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岚感动中国事迹(精选5篇)2023-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邓小岚感动中国事迹(精选5篇)2023
事迹可分为集体事迹和个人事迹;你是否在寻找“邓小岚感动中国事迹2023”?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邓小岚感动中国事迹2023(篇1)
邓小岚1943年生于河北阜平县易家庄村,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退休前在北京市公安系统工作。2004年起,邓小岚开始在阜平县马兰村义务支教,为村里的孩子义务教授音乐课程。她把每年一半的时间放在马兰村,18年来从未间断。
今年2月,马兰村所在的阜平县城南庄镇的44个孩子组成的“马兰花合唱团”登上了北京2023年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圣歌》,邓小岚的感人事迹由此再一次广为流传。从北京到太行山深处河北阜平县的马兰村,自驾车需要4小时左右的时间。而在十几年前通往阜平的高速公路尚未开通的时候,早晨8点从北京出发,一路换乘火车、大巴,抵达马兰村时往往已经傍晚时分了。这条路,77岁的邓小岚已经走了17年。北京来的邓奶奶给大山里的孩子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孩子们的童年也因为音乐变得绚丽多彩。
邓奶奶对教育的这份热爱、这份坚守使我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我深深地被她崇高的人生追求、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无私的奉绿色献精神吸引着、感染着、震撼着,她不愧是我们的楷模、我们的榜样。
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要以她为榜样,努力做到:要有无私的爱心、高度的责任感、人格的魅力和渊博的学识。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培养教育学生,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小事做好。为学、为人、为师,都要高度集中;平凡、平淡、平常,都要务实创新。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找一个理由为她喝彩,在平常的日子里、在平凡的小事中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鼓励与温暖,及时送给她一缕“爱的阳光”,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赞扬中快乐的成长。从邓奶奶身上,我重新领悟了“人民教师”四个字的真正含义。“人民教师”就是一种责任,一种乐于奉献、勇于承担的精神,如同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向她学习,以热心对待事业,以爱心对待学生,以真心对待家长,以诚心对待同事,以虚心对待荣誉,做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教师。
邓小岚感动中国事迹2023(篇2)
除了教当地的孩子们唱歌,组建乐队,邓小岚也在努力地改变当地村民的生活。
一开始来到马兰村,邓小岚发现村民们的卫生习惯很滞后,“尤其厕所,就是在粪坑上搭个石板,夏天苍蝇飞蛆爬,下雨泥水流”。
为了说服村民改变现状,她反复和村民说:马兰风景秀丽,又有红色的革命历史,很适合搞旅游。但发展旅游必须有方便的卫生条件,太阳能热水器洗澡、冲水厕所是必需的硬件建设。
但一开始村民不理解,怎么能把厕所建到房间内呢?那还能住人吗?于是,她在复建马兰小学时,给村民们建了一个样板房间:屋外是太阳能热水器,室内有个带冲水厕所的卫生间。
样板房间建好后,看到了便捷的村民们也开始效仿。现在,已经有4个村民盖新房子时,采用了邓晓岚为他们设计的图纸。
邓小岚说,她希望能为马兰村的教育和发展争取更多资金,帮助村中修路、架桥、绿化,在村里建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
邓小岚感动中国事迹2023(篇3)
“在荆棘丛生的山野上有一种最美丽的花朵,那是孩子的笑脸,在浩渺无垠的天际当中有一颗最闪亮的星星那是孩子的眼眸。有这样一位老人用她的余热为所有的孩子照亮了前行的方向”是写给邓小岚老人的颁奖词。
在前些日子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她曾带着河北阜平县马兰村的44个孩子组成“马兰花合唱团”,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会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抗日战争年代,邓小岚的父亲邓拓率领《晋察冀日报》的人员,辗转于阜平县马兰村地区,坚持边战斗边出报,这里也是邓拓主编的史上首部《___选集》的诞生地。1943年,日寇对太行山区进行了“大扫荡”,在马兰村制造了“马兰惨案”,日军冲进马兰村时,19名乡亲为掩护《晋察冀日报》工作人员和印刷机而惨遭杀害。母亲丁一岚在突围后生下邓小岚。邓小岚出生后被寄养在马兰村附近一户村民家中,直到1946年,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邓小岚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退休前在北京市公安系统工作。
邓小岚热爱着马兰村这片土地,视她为“第二故乡”。退休前的邓小岚发现,马兰村的孩子们很少体会过音乐的乐趣。于是,2004年起,邓小岚开始在阜平县马兰村义务支教,为村里的孩子义务教授音乐课程。她开始奔波于北京和马兰村之间她要用音乐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改变命运这件事一做就是18年。
刚开始到马兰小学教音乐课时,简陋的学校只有4间危房。为了给孩子们建一个“音乐教室”,她不仅拿出了自己的退休金还动员北京的弟弟、妹妹一块儿捐钱。她亲自设计,在村里盖了7间校舍。后来邓小岚又将亲友家闲置的乐器要了过来,并寻求相关部门支持帮助,陆续置办了架子鼓、电子琴、钢琴等乐器。但那时的村里哪儿有人会这些乐器呢?邓小岚下了决心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她坚持每个月来两次马兰村,风雨无阻,寒暑假更加频繁。
18年来,邓小岚从北京往返马兰村的行程超过了20万公里。一年年过去了,渐渐地,沉睡的小山村飘来了优美的音符。小学校旁边的荒土坡变成一座“音乐城堡”。不少孩子们有了一技之长体会到了音乐的美好、浪漫。属于他们的未来渐渐清晰,美好。这些年的变化邓小岚很满意。她说,真切地看到,音乐让山里的孩子们更乐观、更自信了。
邓小岚老人的行为让我看到了红色背景下的乡村教育呈现出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极具历史传承感。在中国,有无数像邓小岚老师一样的“蜡烛”甘愿放弃平稳的生活,将自己献给大山里面的教育事业。她们值得被学习、被赞扬。我们相信,在国家政策的领导下,会有更多的青年教师走进乡村,乡村教育制度也会得到完善,乡村里的孩子能得到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的教育环境和知识,中国未来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邓小岚感动中国事迹2023(篇4)
马兰村是河北阜平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曾是《人民日报》的前身《晋察冀日报》的第二故乡。就在这个小山村里,有着天籁般的歌声和琴声。
下周村里的孩子们即将迎来六一儿童节,他们不想要玩具、不想吃大餐,在他们眼中,有邓奶奶和音乐的日子,才是真正的节日。
早晨七点半,11岁的白伟和12岁的宋沛栋结伴前往马兰村小学。他们俩共用一把吉他,每次上课前,他们都要用剪刀石头布来决定这把琴在路上的归属。最终宋沛栋赢得了这把琴,笑着弹起了“马兰之歌”。
在马兰的村落里,在这样的清晨,你经常可以听到天籁般的乐曲,这些乐曲全是村里面十几岁的孩子演奏的,他们是马兰小乐队的成员。
而这个小乐队的组建人,正是当年在马兰开创《晋察冀日报》的革命前辈邓拓之女邓小岚。当年这里的村民为了保护报社,曾有19人付出了生命。6年多前,邓小岚再次来到这个父辈呆过的工作地,看到了孩子们连一首歌都不会唱,就开始了支教生涯。
邓小岚老师的音乐课将在今天九点钟开始。孩子们正从胭脂河边,从铁冠山下,从岔河沟旁赶往马兰村小学。
看到邓老师走进班,孩子们都站起来高兴地喊:“邓老师好!”邓小岚也高兴地捏了捏他们的脸。
今天的课上,邓老师以教唱为主,她先是在黑板上写下歌词,然后从音阶开始一个一个地教唱。
孩子们一个个仰着头大声地跟着唱。
钢琴和架子鼓上面还能看到擦拭过的水印,这都是小乐队的成员们在前一天课间休息特意为迎接邓老师而打扫的。
第一批打扫音乐教室的孩子们,马上就要初中毕业了。这支乐队中年龄最大的不过16岁,最小的11岁,但他们已经能熟练地弹奏钢琴、小提琴等多种乐器。2008年时,他们还曾到北京参加演出。
六年前,马兰小乐队这些孩子们的父辈甚至连小提琴和钢琴这些乐器都没听说过,而如今,他们的孩子却能让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传荡在整个山村中。
马兰小乐队孩子们演奏出来的乐声,是这个当年贫穷的革命村庄历史转变的最好见证。
新闻工作者邓拓长女,今年68岁,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市公安局退休职工。
在阜平县马棚村出生,现家住石景山区,自幼跟家里兄弟姐妹学习各种乐器,现在马兰村义务教授音乐知识。
从北京坐长途车颠簸4个小时,再换乘大巴3个小时后,邓小岚终于到达了位于河北省阜平县的马兰村,不知不觉她已经在这条路上往返了6年。
邓小岚感动中国事迹2023(篇5)
学习了邓小岚老师的先进事迹,她那一心只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震撼着我。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我深知,我们应该有同样的教育精神、同样的教育信念、同样的育人态度和同样的职业操守,那就是淡泊名利、甘做人梯、创新育人。在邓小岚老师的示范和启迪下,我为以后的教育生涯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即努力增强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感,不断强化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心,争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一位有理想有信念的好老师,才会在学生们心中播下理想与希望的种子。
邓小岚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在乐队成立之初,资金不足,硬件设施薄弱,困难重重,她不怕困难,修建教室,置办乐器,拿自己的退休金、亲友的捐款及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来发展乐队,参加比赛。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她十几年如一日的在大山里坚守奉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真真切切的改变了大山里孩子们的成长轨迹。这种信念令我十分钦佩。图片
我要努力做一个像邓小岚老师那样的好老师,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朝着一个理想信念努力奋进的人。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奉献。淡泊名利、甘为人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邓小岚老师义务支教18年,不图名利、不求回报,只为用音乐来点亮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她真的做到了,这是何等的大爱与坚持。图片这种对教育的坚守、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对学生渴求的满足,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再一次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它肩负承载着着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
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如果不时刻提高学习、提高学习的能力,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飞快,做一个好老师,更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锲而不舍的学习研究,以源源不断的进取创新,才能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知识清泉。邓小岚老师用自己扎实的学识打造的“马兰小乐队”多次获奖,远近闻名。举办音乐节,为小山村带来了“国际范儿”,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到极致的归属感、自豪感。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不舍的关怀,爱是真实的行动,爱是责任和付出,不是空口说一说。我深深感受到了邓小岚老师的对孩子们的仁爱与坚持。邓小岚老师家住北京,但她一心扑在马兰合唱团孩子们的身上,坚持每个月去两次马兰村,手把手的教,面对面的指导,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但她为了一份承诺一份惦念一份责任一份爱心,长年两地奔波往返。我想这就是_说的仁爱之心吧。只有真心付出,才会有丰硕的成果,这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社会也在飞速的发展,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对教师的综合要求也在不断的严格化,身为新时代教师,肩上的使命和责任十分艰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邓小岚老师坚守支教18年,从北京往返马兰的路程达20万公里,她用她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和使命。她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我引以为傲,并发自内心的钦佩。图片
邓小岚老师这种精神,深深的鼓舞了我,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高尚、优秀的品质,她把她的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铸就了永恒的、发光的、不灭的师魂。她的精神为我的教书生涯指引正确的方向。正如这句话,斯人已去,风骨长存!我会以邓小岚老师为榜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衡量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争做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继续把这份光与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