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助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5篇)-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乐于助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乐于助人先进事迹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乐于助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1)
他因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在当地传为佳话。
_多年来,他扶贫济困、捐资助学、修路建桥,共为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捐款达60多万元。
他是“入围中国好人”、____省首届“十大爱心大使”、吉安市首届“吉安好人”、____县首届“道德模范”……
他就是____省____县____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____,现年_岁。自80年代初期始,从农民、村长、打工仔再到企业老板,____在一次次的漂亮转身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一次次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爱心赞歌。按他自己的话说:“我出生于农村,深知贫苦的滋味,我一见到人家有困难就想尽自己所能帮一把,这完全是我个人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行动。”
扶贫济困伸援手
凡是见过____的人都说他是个慷慨之人,只要是有困难的人找到他,他必会伸出援助之手拉一把。____年发生的那件事至今令____记忆犹新。那年,本村一名司机装运木材至新建县时,发生了连环撞车事故而致残。为了办理残疾证,他求到了不沾亲带故有副热心肠的____。他毫无推辞,开着自己的车,与另一村民一道找新建县相关部门。可在轮流背司机的过程中,那个村民突发脑溢血。为了救人,在送村民入院治疗期间,____为村民垫付了4000元手术及医疗费,由于抢救及时,村民捡回一条命。至今,____没有让村民还半分钱。“不管人家记不记得我的恩情,知不知道我的帮助,救人性命要紧,我出点钱是小事。”谈起此事,____一脸淡然。
与____素不相识的青年农民聂红林,只身来到县城找工作,因腿脚有残疾,多处碰壁,在身无分文之际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____公司找到____。他二话不说,不仅给他在公司安排了一份工作,还教他掌握了一门技术,帮助他办起了自己的企业“康意福利编织袋厂”,且在资金、技术、设备上给予无私的援助,使其规模不断扩大。
如今,像聂红林一样受到____援助的何止一个,____有限公司吸收的500多员工中,其中残疾、下岗和农村贫困户就达300多人。
这些年来,____扶贫济困伸援手毫不吝啬,他为工商联干部杜慧兰换肾手术捐款____0元,为患重病的谢老师捐款____元,为不知名的罗先生捐款2600元,为____省残疾人公益事业捐款30000元……
捐资助学助梦圆
关注贫困学生一直以来是____爱心播洒的焦点。____没有读过多少书,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就读于____中学的杨子超和李萍,父母都是农民且身体有残疾,家境贫寒,在面临辍学的时候,____主动与学校和家长联系,以结对子的形式资助他们完成学业,直至大学毕业。他俩高中期间,____还经常到学校去看望并鼓励他们安心学习,不要为学费的事背上包袱,使他们全身投入到学习中。____年,杨子超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如今,杨子超已留学美国加州大学,而李萍也从南昌大学毕业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滴水之恩永难忘,在一次来信中,杨子超同学深情地写道:“感谢徐伯伯,是你给了我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你的恩情我永生不忘……”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子有机会上学,从____年起,____出资在____中学设立“____助学基金”,每年对该校品学兼优的15名学子发放助学金。九年来,“____助学基金”已为172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发放奖学金9.4万元。身居____偏僻山区的七琴学子,时常牵挂着他的心,他先后多次捐助七琴中学基础建设达1万多元,资助贫困学子大学费用2万余元;为____中学校园建设捐赠水泥100吨,为城上乡早市小学捐款9600元……而在平时,不经意间给贫困学生捐款捐物的小事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有多少次了。
支援家乡献爱心
80年代中期,____曾在福建水头等地闯荡多年,回到家乡创办____水泥厂后,他以百倍的热情不断地投资家乡的各种建设中。“我富裕了帮助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是应该的。”这些年来,为了家乡建设,____总是有求必应。老家要建大桥,他一次就捐款16000元;县里修建赣江大桥,他慷慨解囊捐款30700元;老家搞新农村建设,他一次性捐款____元帮助家乡修路;在全县如火如荼开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____更是倾注了满腔热情,10吨、20吨地捐赠水泥给全县各地新农村建设点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了。据不完全统计,他已为家乡各项建设捐献水泥达318吨,捐资达20多万元……翻开____的公益行为簿,你会发现,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他从不吝啬,常常是一掷万金。
点滴汇江河,爱心潮流涌。____在当地虽不算是很有钱的老板、富人,但有一颗立足家乡创大业、热爱家乡献爱心的赤子之心,20多年,他一直在走自己的“爱心路”。____也因此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多年被____县委、县政府授予“捐资助学先进个人、光彩之星、尊师重教先进个人”……____以他的博大、真诚、友善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乐于助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2)
王好民,男,汉族,生于1956年9月,谯东镇辛集村李小桥自然村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而正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凭着自己的热心、爱心和树立正气的责任心,默默无闻的帮助着别人。
他是带头致富的先锋。王好民同志幼时家境十分贫困,总是吃了这顿没下顿,从10岁开始就要下地帮父母干农活,整日没日没夜的干活也只能勉强度日。于是,他有了致富自己,帮助更多困难群体的想法。2002年王好民看到了经营药材的商机,于是,他把想法告诉了他的几位好友,并与几位好友共同做起了经营药材的生意,他在家里建了一个小型的药材加工厂,主动吸纳10余人困难群众到药材加工厂工作。由于他为人诚实,生意越做越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全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事业有成后,面对上门借资金、学药材经营的,他总是十分热心给予大力帮助扶持。截止目前,在他的带领下,已有5户村民走上了经营药材致富的道路。既致富了自己,又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他是左邻右舍的好兄弟。王好民是村里有名的热心人,他对待左邻右舍像春天般的温暖,时时刻刻把他们的事挂在心上。不管谁家有困难他都跑前跑后、问寒问暖,帮助解决。生活中,谁思想上有了疙瘩,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开。他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把自家周边建设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次,邻居李刚独自在家带5岁的小外甥,由于有家务活要做,李刚就把小外甥放在院子里玩,不一会他就听到小外甥喊疼,他慌忙跑出去一看,发现小外甥的耳朵里被塞进了很多小的珠子,一时间李刚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在这时,王好民外出回来经过他家门口,了解情况之后,王好民忙叫上儿子开上车和李刚一起带小孩到医院去治疗,到医院后,王好民忙前忙后的找医生、垫付医药费,由于治疗及时,小孩的`听力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到家的时候儿子不理解的问他图的是什么,王好民笑着说:“乡里乡亲的,有能力就帮一下。”
他是公益活动的带头人。王好民不但自己积极报名参加村里的公益活动,还带动家人、邻居参加。他把助人为乐当作自己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尽可能的去服务社会和帮助别人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他常说:“我现在最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对社会尽一份自己的责任,自己有了钱看着别人困难也不会有成就感的”。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每当村里开展修路、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公益活动时他都能够积极参与并慷慨解囊,_年来,王好民累计出资近3万元,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
王好民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他把“助人是快乐的”当作一种信念,当作一种心态。他给人们的印象是他优秀的品德,是他耐心、温和的心境,是他热情、友善的心态,是他真诚、真挚的善举,他就是我们身边助人为乐的典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脊梁。
乐于助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3)
__,男,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8月出生,__乡__村陈沟组组长,多年来他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坚守服务群众的价值追求,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为山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处处为别人着想。在实际工作中,他坚持以“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兢兢业业,勤奋工作,诚实守信,关心他人,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处处以身作责,时时乐于助人。
受__影响,__村部分房屋、农田受灾。他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中,在第一时间,为村民进行安全疏导,并指导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确保了所在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震刚发生,他就主动召集组上得力年轻人对老弱病残一对一帮扶,将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经排查还有一个五保户---__未救出,尽管当时情形很危险,但他第一个站出来将__背出房子并转移到安置点。当时__激动的说“你就是我的儿子,我唯一的亲人啊”。而在接下来三年的灾后重建工作中,他不怕艰辛,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吃苦、敢于牺牲、勇于拼搏的精神。积极配合村两委完成了灾后重建工作,为灾区恢复重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给全村的百姓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因为要重建房,个别农户常因宅基地归属权而发生矛盾,他则给他们讲道理、摆事实,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三次不行四次……他的诚意打动了那些农户,纠纷解决了,邻里也和睦了。农户要重建房大事、小事特别多,有的没钱买材料他则慷慨解囊、有的没劳力他则主动帮忙当小工。作为共产党员,他更是克己奉公,给灾民办好每一件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形象。
__村陈沟组人居分散,村组道路一直没有硬化,尤其下雨道路特别泥泞,这为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看到这些问题,他以身作责,主动拉沙铺路,带领群众修路,今年陈沟路硬化工程正式动工,他主动协调农户积极配合,工程队若有困难他则主动帮忙从不记得失。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的浪潮,留在家的大多都是老弱病残了,为了帮助这些人的生产生活,他主动给他们犁地,农闲帮他们砍柴、挑水,宣传安全知识;为了帮助群众致富,他手把手给农户传授育苗经验,率先发展养殖业,为全村起到了引领模范作用。对于实在不能生活自理的残疾人、五保户,他积极申请政府、社会救助。在夏、秋两季收获季节,他首先想的是孤寡老人、单身户,每天走村串组,到孤寡老人、单身户困难群众家中帮助抢收。他不仅自己坚持学习,还带动大家共同学习。无论是街坊邻居谁家有事他都会主动上门帮忙,从不收取报酬。这些年村里建新房的人家越来越多,每次看到有人在修房子,都会觉得这是别人家也是大家的好事,经常主动上门帮忙做小工。谁家有困难,他第一个帮忙。谁家需要帮助,他第一个到,类似主动上门为乡亲们家里大事小事帮忙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他经常慷慨解囊,从自己并不宽裕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借给村民先用,对于他的热心乡亲们交口称赞。
作为一名村组干部,他积极配合乡上驻队干部做工作,不辞辛苦,落实好每一项任务。村里农户有纠纷,他主动上门询问了解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矛盾解决在户里。计生组长家里事多,他则跑在第一线督促环孕检,到户里运转计生资料,宣传独生子女户、二女户奖扶政策、优生优育政策。今年5月以来降雨比较多,不管有多危险,他都按时查看险段,切实落实了防汛应急预案,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平凡的事业,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一颗奉献于事业的'心“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为身边的群众服务,不计较个人利益,只要能帮助身边的人,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依然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身边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大家的开心就是我的快乐,我要为党的事业奋斗一生,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他坚定的说。
乐于助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4)
他个子不高,可是身手矫捷;他貌不出众,可是领导群众都认识;他文化不高,却手掌绝活帮助驻地群众9年。他就是驻地人民群众都亲切地称之为“张师傅”的从江县消防中队战士——张军军。
张军军,男,汉族,中共党员,贵州省水城县人,1988年11月出生,2006年12月入伍,上士警衔,现任黔东南州公安消防支队从江中队装备技师。曾先后荣获“优秀士兵”、 “三等功”、“训练标兵”、“优秀班长”、“十佳优秀士官”、“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装备技师”等荣誉。
说起他“张师傅”的.由来,还得从他下到连队那一年说起。2007年3月,张军军分到了从江中队,他和所有的新兵一样,下连队后,忙于适应、忙于学习,掌握各项灭火、抢险救援技能,熟悉各种装备器材。而他又和别的新兵不一样,几次出警到农村,看到群众房屋被大量烧毁,老百姓受灾场景深深烙在他心里。在营区,有一个仓库,那里堆满的都是机动泵,张军军好奇地问他的班长,这些机器放在这干什么,为什么不发到村里边?班长告诉他,这些都是坏了的机器,因为从江没有维修机动泵的地方,各乡镇都送到这,等厂家工作人员过来修理。一些村寨消防基础设施差,正因为消防机动泵坏了得不到及时维修,发生火灾后没有消防机动泵抽水灭火,导致发生火烧连营,损失惨重。他望着那一台台的机器,心里就在想,厂家隔得那么远,几时才能下来维修一次?况且农村的防火形势尤为严峻,我是不是在这方面能老百姓做点什么?
也是从那时候起,战友们发现,张军军有事没事不是搬弄着队里的消防机动泵,就是津津有味的看着机动泵的说明书。一台报废的机动泵,张军军拆了又装,装了又拆。经过坚持不懈的自学摸索,张军军基本上掌握了机动泵的工作原理、机器构造。他边学边修、边修边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打电话给厂家售后咨询,或者求助中队文书从网上下载资料来学习。每次只要有厂家工作人员来中队维修机器的时候,他就跟着学,不断地问,并作好笔记。
经过不懈的努力,张军军修理机动泵的本事不仅达到听声音就知道是什么故障水平,而且修理技术达到了“手到病除”的地步。
“消防队有能修机动泵的师傅了!”张军军修理机动泵的消息不径而走,乡亲们纷纷把损坏了的机动泵送到县消防中队请张军军帮忙修理。
“大冷天的,机油都把他的手给咬烂了,他还不停地修理这些机动泵。”
就这样,张军军除了训练、执勤外,又多了一份任务——义务修理机动泵。
据统计,入伍9年以来,他义务为群众维修的机动泵就有1000多台次,为做好从江县21个乡镇广大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节省了将近60万元。
从江县21个乡镇共有769台机动泵,几乎每天都有机器损坏。张军军同志说,平均一年下来,至少维修120台左右的机动泵。
每年进入冬季防火季节,为确保农村消防安全,减少群众负担。他还主动请缨,带着工具箱深入全县21个乡镇开展机动泵巡检活动。面对存在的问题机子,只要经他调试,就得知问题所在,也都能一一解决,还热心的教授向村民机动泵的保养方法,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这让村民们对他是竖指称赞,都亲切的叫他“张师傅”。
只要他一段时间不下乡,就会有乡镇干部或村民打电话到大队问:“怎么张师傅这段时间不来了,我们这有机子出问题了,请他下来看看。”
“张师傅修的又快又好,而且不收修理费,机动泵坏了我们都拿给他修。”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支书陈跃明说。
大队领导下乡镇时,乡镇干部说得最多的是:“只要听说张师傅休假了,我们心都是慌的。”
据统计,光算成本费用,张军军同志一年下来就可以为驻地老百姓节省6万余元的维修费,9年下来就是54万多元。在这些数字背后,更多的是他的坚持,是他的付出。
不论多苦,多累,人民群众的一声“谢谢”,就是给他最大的慰藉,而他却说得最多的一句:“这不算啥,这是我应该做的。”
问起入伍9年来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说:“驻地人民平安无事,少一些灾难,多一份幸福祥和就是他最大的愿望”。
也正是这样,他长期恪守着“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人生格言,不骄不躁,努力做好百姓的“张师傅”,红门的好卫士。
时间还在继续,红门 “张师傅”助人为乐的脚步也还在继续……
乐于助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篇5)
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不可或缺的社会正能量,这种美德也在制糖厂得到传承和弘扬。
11月24日凌晨,煮糖工段一名员工突然腰部疼痛、无法走动,需立即就医,值长向公司调度汇报情况,希望尽快派车将该名员工送往医院。在车还没到的危急之时,分蜜甲班班长朱锡清同志当机立断,提出用自己开车将该名生病员工送往医院。随后朱锡清同志向副班长、主理安排好工作,立即开着自己的车将生病员工送往中堂医院。
据悉,朱锡清同志这种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表现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期炼糖期间,也是在下夜班凌晨的时候,一名外包工人感到头晕不适,朱锡清同志安排好工作后,开着自己的车将该名工人及时送往中堂医院就医,并待其家人到来后才离开,回到岗位继续工作。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有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心态,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帮助越来越少。朱锡清同志这种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给这个寒冷的冬天带来阵阵暖意,值得大家学习。助人为快乐之本,关心体贴他人,在他人急需帮助的时候,能主动地给予帮助,急人之急,帮人之苦,忧人之忧,救人之危。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若我们每一个人都把乐于助人列入我们的道德行为准则,社会将变得更温暖、更美好。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但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一个人做的善事可能看起来很小,可当我们社会的所有人团结起来,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却可以创造无数的奇迹,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