲的路,但很快她发现无法阻止儿子天性中的某种渴望。10岁时,贝利和伙伴们自组“9月7日街道俱乐部”,主要在小镇街头踢球,同时还靠擦皮鞋给家里挣钱。11岁时,巴西前国脚布里托发现了贝利的天赋,后来辗转将他带到了圣保罗州的bauru竞技队,从1953年到1956年,贝利在该队踢了三年。后来,又是布里托将贝利带到了桑托斯队,球王从此开始了他的征服之旅。

奥运冠军的名人故事

像很多初出茅庐的选手一样,张怡宁的心气很高,又特爱表现,一心想打精彩的球。对手越强,她打得越起劲,而面对不知名的选手,她喜欢先让球,然后再慢慢扳回。她喜欢这种力挽狂澜、后来居上的感觉,多酷呀!

在2004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中,中国队先是以2∶0领先对手。张怡宁是第三个出场,她一心想打些漂亮的球,赢得更精彩,结果反而不断失利,一场本没有多大悬念的比赛,却被张怡宁给打砸了。接着是奥运会预选赛,她也打得不好,结果被取消了已经获得的悉尼奥运会参赛资格。

一下子从世界亚军的位置上跌到谷底,张怡宁感觉天都变成阴沉沉的了。苦闷彷徨之后,张怡宁静下心来,认真回想自己打球走过的路:从小打球都很顺,只凭感觉和兴趣,过于注重形式,因此忽视了许多基本的东西。张怡宁下决心从头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新人,从正手、反手这样的基本动作开始练起。那年年底去欧洲比赛,张怡宁一改过去的作风,对每场球都准备得细致充分,哪怕对手只是一个欧洲青年赛的冠军,她也严阵以待,利用一切机会去了解对手的情况。于是张怡宁一路过关斩将,直到杀入决赛和欧洲强手鲍罗斯相遇。苦战五局,张怡宁赢得了最后的冠军。国外的媒体也用“cool”来评价这个面无表情的冠军。

酷,不是装出来的;酷,更需要的是实力。

张怡宁一直坚持写训练日记,从没间断过。至今为止,她一共写了多少本日记,张怡宁自己也不记得了。每一次比赛前,她都在日记中仔细分析对手的特点,设想在形势有利时该怎么打,情况不利的时候该怎么打,遇到突然的情况又该怎么打。对一切都了然于胸,准备充分后,赛场上的张怡宁当然不会有什么情绪波动了。

体育名人邓亚萍励志故事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4316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