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 伟人事迹 > 中国第一诗人屈原事迹

中国第一诗人屈原事迹(精选5篇)-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时间: 金浪 伟人事迹

中国第一诗人屈原事迹(精选5篇)

事迹材料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你是否在寻找“中国第一诗人屈原事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第一诗人屈原事迹篇1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假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屈原曾经写了很多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后来人们认为屈原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中国第一诗人屈原事迹篇2

屈原(前 340~前 278),名平,字原,战国时代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其传世之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他的作品富有独创性和浪漫主义色彩,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少年时代,屈原家住山上,每天

屈原(前 340~前 278),名平,字原,战国时代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其传世之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他的作品富有独创性和浪漫主义色彩,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少年时代,屈原家住山上,每天读书必须跨过湍急的溪水,穿过苍苍林莽到山下的乐平里。他早去晚归,家里人很不放心,妈妈常让姐姐屈须到书房去接他。

一天,浓重的夜色笼罩着山头,屈原还没有回来。屈须到山下书房问塾师,知道弟弟背完晚书,第一个离开书房回家了。屈须返回家里,屈原还没回来。妈妈着急了,连忙求邻居帮忙到溪涧和后山上去找。结果,到处不见屈原的影儿。妈妈失望地回到家,一进门,却看见屈原正吃饭呢。问他刚才到哪儿去了,他只是笑笑,就是不说话。

这件事引起了姐姐的`好奇。第二天下午,屈须早早赶到书房,等弟弟背完晚书,便悄悄地跟在后边。穿过树林,越过溪流,她跟着,跟着,只见屈原在溪旁一闪,不见了。屈须以为弟弟回家了,可是到了家里,才知道弟弟并没有回来。屈须更加奇怪,就又返回去找弟弟。

原来,小溪旁边有一个天然岩洞,每天放学以后,屈原总要钻进这个岩洞里刻苦读书。这个岩洞虽然不大,但景物别致:洞壁如浮雕图案,花鸟虫草,情态各异;洞顶悬挂着石钟乳,千姿百态,水顺着钟乳石尖一滴一滴地滴下来,叮咚叮咚,犹如玉落银盘,更显得洞里幽静深邃。这天,屈原照例走进洞里,来到他早已支好的石桌石凳旁边,把小藤包放在桌上,掏出书本,端坐在凳子上,低声背诵起来。他哼着哼着,不禁声音渐渐激昂起来,音韵深沉,宛如惊涛拍岸……过了一会儿,他义坐下来,双手托腮,疲惫地闭上双目。恍惚间,屈原看见一个人影从石缝中走出来,提着衣裙,飘飘悠悠地来到屈原身旁,舞着长袖,向他施礼,然后捧着一叠厚厚的书简献给他。屈原不由心中一怔:难道真是仙女面传天书吗?他急忙参拜仙女,接过书一看,原来是一部《楚声》。“渔夫歌”“五谷调”“砍柴曲”“蚕花谣”“越人歌”……尽是楚国各地民歌民谣。屈原惊疑道:“人间烟火之事,上天如何知道?”他分外激动,再拜仙女,低声问道:“好诗向谁求?请仙姑赐教。”

说完,抬头一看,眼前仙姑已不知去向,手中天书也无影无踪。半晌,听见一女子的声音:“真诗乃在民间!”这声音把屈原弄懵了。“仙姑在哪里?”

屈原惊叫着,回头一看,原来是姐姐屈须。屈须寻到洞里,见弟弟打盹,说着梦话,便答了一句,这才使屈原从迷梦中清醒过来。

屈须一边责备弟弟,一边拉着他向洞外走。一出洞,姐弟俩便听见山上传来丁丁(zhēng)的伐木声和悠扬的山歌声。屈原央求着:“好姐姐,咱们听一会好吗?”姐弟俩坐在溪边,只听见: 河水清清哟,波汶像连环 栽秧割稻你不管哟,凭什么千捆万捆往家搬?…… 屈原听到这歌声带着无比的愤怒和怨恨,深深地感叹道:“果真‘好诗在民间’。”他边听边记,记好了就读给姐姐听,直到很晚了才回到家中。

从此,屈原常找樵夫、猎人、渔翁、蚕女、巫师等采集民间歌谣,并在小溪旁这个岩洞里加以整理、吟咏。这为他后来创造出文学的一种形式-骚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屈原以后官至三闾大夫,因直谏而遭贬。他爱国的抱负无法施展,于公元前 278 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中国第一诗人屈原事迹篇3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秦国相会,当面订立盟约。

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可是怀王的儿子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 楚怀王听信了儿子的话,就上秦国去了。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秦昭襄王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大夫屈原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怀王报仇雪耻。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一些大臣的仇视。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许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我听人说过,刚洗过头的人总要把帽子上的灰尘掸干净,刚洗过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 )跳进江心,葬身于鱼腹中,( )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渔父和附近的庄稼人很难受,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人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

屈原死后,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后来人们称屈原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中国第一诗人屈原事迹篇4

战国七雄为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混战。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见百姓深受战争之苦,十分痛心。他立志报国为民,劝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的信任。

当时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其他六国。屈原亲自说服各国联合对付秦国。怀王十一年,楚、齐、燕、赵、韩、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的京城郢都,结成联盟,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联盟的力量,阻止了强秦的扩张。因此,屈原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可是这些都遭到了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些贵族的嫉妒和忌恨,他们不断使用各种伎俩来陷害屈原,怀王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秦国利用这一时机来离间齐楚两国,最终达到拆散联盟的目的。受到挑拨离间的怀王不再信任屈原,把他逐出宫外。

屈原看到怀王被小人和秦国蒙蔽,眼看楚国就要受难,十分痛心,他死也不愿意看到楚国遇到危险。他一直认为怀王会醒悟过来分清是非的。可是怀王却不再召见他,他越来越忧愁,常常彻夜不眠。写出了屈原对楚国的忧愁和自己的怨愤。结果这部长诗又成为小人们的攻击证据,说屈原把怀王比做桀纣。怀王一怒之下,撤掉了屈原的官职。无奈之下,屈原搬出了郢都。可是他怎么能放得下楚国的百姓呢!楚国果真被秦国欺骗,并且能放得下楚国的百姓呢!楚国果真被秦国欺骗,并且遭到秦、齐两国的夹攻,秦兵占领了楚国的汉中地区。屈原听到这些消息,心急如焚,决定赶回郢都,设法抵抗秦国。怀王命令屈原出使齐国,恢复联盟。经过一番谈判,齐王答应撤回助秦攻楚的齐兵。屈原还未返国,就得到了秦楚议和的消息。他怕怀王再受欺骗,连忙辞别了齐王,赶回楚国。怀王受到宠妃郑袖、公子子兰等人的挑唆,任屈原为三闾大夫,不必进宫,立刻赴任。

屈原走了,联盟不久又解散了。从怀王二十七年起,秦国不断地对楚国发动战争。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抗秦兵的力量。怀王三十年,秦兵占领了楚国北部的八座城池。秦王来信,请怀王到秦国武关地方,商谈秦楚永世友好的办法。怀王前思后想,最后决定去会谈。得知这一消息的屈原连夜赶去拦截怀王,大声痛哭劝阻怀王前往秦国,受到上官大夫靳尚的阻止,结果怀王和500人马一到武关,就被秦国扣留,并被送往咸阳。郑袖为了安定人心,立太子熊横为顷襄王,自己掌握国政,任命子兰做管理全国军政的令尹。屈原拼死赶到郢都,要求顷襄王恢复六国联盟,凭借强大的求顷襄王恢复六国联盟,凭借强大的实力,向秦国讨回怀王。子兰等人驱逐屈原出都,并且不许屈原再回郢都。

顷襄王三年时,怀王死了。屈原要求顷襄王趁各国都在怨恨秦国的机会,设法联合其他国共同对付秦国,顷襄王全然不听他的建议。屈原于是就日夜在宫门前痛哭,期望能打动顷襄王。郑袖叫子兰来斥骂屈原,命屈原赶紧回去,否则就要押送他。屈原厉声大骂子兰是秦国的奸细,是他们这些小人把楚国闹成这个样子的。

郑袖叫顷襄王革掉屈原的三闾大夫职位,把屈原流放到江南,永远不准过江。屈原到了被流放的陵阳,日夜心烦意乱,最后决定出国。他走了几天,到了楚国的边境,又踌躇起来。他认为自己是楚国人,死也要死在楚国的土地上。他回到陵阳住了9年,感觉到没有回郢都的希望。楚国局面越来越坏的消息不断传来,使他坐立不安。爱国的火焰在他心里燃烧,可自己又无能为力。他只能每天在山边湖旁踱来踱去。满腹的忧愁愤恨,都汇成了一个个诗篇。他越来越老了,但是复兴楚国的希望之火,却一天也没有熄灭过。顷襄王二十一年,楚国要灭亡了!他决定回到郢都,死在出生的土地上。他头也不梳,脸也不洗,昏昏沉沉地走了几天,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到了汨罗江边。他怀念郢都;怀念百姓,憎恨敌人;憎恨奸佞,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激发全国百姓的爱国热忱。他用衣服包着江边的石头,用带子紧紧缚在自己身上,纵身跳入江中。

中国第一诗人屈原事迹篇5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楚国的内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楚国的大夫屈原屡次三番劝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专听接受秦国张仪贿(huì)赂(lù)过的靳尚和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受秦王的骗,到秦国去,被扣押在咸阳,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国。太子横立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他反倒重用靳尚、公子兰这批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的人。屈原担心楚国要亡在这批人手里,心里非常苦闷。他不断地劝楚顷襄王远离小人,收罗人才,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争气,替先王报仇。靳尚、公子兰就怕楚顷襄王反抗秦国,自己不能过好日子。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他们勾搭起来在楚顷襄王跟前说屈原的坏话。楚顷襄王大怒,就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排挤出去,他简直要气疯了。他不想吃,不想喝,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他在洞庭湖边、汨(mì)罗江(在今湖南东北部)上,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他面容憔悴,披头散发,骨瘦如柴。

有个渔父劝他:“你何必这样呢?楚国人哪一个不知道你是忠臣!你为什么不跟世人一样呢?”

屈原说:“国王他们是糊涂人,只有我清醒啊!我伤心的不是自己的遭遇,楚国弄到这个样儿,我心里像刀割一般。我怎么能够眼看着国家的危险不管呢!只要能救楚国,就是叫我死一万次我也愿意。如今,大王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国家大事我没法儿管,我的主张没处去说,我大声呼喊君王,君王也听不到。我痛苦得真要疯了。”

屈原在流放中,抱着这样的想法,经常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他看到恨秦国抢楚国的土地的人民,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还是经常受冻挨饿,生病没钱医,死了没钱葬,遇到天灾人祸,就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种悲惨的景象,更加深了屈原的痛苦。他一直喜欢把他的歌写下来,这会儿写得更多了。《离骚》这首有名的长长的诗歌,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日子过得挺快,十几年过去了,屈原还没有得到楚王召他回去的消息。他忧虑国家的前途,日里梦里,老想回楚国的国都郢都。他想借山川景物来排解他的爱国忧愁,结果反而更加伤心。楚国的政治这么腐败,秀丽的河山逐渐被秦国抢去,楚国太危险了。

屈原想立刻回郢都去,再劝楚王,事实上已不太可能。有人对他说:“你何必留在楚国受这份罪呢!”屈原说:“我怎能扔了家乡、扔了父母之邦啊!鸟飞倦了,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去歇息啊;狐狸死了,头还向着土山啊!救国的道路漫长漫长啊,我不能离开楚国,我要上下寻找救国之路啊!”

坏人掌权,楚国的大难终于临头了。公元前278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打下了楚国的国都。屈原听到这个消息,伤心得放声大哭。这时,他已经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了。他知道楚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可不愿意眼看楚国被毁,自己的土地、人民落在敌人手里,他要和楚国同存亡,就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以身殉国了。

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___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子呢?他们划着船在江面上祭祀他,把竹筒子里的米饭撒在水里献给他。他们为他招魂:“屈大夫,你回来啊!”后来,人们把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这一天称为端午节,也叫端阳节,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成粽子,把小船改为龙船在江面上竞赛,用这样的仪式来纪念屈原。再后来,逐渐就变成全中国的一种风俗了。

楚国的屈原死了,赵国呢?赵主父死后,赵惠文王拜他的弟弟赵胜为相国,封为平原君。平原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结交天下各种人物,把他们收留到门下供养着。这种收养门客的做法,当时成了风气。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都像平原君那样收养着门客。他们每家都有几千名门客。连秦昭襄王听说平原君收养门客,都想跟他结交呢。

3434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