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7人物事迹材料15篇-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事迹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榜样7人物事迹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榜样7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1)
菌草能用于培养食药用菌、防风治沙、作畜牧饲料、做板材造纸……说到菌草的用途之广,林占熺打开了话匣子。今年是林占熺与菌草结缘的第51个年头,他的大半辈子,都在和这株“神奇草”打交道,倾注了无数心血。
时光倒回到1970年,林占熺调到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工作。在那时,国内外食用菌和药用菌人工栽培基本都以林木为原料,砍下树木做成菌棒培育菌类。“锯一车树回来种香菇,值不值得?”在工作中,林占熺意识到“菌林矛盾”和随之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以草代木”的想法从他脑中冒了出来。
1984年,林占熺随福建科技扶贫考察团来到闽西山区长汀县。看到只长野草的荒山秃岭,“变草为宝,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这一在他心中盘桓已久的念头愈加强烈。
实验场所、科研资金、设备资料等都没有,林占熺贷款建实验室,从芒萁开始一个接一个品种尝试培育……在简陋的条件下,经过1000多天田间地头的钻研,1986年10月,菌草技术终于面世,草本植物也能用作培养基种出食用菌。
新技术蕴含着巨大商机,也意味着选择。“不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还要写在农民的钱袋里。”林占熺没有选择利用新技术办公司做生意,而是走了一条“能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菌业可持续发展新路”。
榜样7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2)
孟昆玉:以人民为中心
高水平交管服务不停息
他是首都交警的名片,阳光帅气,热心为民;他是守卫祖国心脏的中流砥柱,心怀家国。从连任三届北京市党代表,到当选为党的__代表,北京市交管局中心区交通支队支队长、“最帅交警”孟昆玉从警20年来,岗位在变、职务在变,不变的始终是从警的初心,和对警务人员使命的坚守。
20__年10月1日凌晨5点多,离升国旗时间还有1个小时,20多万观旗群众齐聚天安门广场。孟昆玉值班巡逻已经超过7个小时。他说,毕竟在首都最中心的位置,交通工作不能有丝毫差错。
孟昆玉:10月1日升旗的警力我们前一晚10点就已经全部到位了,制定了相应的措施,确保整体的交通秩序保持良好。今天观旗的观众特别多,所以升旗结束以后,我们就直接投入到大人流应对工作。
从警二十年,孟昆玉绝大多数时间都在长安街周边的工作岗位上忙碌。20__年,他担任中心区交通支队五中队中队长,驻守天安门广场。一年365天,每天两次,守护五星红旗的朝升暮降,为升降旗仪式做好交通保障。20__年,孟昆玉被任命为西城交通支队府右街大队大队长。从“国旗卫士”转变成为“红墙卫士”。
20__年,他又回到中心区支队,作为副支队长,守护天安门、守护红墙的同时,要保障长安街交通畅通有序。孟昆玉带领警务人员徒步测算距离,制作“岗位说明书”,分时段、分点位、分任务明确交通疏导维护措施,提高交通精细化组织水平。在他的引领下,长安街警务人员交通指挥疏导水平和岗位执勤形象再上新台阶。中心区支队综合中队警长李威对此颇有感触。
李威:孟队长会组织很多演练性质、竞赛性质的学习形式,比如说手势比赛,比如说业务技能的知识答题,让大家在活动、比武、竞技的过程促进,警务人员兴趣也高。在寓教于乐中,大家的技能就提升上去了。
20__年9月,孟昆玉调到昌平交通支队任职,这是他从警以来第一次离开北京市中心。没想到,当天就发生了一起死亡两人的恶性交通事故。压减事故,成为孟昆玉在昌平开展交通管理的首要工作。针对昌平交通支队管界内渣土车造成的亡人事故占比较高的情况,孟昆玉和同事们一起制定了对应的七项措施,一年之后,昌平区因货车肇事酿成的交通亡人事故大幅度减少。
孟昆玉:梳理了在昌平备案的渣土车,一共1225辆,100%安装动态监控系统。另外因为渣土车右转亡人事故多,我们摸排了12处路口,施划了货车右转的指示标线,配备了非现场的执法设备,牵动相关部门安装渣土车右侧补盲探头设备,通过屏幕能看到,避免盲区看不到电动车、自行车、行人引发重大事故。
同时,孟昆玉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对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违法以及酒后驾驶等进行大力整顿,以消除事故诱因。昌平交通支队回龙观大队大队长韩飞说:
韩飞:孟队在统筹推进上做了很多的工作,区里基本上每月一调度交通安全问题。昌平区的区长也是每次都参与交通安全隐患治理这个调度,把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都调动起来发挥出来了,综合治理、综合发力来解决交通的安全隐患。秩序的问题、隐患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根治。
“十一”前夕,孟昆玉回到中心区交通支队担任支队长。作为即将光荣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同时又作为__交通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一分子,孟昆玉深感责任重大,表示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人民服务,为基层发声,让所有交通参与者感受到北京交警服务的水平。
孟昆玉:我将牢记职责身份,落实交通安全守护工作,全面提升为党中央站岗,为百姓守业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科技应用、严管严查、便民服务,全力提升群众出行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榜样7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3)
今天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观看了《榜样7》系列节目,通过观看这些共产党员的故事,加深了我对党的认识。
人生不在于探索而在于奉献,不在于享乐而在于奋斗的王亚平同志用信心,耐心,决心书写自己的忠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点草成金”的世界菌草之父林占熺同志说自己要高标准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再接再厉,继续奋斗,勇挑新的使命再出发为党增加一份力量。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每一位优秀的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感召着身边的人。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的陆生梅同志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她说知识是党和国家赋予的,要为中国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吃得苦,不服输的艾爱国,至于学,善于学,不断学,用“传帮带”为国家和党做贡献,回报党,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百年不变的忠心和使命。王传喜同志一切以群众为中心,抓党建促发展,把党组织打造成坚强的堡垒;有着赤子之心,为人民服务的孟坤玉说“人民”二字是贯穿始终,从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不断提高党悟。
在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也是重中之重。务实苦干,积极工作的张玉滚提出希望用红色资源去提高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奥运会场上,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的武大靖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现了艰苦卓绝,永不言弃的精神。
这个节目让我学到了要以优秀的共产党员为榜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矢志不渝,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念,深化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一定能够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初心不忘,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榜样7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4)
英雄航天员王亚平,是我军优秀的女性航天员,对于一位80后的新时代军人,有过两次飞天任务,确实是非常的罕见,她克服空间站里的种种困难,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世界面前,彰显了东方大国的航天科智慧。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女性的担当和责任。
王亚平大校的全家福揭开了这个秘密,父母在农村依靠种地为生,就是这么一个朴素的家庭,培养出我军优秀的航天员,是多么的不容易。真的替她的父母感到高兴。王亚平有个妹妹,颜值也非常的好,比姐姐的稍微矮点。旁边的就是王亚平的老公,也是一位空军飞行员,阳光帅气,两人走到一起真的非常般配。
王亚平大校的老公是一位非常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他的工作是一名运输机的飞行员,两人相知相爱,丈夫特别的支持王亚平的工作。特别是在太空出差期间,丈夫既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又要照顾幼小的女儿。如今,王亚平的英雄事迹已经是达到人生的`巅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用爱在空上传播,把一个个生动的物理实验,体现的完美无瑕。
两人有个漂亮懂事的女儿,王亚平从太空回来,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送给了女儿。这个画面至今还浮现脑海,多么美好的画面。
榜样7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5)
艾爱国,男,汉族,195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焊接顾问。
精通技艺,是焊接领域的“大国工匠”。他在焊工岗位上工作50多年,攻克焊接技术难关400多个,改进工艺100多项,多次参与我国重大项目焊接技术攻关和特种钢材焊接性能试验。指导实施参与某试验型导弹焊接工艺,将中碳调质钢弹壳与发射座焊接相连,x射线检验100%达到一级标准。海军某在研先进舰艇的推进动力装置,要在仅0.2平方米的紫铜导板上密集施焊,制造方历时半年也没能拿下来。艾爱国受邀前往,采用熔化极氩弧焊接工艺重新制定焊接方案,并现场指导,成功解决了产品一直焊缝渗漏、质量不合格的技术难题。
传承技术,是响当当的'“大师傅”。他主持的湘钢板材焊接实验室,被湖南省列为焊接工艺技术重点实验室,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多年来,他带过的徒弟有600多名,湘钢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以上级别的焊工,80%都跟艾爱国学过艺。他的徒弟中,有的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有的成为湖南省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十佳青年”等。艾爱国还无偿向200多名下岗工人和农村青年传授焊接技术,其中有100多人进入南方电力机车集团、三一重工集团等大型企业,凭借过硬的技术基础和自身的努力逐渐成为企业骨干。
坚定本色,是扎根一线的“老黄牛”。艾爱国在湘钢工作一辈子,最高职务就是焊接班的班长,领导曾经多次想提拔他,艾爱国都婉言谢绝了。退休之后,女儿想把他接过去安享晚年,但艾爱国选择了留在湘钢。如今,70多岁的艾爱国,早上7点半前上班,下午6点半后下班,几十年不变地骑着他那辆破旧自行车,继续奋战在焊接工艺研究和操作技术开发第一线。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十大杰出工人”等称号。
榜样7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6)
“作为党员,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作为医生,为病人解除病痛也没有退休年龄。”坚毅的身影、无私的力量、高洁的品格在《榜样7》中再度呈现,她是路生梅,一名扎根黄土高原50多年的医生,从青春洋溢到耄耋老人,用医者仁心书写了人间大爱,诠释了“为党工作无限期”的榜样力量。作为干部队伍的生力军、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坚力量,年轻干部定当向榜样致敬,学习“她”、走进“她”、成为“她”,让青春在勤学善为、甘于奉献、廉洁自律中,如“梅”绽放。
致敬她“凌寒独放”的坚毅,让青春在“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中勤学善为、如“梅”绽放。
50多年前的佳县县医院还没有分科,儿科学专业出身的路生梅,为了更好医治患者,白天在医院上班,夜晚在油灯下看书,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学习各种医学知识。内外科、儿科、妇产科、皮肤科、中医针灸……就这样,路生梅从“准专科医生”变成了“十八般武艺皆通”的全科医生。路生梅面对艰难的现实,没有选择“原地踏步”,而是不断修炼自我、完善自我,就如同傲雪欺霜的梅花,越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越是娇艳盛放。广大年轻干部要向她“凌寒独放”的坚毅致敬,汲取她勤学善为的精神力量,沉下心、扑下身,提升本领、增长才干,学理论、学政策、学业务,既要向书本学,也要向工作学,既要向同事学,也要向群众学,不停提升理论功底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致敬她“播撒芬芳”的无私,让青春在“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中甘于奉献、如“梅”绽放。
多年来,虽然路生梅有机会选择去条件更好的大城市,但是她却从没想过离开。她义无反顾扎根黄土高原50多年,不仅为众多患者行医治病,还致力于提升当地医疗水平,被广大群众和医生称作佳县儿科的“定海神针”。路生梅曾说,“一个人的春天不是春天,万紫千红才是真正的春天。”她就像是一支甘于忍受严寒的梅花,盛放在万花之前,用暗香浮动引来天地间的万里新春。广大年轻干部要向她“播撒芬芳”的无私致敬,汲取她甘于奉献的精神力量,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将群众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放在心中,烦民之所烦、想民之所想,迈出步子、挑起重担,到抗击疫情一线、乡村振兴一线、基层治理一线等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我、燃烧自我,不畏“零落成泥碾作尘”,敢于“俯首甘为孺子牛”。
致敬她“超凡脱俗”的高洁,让青春在“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中廉洁自律、如“梅”绽放。
退休后的路生梅仍选择留在佳县为患者免费义诊,她说:“国家已经给了我退休工资,我不缺钱,不能再拿另一份钱。”坚持随叫随到、不收红包、不开高价药……时至今日,佳县儿科仍保留着她留下的“宝贵财富”。路生梅一生行医一身清廉,如同傲然独立的梅花般冰清玉洁、不落流俗。广大年轻干部要向她“超凡脱俗”的高洁致敬,汲取她廉洁自律的精神力量,历练梅花般的高洁与坚韧,养一身正气,塑一身铮铮傲骨。面对低级趣味、歪风邪气,要自觉远离、自觉抵制,勤掸“思想尘”,练就廉洁自律的定力;面对贪欲,要坚决遏制、警醒戒惧,给个人爱好“上把锁”,给对外交往“设道岗”,划好廉洁自律的界限;面对“心中贼”,要保持敏锐、常敲警钟,时刻绷紧作风之弦,从根本上守住两袖清风,换一身如梅花般的廉洁风骨。
汲取榜样力量,青春如“梅”绽放。从繁华的首都到偏远的小城,从青丝寥寥到白发苍苍,从一名普通党员到党的__代表……路生梅的一生就如同她的名字一般,一“路”生花、如“梅”绽放,那鲜艳红梅般的精神力量,散发着阵阵“暗香”,引领着后来人前进的方向。
榜样7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7)
甘做群众身边的孺子牛,始终坚持为民服务。
1963年,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第二医学院。1968年12月,您毕业之后,服从分配来到了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成为一名基层医生。在您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佳县人民医院儿科从无到有,顺利通过了二级甲等医院验收,还获得了“爱婴医院”的称号,您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1984年,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分科,由您初任妇儿科主任,创办了小儿科。1999年,您55岁退休之后,依然信守承诺,留在了您一生工作的佳县,在退休后的23年里,您除了每周到医院义诊之外,还坚持在家里为基层群众看病、服务,您退休以来义诊的患者累计超过15万人次。此外,您除了义诊外,还组建了志愿医疗服务队,专门为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孤寡老人等送温暖、献爱心,开展上门义诊活动,在您的带动下,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义诊服务公益活动中。您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您的坚持,让更多基层群众看到了医者仁心,看到了高尚的医德。
甘做群众身边的拓荒牛,始终坚持创新发展。
您是一位落落大方的北京姑娘,大学毕业后却坚守陕北佳县50多年,以医者仁心践行着“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守护着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您曾在墙皮脱落的旧窑洞里“望触叩听”,探索医学的真谛,您曾背着药箱往返于黄河边的深沟险壑,服务基层群众,从风华正茂的少年到满头华发暮年,您把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陕北黄土高原,献给了佳县的医疗事业。2020年当地出现新冠疫情时,76岁的您毅然写下了请战书,主动请缨前往抗疫一线,并递交了1万元特殊党费,由于您年龄和身体的原因,最终没能如愿;但是,心系人民身体健康的您,带头开展线上诊疗活动,利用网络媒介,引导广大群众居家抗疫、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身免疫力,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甘做群众身边的老黄牛,始终坚持艰苦奋斗。
1968年,您毕业被分配到佳县人民医院工作。在看到当地落后的医疗条件后,您决心为佳县医疗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为了做一个啥病都能看的“好”医生,让从大老远山沟沟里赶来的老乡们及时看上病,您白天接诊病人,晚上点着油灯刻苦学习,迅速从一名专业儿科医生成长为全科医生。您多次放弃返京机会,创办了佳县第一个正规儿科,在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推广新法接生、科学育儿、实施儿童计划免疫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数十年来,您怀揣医者仁心,始终扎根基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于2022年3月,荣获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于2023年1月,荣获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称号,您的感人事迹,是无数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您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党员干部勇往直前。您是时代的楷模,是基层医疗行业的“先锋旗”“风向标”。
最后,祝您平安健康、阖家欢乐、晚年幸福!
榜样7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8)
1968年,24岁的路生梅服从分配,从北京来到陕西佳县,成为当地第一名科班出身的儿科医生。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路生梅揪心的却是当地落后的医疗水平,她立下朴素的诺言:“这里的群众需要我,我属于陕北高原。”
50多年来,路生梅坚守信念,以医者仁心守护着百姓健康,倾尽全力,让老百姓少花钱治好病,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找路大夫看病既省事又放心,一个药方子十来块钱就能看好。”黄河对岸山西临县高家湾的高俊娥,带着小外孙来陕西佳县看病,“我3个儿女小时候都找路大夫看过病,我们相信她。”
高俊娥口中的路大夫,是陕西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路生梅。像这样到医院找她看病、来家里咨询的老乡每天都有。她每次都认真询问病情,尽量开便宜管用的药方。
路生梅大学毕业后扎根佳县已53年,她以医者仁心守护着百姓健康,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这里的群众需要我,我属于陕北高原”
一孔窑洞,就是路生梅的家。屋内陈设虽然简陋,却整洁干净,墙上的黑白照片将我们带回了曾经艰苦的岁月。
1944年1月,路生梅出生于北京,1963年考入首都医科大学前身北京第二医学院。
“服从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1968年,24岁的路生梅毕业后分配到佳县人民医院,成了当地第一个科班出身的儿科医生。
佳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条件艰苦。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路生梅说:“县医院是两排破窑洞,喝的是黄河水,而且每人每天只给一瓢。睡的是土炕,还要忍受虱虫叮咬。”
相比生活的艰苦,让路生梅更为揪心的是当地群众医疗常识的匮乏。
来佳县工作不久,她出诊救助一位难产妇女,当她急匆匆赶到,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个老婆婆正准备用一把家用剪刀剪脐带。路生梅赶紧夺过剪刀,一边消毒一边解释:如果用不干净的剪刀剪了脐带,破伤风杆菌就会顺着脐血进入小孩的体内,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为了不让病人失望,她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学习各种医学知识。白天坐诊、出诊,夜晚油灯下看书、记笔记,成为她生活的常态。就这样,“准专科医生”生生变成了全科医生。
“这里的群众需要我,我属于陕北高原。”路生梅下定决心改变当地落后的医疗条件。50多年里,路生梅历经各种考验,可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一定要让老百姓少花钱治好病”
“一定要让老百姓少花钱治好病。”1984年,路生梅任妇儿科主任,创办儿科,她给科里定了规矩,“对贫困百姓以自己的善心扶贫、以自己的仁术救命。”
为提高护理质量,路生梅东奔西跑,四处筹资,让科室所有护士分批到西安儿童医院进修。当时佳县是全榆林地区最穷的县,佳县医院是全地区条件最落后的县医院,然而佳县医院小儿科在全地区小静脉穿刺上取得了团体和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
“不能守着医院等病人,要走进农户找病人。”一个风雪交加的清晨,路生梅穿着从北京带来的塑料底棉鞋,到离县城十几公里的崔家畔村出诊。
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覆盖着厚雪,每走几步就会滑倒一跤。近两个小时里,她摔了40多跤。有时碰到大下坡,干脆躺在雪地上往下滑。当一身泥泞的她出现在病人家里时,全家人像看到救星一样嚎啕大哭。
因患者病情较重,路生梅留下治疗了好几天,直至患者好转,待准备离开时,细心的女主人为她送上一双千层底的棉布鞋。路生梅霎时因感动红了眼圈。
经过多年发展,现在佳县人民医院已成为具有一定医疗水平的二级甲等医院。“我们依旧坚持路主任少花钱治大病、不花钱能治病的原则。”医院现任儿科主任武艳说。
“生如火花,有多少能量就释放多少”
“路大夫来了!”近日,记者跟随路生梅走进佳县佳芦镇敬老院,她是这里的老熟人,定期来这里义诊,熟悉这里每一个老人的身体状况。
“脑梗住院了吗?平常血压高不高?”听诊、测血压,路生梅一一叮嘱。“动作慢一点,每天要坚持锻炼。”敬老院院子里,她教老人们如何使用健身器材。
1999年路生梅退休后,除了每周到医院义诊,平时来家里咨询看病的人也很多,只要来病人,路生梅立刻放下手头的事,认真诊治。
50多年来,除了外出培训、回京探亲,她几乎没离开过佳县。
“我回京探亲时,电话还是一直响,都是病人来电,问我啥时候回去。”路生梅说。五十三载已过,但路生梅仍在“超期服役”。有人粗略估算,仅退休后的20年里,路生梅义诊的患者超过10万人次。
此外,路生梅还组建老年志愿者团队,带动身边更多老年人做公益,为社会做贡献。“我是被路大夫的事迹所感动,才加入了志愿者团队。”志愿者李爱峰说。
新冠疫情发生后,76岁高龄的路生梅主动请战驰援抗击新冠疫情一线,并向党组织递交了1万元特殊党费。
“今年我打算到中医医院学习小儿推拿技术,然后办个学习班,把小儿推拿推广到医院临床。”路生梅说,“生如火花,有多少能量就释放多少。”
榜样7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9)
武大靖,男,汉族,199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吉林省体育局冰上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
十年磨一剑,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开始练习滑冰,立志为国争光。当时,他居住的城市还没有室内冰场,上冰只能到寒风凛冽的户外,每天早上4点,他都要去户外冰场训练两个小时,然后再去上学。北方的冬天,上冰10分钟脚就冻麻了,但他仍然咬着牙继续训练。“20多岁的年龄,却有着50多岁的脚。”武大靖的双脚曾一度在网络上走红,因常年穿着冰刀鞋训练,他的整个脚部严重变形,脚上处处都是被冰刀损伤的痕迹。2010年末,武大靖被破格招进国家队,但那时他的身份却是女队陪练,是国家队的第十二人,排在最后一位。当时除了教练之外没有人看好他,都觉得他不是滑冰或者当运动员这块料,但他一直咬牙坚持了下来。
为祖国荣誉而战,不断向前冲锋。从2012年开始,中国短道速滑队的主力队员连续在国外参加比赛,在不用当陪练的日子里,武大靖留守北京和助理教练一起打磨自己的技术,他在队内的成绩排名逐步提高,并开始出现在国际赛场。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武大靖就已崭露头角,之后他训练得更加刻苦,他将目光瞄准了2018年平昌冬奥会。到2017赛季,经过三年艰苦训练,武大靖已经成为国际滑冰界公认的冲刺之王。2018年平昌冬奥会时,开赛已有10天,中国代表团以零金牌的不利局面进入到最后一项的争夺,留给中国队唯一夺冠的机会就是武大靖的500米比赛。千万人的目光落在了武大靖身上,最后他顶住了压力,以39.584秒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
永葆党员初心,奋力担当作为。2020年1月19日下午,武大靖在北京首钢园区短道速滑馆完成入党宣誓仪式。作为新党员代表,他在发言时庄严宣誓:“党员不仅仅是一个身份,更代表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份使命、一份担当。”作为北京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队领军人物,武大靖在男子500米、男子1000米、男子5000米接力、混合团体接力等比赛项目中多线作战。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武大靖帮队友卡住位置,示意他先走,这一细节让无数观众动容。尽管未能如愿获得个人项目金牌,但武大靖却说:“我是一名中国运动员,更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祖国荣誉高于一切,只要中国赢了,无论是谁站上领奖台,我们都会为他高兴,都会觉得自豪。”
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冠军、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接力冠军,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冬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
榜样7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10)
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报告会现场掌声不断响起。张玉滚以《不忘来时路,一起向未来》为题,用朴实的语言动情讲述了自己扎根深山21载,如默默燃烧的红烛,照亮山区孩子求学上进的道路,用坚守和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出彩的人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张玉滚同志的感人事迹引起了在场党员干部的强烈共鸣。“张校长的生动讲述,让我们感受到扎根乡村多年的辛勤付出,从志在四方的追梦人,到扎根大山的筑梦人,用扁担挑起山里娃的未来,在贫瘠的土地上播种希望,照亮孩子们未来前程,’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师,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师’,张校长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行为世范,’不愧为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一位党员说道。
南阳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振中表示,我们要向张玉滚同志这样的“时代楷模”学习致敬,学习他对党忠诚、无怨无悔的坚定理想信念,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人;学习他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顽强奋斗精神,做一个奋发有为的人;学习他爱岗敬业、勇挑重担的强烈责任担当,做一个勇争一流的人;学习他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做一个对社会对群众有贡献的人。
随后,商务局以学习张校长为榜样,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了揭榜挂帅仪式,党员干部们踊跃揭榜 ,仪式现场氛围感十足。
榜样7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11)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7》,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彰显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新时代的“赶考人”,我们要学“榜样”、溯初心、担使命,汲取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永葆“奋进三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首前进。
感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如磐信念,振奋奋勇前行的“状态”。在“生命的禁区”,祁发宝坚守了20多年,十三次与死神擦肩;从年轻小伙到耄耋老人,50多年来,“活界碑”魏德友住土屋、喝咸水、啃冷馍,巡边护边20多万公里;为解决草王坝村山高石多、缺水严重的问题,“当代愚公”黄大发历时36年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铮铮誓言。如今,新时代的号角已吹响,我们要常怀“国之大者”,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往前排”,个人荣辱得失“靠后放”,将自己的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进行“再萃取”“再结晶”“再升华”。在新征程中融入大我、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感悟“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实干精神,锤炼知重负重的“姿态”。中国精确制导领域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陈定昌古稀之年,在重大项目进行时,依旧与现场工作人员一起住小土院、吃馒头、熬夜搞试验;会拄着拐杖,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大漠,冒着大雪到现场指导工作。七连屿党工委一班人默默放下“笔杆子”、拿起“铁锹子”,短短七八年的时间,让七连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无论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还是伟大复兴的道路,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等待征服,需要我们迈开腿子、撸起袖子、躬下身子,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啃几次“硬骨头”,发扬“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不断朝着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奋蹄疾行。
感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高尚情怀,保持真挚为民的“常态”。“燃灯校长”张桂梅十几年如一日牺牲所有休息时间,竭尽全力地帮助学生,先后帮助约2000名贫困山区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作为仙林街道的“大家长”,孙金娣的办公室设在职工食堂,她把有限的精力和热情都献给了基层工作,献给了仙林街道这个大家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为年轻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时刻牢记自己的“人民公仆”身份,“小事”中锤炼心性,砥砺为民情怀,当好“老百姓的官”。用心用情用力把事关老百姓大事小情的每件事都做实做好,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真正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榜样7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12)
王亚平,女,汉族,198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荣获“二级航天功勋奖章”、“英雄航天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最美太空教师”等称号。
出生平凡,立下凌云梦想
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一个普通的农家,她从小好学、要强,是数一数二的“尖子生”。她的身体素质特别好,是“天生的体育能手”,在学校的各种长跑比赛中,几乎每次都能拿第一。
1997年,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到她就读的学校招生,王亚平被选中。大学四年,她努力学习文化课知识,同时熟练掌握了4种机型的飞行驾驶技能。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武汉空军部队,担任运输机飞行员。在这期间,凭着过硬的作风和出色的业务技能,王亚平很快就成为骨干飞行员,参与执行并出色完成了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等多项重要任务。
坚持不懈,刻苦训练不言弃
2009年,我国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得知消息后,王亚平立刻就报了名,并成功进入预备航天员行列。之后,她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超重耐力训练中,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她要承受8个g的重力加速度,呼吸困难,面部扭曲变形,甚至连眼泪都甩了出来。
在出舱活动水下训练中,她穿戴120多公斤的`装备入水,进行长达4~6小时的不间断训练,一次体能消耗相当于跑一个“全马”。日复一日的“魔鬼训练”并没有让王亚平放弃,她坚信:“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触摸得到”,“每练完一次,技术上又进步了,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圆梦太空,成就“最美太空教师”
2013年,经过层层选拔,王亚平与聂海胜、张晓光一起乘神舟十号进入太空。那次飞行中,她还完成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在“天宫一号”里给全国的中小学生们奉上了一场精彩的“太空授课”,这次授课大大激发了孩子们钻研科学、探索太空的梦想。
2021年,时隔八年之后,她和翟志刚、叶光富再次进入太空,在空间站一起工作生活了183天后,成功返回地球。在这次太空之旅中,王亚平两次在太空授课,一一展示各种各样的实验,被誉为“教学中的顶流,网课界的天花板”。
此次太空之旅,王亚平还创造了多项纪录,成为我国第一位出舱的女航天员、首位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目前在轨时间最长的中国女航天员。能成为飞行员就已经是万里挑一,成为航天员更是几亿人中才选出一个,这样优秀的王亚平值得我们大家的尊敬!
榜样7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13)
今天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观看了《榜样7》系列节目,通过观看这些共产党员的故事,加深了我对党的认识。
人生不在于探索而在于奉献,不在于享乐而在于奋斗的王亚平同志用信心,耐心,决心书写自己的忠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点草成金”的世界菌草之父林占熺同志说自己要高标准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再接再厉,继续奋斗,勇挑新的使命再出发为党增加一份力量。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每一位优秀的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感召着身边的人。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的'陆生梅同志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她说知识是党和国家赋予的,要为中国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吃得苦,不服输的艾爱国,至于学,善于学,不断学,用“传帮带”为国家和党做贡献,回报党,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百年不变的忠心和使命。王传喜同志一切以群众为中心,抓党建促发展,把党组织打造成坚强的堡垒;有着赤子之心,为人民服务的孟坤玉说“人民”二字是贯穿始终,从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不断提高党悟。
在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也是重中之重。务实苦干,积极工作的张玉滚提出希望用红色资源去提高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奥运会场上,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的武大靖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现了艰苦卓绝,永不言弃的精神。
这个节目让我学到了要以优秀的共产党员为榜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矢志不渝,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念,深化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一定能够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初心不忘,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榜样7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14)
王传喜,男,汉族,196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知重负重、迎难而上,努力当好群众的领路人。20多年前,代村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落后村。1999年3月,王传喜放弃了在兰陵县第二建筑公司担任经理的机会,毅然回到村里,挑起治村兴村的重任。面对村集体欠债数额大、人地不均、村风民风散乱的难题,他提出:“我是共产党员,难题在哪儿,出路就在哪儿”。他认真清理村集体资产,还拿出自己的家庭收入偿还村里的欠账,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实施动土均地、土地流转、集体经营,健全村党组织工作制度,带头值班巡查,推行持牌上岗,把一个负债近400万元的贫穷落后村,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模范村。在他的带领下,代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等。
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他带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村情兴建各类产业,先后建成国家农业公园、代村商城、诚信医院等,推动实现以农为本、农文旅融合、多业并举的农村发展新模式。2021年,村集体各业总产值达38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6亿元。他坚持发展成果归村民,实行群众生活必需品由村集体无偿供给,新农合新农保费用由村集体全部承担,村里老年人免费入住老年公寓并按月领取老年优待金。202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7.2万元,比20年前增长了30多倍。2012年至今,代村通过产业扶贫等形式,帮助周边200多个村的1万多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带动2.6万农民实现增收。
以上率下、廉洁自律,赢得群众好口碑。他一直说“村干部要手不伸、嘴不馋、心不贪”。村里平均分配土地时,他带头要距离村庄最远最差的地。2004年,一个企业老板为了“买地办厂”,要送给他200万元,被他严辞拒绝。他的工资始终执行最低档,上级发放的.补助、奖金都被他全部交给村集体。多年来,他坚持每天6点晨会,一年到头没有休息日,外出考察学习都是当天夜里出发,回来不耽误第二天的工作,在他心里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家里的事都可以“放一放”。
榜样7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15)
孟昆玉,男,汉族,198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交通管理局中心区交通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
牢记为民宗旨,护佑群众出行平安路。刚参加工作时,孟昆玉的岗位在北京市宣武区(现西城区)和平门路口,一班岗3个小时,他在早晚高峰的路口中间满负荷地打手势,经常下了班一抬胳膊,还是指挥交通的动作。为方便群众出行,孟昆玉针对路口周边公交路线复杂、群众问路多的情况,专门制作了4块公交线路指路牌立在路口,方便群众查看;针对出租车乱停车情况,设计制作5000张名片大小的停靠站示意图卡片发放给出租驾驶员;他还总结出“多引快转、不断公交、制住抢行、快清事故”的疏导方法,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出行的安全便捷。通过他的努力,和平门路口通行能力提高了近15%。此外,执勤期间,他随身常备速效救心丸等应急药品,以便随时应对群众突发情况。
永葆忠诚本色,站好“首都中心岗”。2014年,孟昆玉调任中心区交通支队五中队任中队长,驻守天安门广场。为了有更好的仪表姿态,他带着同事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国旗护卫队跟班学习,一年365天,每天两次,孟昆玉和战友们守护着五星红旗的朝升暮降,起三更、睡半夜是孟昆玉工作的真实写照。针对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等区域重大国事外事活动多的情况,孟昆玉带领中队警务人员徒步测算各个岗位的距离,绘制“岗位说明书”,明确了多种日常交通疏导和活动交通保障的工作措施,科学控制车辆通行时间,各项重大活动的`交通疏导实现了“零失误、零差错”。
推动改革创新,打造交通管理新名片。2020年,北京市全面深化推行首都交警铁骑警务,孟昆玉作为中心区支队主管领导,迅速组建了一支141人的铁骑队伍,他以身作则,骑巡时长和里程在支队铁骑警务人员中一直名列前茅。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中心区支队铁骑警务人员的见警率、管事率持续提升。2021年,孟昆玉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对接,推动支队指挥中心基础建设和系统应用的改造升级,全力打造新一代智慧指挥平台,遴选青年骨干警务人员组成支队“小教员”专班,针对警用pda及相关系统程序,常态化加强警务人员应用技能培训。
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特级优秀人警务人员察”、“全国十大法治人物”等称号,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3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