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时代楷模事迹简介5篇-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工匠精神时代楷模事迹简介5篇
根据范围的不同,事迹可分为集体事迹和个人事迹;工匠精神时代楷模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工匠精神时代楷模事迹简介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匠精神时代楷模事迹简介精选篇1
沈凤斌同志自2001年退役后被安置到嘉荫县神州恐龙博物馆工作。见证了博物馆由建址到发展为今天将自然科学和人文景观紧密结合的综合博物馆的发展过程。
一、精益求精,用行动履行工匠精神实现自身价值。
沈凤斌同志刚到恐龙馆工作时,恐龙博物馆还在建设当中,化石也是嘉荫的文化部门转交的,仅仅有40余块。为了扩大馆藏,2004年县恐龙馆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恐龙化石抢救性挖掘工作。沈凤斌同志克服了选址困难、工具不足、道路不通等种种不利因素,挖到了一对连在一起的尾椎骨化石,这是他第一次亲手挖掘出来的完整的恐龙化石。自此以后沈凤斌就和恐龙结下了不解之缘。精益求精,一以贯之十年如一日,沈凤斌同志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中,自工作后参加了多次古生物化石发掘工作,发掘面积共计千余平方米,出土化石千余块并出土了很多研究价值较高的古生物化石。沈凤斌同志还在魏正一教授带领下,学习了翻模、制模组架等技术,组成了嘉荫县神州恐龙博物馆第一座恐龙化石骨架(子母龙骨架)的修复组架工作。弥补了恐龙馆内没有恐龙骨架只有恐龙化石的遗憾,让游客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地球霸主的感觉。增加了游玩的趣味性,也坐实了中国第一龙乡的`名号。目前县恐龙馆展出的鸭嘴龙母子二龙,伊春市地质博物馆的恐龙化石骨架、披毛犀、猛犸象都是沈凤斌同志的作品。
二、宣扬恐龙文化,助力嘉荫旅游发展。
沈凤斌同志曾多次配合中央电视台、香港翡翠台等录制节目为打造中国第一龙乡这个品牌贡献自己的力量。2018年有幸以“化石修复师”的身份参加了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录制,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和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打响了嘉荫的知名度,让全国的人们知道了在祖国的最北边有一个边陲小镇它出土了中国第一具恐龙骨架。节目的播出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探寻神秘的恐龙遗迹带动了我县的旅游发展。2020年沈凤斌同志在县政府和工会的帮助下成立了沈凤斌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新浪微博、嘉荫县委宣传部举办的“穿越白垩纪·奇幻恐龙乡——2020年嘉荫县夏日研学营”中为来自省内的31名青少年讲解恐龙文化。让孩子们感受了亿万年前封存的远古奇观,了解形态各异、属种不同的恐龙雕塑,一起走进神秘的侏罗纪世界。一个多小时的科普之旅,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恐龙的种类、习性等知识,感受到了“中国第一龙乡”的别样魅力。
三、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沈凤斌同志一转眼已经做了20年的化石“工匠”,他的努力被大家看在眼里。沈凤斌同志先后入选了拔尖人才和专门人才,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获得了龙乡工匠、古生物化石发掘和修复及保护领域“伊春第一人”、省龙江工匠、市五一劳动奖章、市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荣誉加身,他却坚持砥砺前行,无时无刻都在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指引自己,明确志向,安心学习,增长才干,坚定不移地走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恐龙化石保护规划之路,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当地的旅游、文化产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践行工匠精神让化石发掘和修复在伊春大放异彩、再创辉煌!
边道林同志2003年进入省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研究所工作,2014年1月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多年来,该同志始终坚定自身政治信仰、明确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具有良好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党纪党规和院内各项规章制度。他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始终奋斗在科研管理工作第一线。由于岗位性质,工作中需要接触大量保密文件、掌握院党组会议核心内容,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忠诚和担当,严格遵守各项政治纪律,保守各项工作秘密,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并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常态下政务工作的各项新要求,不断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边道林同志始终怀揣匠心,坚持匠风,打磨匠艺,在工作中勤奋钻研、精益求精、守正创新。在公文运转、督查督办、档案保密、印信使用和会议服务等管理工作上,多年如一日,始终做到工作程序严谨,效率高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获得了广大同事及其他处室的一致好评。他一直以勤奋、团结、协作、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以院名义发出的行政公文,严把办文程序、格式、文字等环节,确保了全院公文的准确、规范和严谨。建立健全了督查督办制度,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全院重点工作进行了跟踪督办。进一步规范了审批、登记等印章使用流程,有效杜绝了“空头章”“未批用章”等现象的出现。认真贯彻执行上级保密部门各项工作部署,加强宣传学习教育。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对全院办公一体化系统中的档案管理系统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在全院开展了清查追收可能遗落或沉积的应归档文件工作。
边道林同志始终将“做好每一个细节”作为自己工作的标准。主动挑重担、做难事,凡事冲锋在前,勇于在事上磨、苦中练。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做好各项工作,经常加班加点,随叫随到。在处理日常繁杂工作中,认真思考,抓大事不放,抓小事不忘,做到上情下达、内外有别,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工匠精神时代楷模事迹简介精选篇2
刘湘宾参加工作40多年,在精密加工事业部数控组当了22年的组长,他所带领的团队主要承担着国家防务装备惯导系统关键件、重要件的精密超精密车铣加工任务,加工的惯性导航产品参加了40余次国家防务装备、重点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长征系列火箭导航产品关键零件、卫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重要部件生产任务。
他率领团队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打通该型号研制的关键瓶颈。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航空、船舶等重要部件的硬脆材料精密加工,为我国新型防务装备、卫星研制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他还通过持续创新改进工艺方法,开展了大量试验,成功将陶瓷类产品的加工合格率提高到95.5%以上,加工效率提升3倍以上。
刘湘宾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完成“半球动压马达柔性制造系统改造”等管理创新、技术创新18项;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100余条,涉及生产管理、工艺技术、减本降耗、安全生产等多方面内容,并依据此合理化建议优化工艺50余项;22项攻关成果和研究课题解决了公司最关键最迫切的。技能难题,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百余万元。
工匠精神时代楷模事迹简介精选篇3
最近电台、电视台都在热播,提倡“工匠精神”。开始我糊里糊涂的,后来才知道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有一群人,视自己为普通的北京故宫工作人员,但其实,他们都是顶级的文物修复专家。每天的工作都是繁琐且又复杂的,在这枯燥的一天里他们认真地修复着各种文物,他们因精湛的技艺而被称作“文物医生”。故宫男神王津,16岁在故宫修钟表,39年没换过工作,没搬家。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与百年文物进行对话的一种特殊职业。去北京旅游,人人都喜欢到北京故宫看看,体验古代的传统文化,感受古代的气息,如果你看到一些精美、完好无损的文物,如挂在故宫里的古画,还有许许多多的古建筑,这些都是经过他们“文物医生”灵巧的双手,认真仔细修复过的,只为完好地保留和传承古文化,只为让外人知道我们中国古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只为展现最美的一面给游客。
瑞士制表匠、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不倦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借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信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工匠精神包括:一是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二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科技进步需要对规律的不断探寻。三是实事求是、实现创新的科学方法,是推进进步的内生动力。
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
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细致地去完成每一项任务,就像王津那样,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劝学》中提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细小的每一件事情开始,一点点的积淀。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工匠精神时代楷模事迹简介精选篇4
“我们所焊的每一个点都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危,每一道工序都影响着载人航天的成败。”
不久前,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入轨,展现了我国航天制造的顶尖实力。但你知道吗,空间站的核心舱舱体巨大,焊缝总长度超三百米,焊接时要高标准一次成型,难度极大,造型复杂的球面壁板舱体焊接更是从未有人挑战过。
郑兴发现一旦空气湿度超过40%,试验件里的气孔数量和直径都明显增加。反复琢磨后,他想到了通过烤灯和加热带双重加温的方式,降低湿度,解决难题。问题解决了,他却经常需要在五六十度地高温下连续工作一个多小时。于郑兴而言,艰难却值得。
目前,由郑兴担任主岗焊接的神舟飞船、天宫、天舟、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相继成功发射,空间站核心舱等航天器也已经陆续启程,开启中国人在轨建设空间站、探索宇宙奥秘的新时代。
梅琳:从业26年,仍要坚持练手感
“这个岗位很孤独,但热爱可以克服困难。成百上千上万的零部件,经过我们的手,慢慢填坑实现了并机发电,这是自己对建设国家重大工程一种价值的体现。”
转子是发电机能够输出电流的关键部件,在白鹤滩水电站,每个转子的重量达到2300吨,是世界之最,而梅琳就是国内为数不多可以吊装巨型精密装置的起重机司机。
发电机是精密仪器,转子吊装要求精度非常高。梅琳要做的是在不足两平方米的驾驶室里,通过三个操纵杆将这个直径16.5米、高4米,重达2300吨的大家伙,吊入发电机坑位时的移动距离控制在1毫米以内,而销钉和销孔的距离仅有1.5毫米。
从事这个行业26年,梅琳仍保持每次到达工位后,都要做些练习找到手感的习惯。对梅琳而言,这份工作最难操作的是精度。20多分钟的时间里,梅琳时刻都要保持手感,确保起重机运行稳定,稍有不稳造成晃动,都可能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五次点控调校后,转子稳定且精准地落入发电机坑位,吊装成功。
白鹤滩水电站的工程仍将继续,并将在7月1日实现首批机组发电,梅琳也将会继续她的挑战。
常晓飞:追求产品的极致状态
“我追求把每一件产品做到极致状态,因为这是在为国家而做,并不是为我个人而做。我作为国家年青一代的工匠,有责任把追求极致的精神传承下去。”
30岁出头,他却能用比头发丝还细0.05毫米的刻刀刀头在直径0.15毫米的金属丝上刻字,字体内容要用高倍显微镜才能看清,他的技术被国家评为“中华十大绝技”。他就是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的高级技师常晓飞,1988年出生的他参与了国家导弹和宇航产品的复杂关键零部件,以及新型卫星零部件的制造任务。
为练就炉火纯青的数控加工技术,常晓飞不断挑战技艺的极限。一块硬币大小的金属板,高速旋转的极细刀头,一个多小时之后,182个直径比头发丝还细的小孔神奇地精确成型。只有通过强光,才能看到182个小孔所呈现出的内容。
常晓飞曾接到一项新型复合材料的加工任务,这种极难加工的硬脆材料将用于新型武器装备的关键部位,关系武器试验成功与否。通过无数次修改编程,调整刀具,经近三个月时间,常晓飞终于找到了一种最优方式,将这种复合材料的加工成品率从30%提高至80%,最终提高到100%。
一身真本领,也让常晓飞获得了无数荣誉。然而,比起这些耀眼的荣誉,常晓飞最自豪的还是能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参与到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中,为国家的安全保驾护航。
工匠精神时代楷模事迹简介精选篇5
洪家光始终秉持航发人“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他以国家级“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2000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13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其中1人获“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个人拥有8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他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洪家光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宣读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