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侨科学家陈清泉的感动中国事迹5篇-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归侨科学家陈清泉的感动中国事迹5篇
陈清泉感动中国事迹有哪些?归侨科学家陈清泉何以感动中国?你是否在寻找“归侨科学家陈清泉的感动中国事迹”?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归侨科学家陈清泉的感动中国事迹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归侨科学家陈清泉的感动中国事迹【篇1】
“汽车曾经改变世界,而你要改变汽车。”
“如今,你和祖国,正在超车。”
——这是一个多月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被评为“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的颁奖辞。
今年86岁的陈清泉拥有着诸多头衔,“亚洲电动车之父”“亚洲最佳创新者”“电动汽车技术之祖”……这些荣誉,无一不诉说着他在现代电动汽车技术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
出生于印尼,求学于内地,治学扬名于香港,陈清泉何以感动中国?
不单只因他的成就,更因他孜孜不倦的使命感和拳拳赤诚的爱国之心。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我,会有什么不同?”
1937年,陈清泉出生在印尼的一个华侨家庭,祖籍福建漳州。
从他记事起,印尼先后遭受荷兰和日本的殖民统治,华侨的日子并不好过。少年的他,逐渐意识到:只有祖国强大,我们才可以站起来。
中学时期,陈清泉受当地回国升学热潮的影响,想回祖国深造学习。
16岁这年,陈清泉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经过邮轮、火车和步行,第一次踏入国门。当年,他考入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机电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选择从事科研工作,原因之一或许来自使命感。
小的时候,陈清泉就常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我,会有什么不同?“就是你要产生使命感。”
陈清泉的科研能力很快得以展现——
上世纪六十年代,陈清泉仅凭简单的资料,设计研发了低频发电机;此后,他研制出了中国早期的直线电机,包括用于发射鱼雷的直线电机加速器、自动绘图仪用的步进直线电机等。
为了方便照顾父母,1976年,陈清泉移居到了香港。
回忆初到香港的时光,他记得口袋里只有50元港币,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困难重重。
一边在香港理工大学做讲师,一边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课程,博士毕业后,他留校任教于电机电子工程学系。
结合所学的知识,陈清泉将电动汽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上世纪九十年代,陈清泉设计了电动汽车hku2001,跨时代的科技理念,引来全球瞩目。这辆车采用了高能量电池和智能化的电池能量管理系统,最高一次充电可以行驶160公里,堪称当时最先进的设计。
他创造性地把汽车、电机、控制等技术融合到一起,形成一门全新学科;编写的《现代电动汽车技术》等专业著作,成为了高等院校的经典教材,也为现代电动车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归侨科学家陈清泉的感动中国事迹【篇2】
“我是中国科技工作的一份子,我感到很光荣”
c.c.chan,陈清泉的英文名。三个c大有含义。
他曾解释,三个c分别代表:connected(链接)、coordinated(协调)、collaborated(合作)。
长期以来,陈清泉积极奔走于内地、香港和海外之间,在政府、学界、产业界间发挥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如今,在合肥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设立有陈清泉教授奖学金,鼓励国内青年学者钻研。他还大力推动香港和内地的高校、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深入合作和交流,打破区域壁垒。
但在两地科研协同工作中,关于科研资金、实验设备等互通,曾经存在着一些障碍。
2017年6月,他发起在港的23名两院院士联名给_____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并在信中反映了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关税优惠等问题。
不到一个星期就收到了答复,信中提到的问题迅速解决,这让香港科技工作者振奋不已。
“想不到___很快批示,并且更想不到___的批示非常具体。提出要求,希望香港融入国家大建设,然后对国家有关部门也提出要求。”
陈清泉还有第三个没想到,打破科技创新协同的障碍,一系列创新举措相继推出。
2018年,科技部、财政部印发文件,推动中央财政资金通过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形式拨付过境港澳使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
近年来,越来越多由香港高校牵头申报或承担的项目课题获批立项。科技创新的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自由流动。
“我是中国科技工作的一份子,我感到很光荣。”
香港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真切体会到了祖国的关怀。所见所感,陈清泉总结出三个“空前未有”——
国家对科技的迫切需求,空前未有;
国家对科学家的期望和爱护,空前未有;
科学家发挥自己才能的机遇,空前未有。
对于香港而言,他相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下,与邻近城市的合作,更能实现科技、政策、市场、企业、资本的融合。
归侨科学家陈清泉的感动中国事迹【篇3】
科学家陈清泉《感动中国》事迹
陈清泉
陈清泉院士,1957年以优异成绩从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曾用名)毕业,曾留校任助教和讲师。2012至2015年,陈清泉院士任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他是中国香港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982年,在香港任教的他预判出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以此为研究方向,希望帮助祖国抓住机遇。他创造性地把汽车、电机、控制等技术融合到一起,形成一门全新学科。幼时经历动荡的他,渴望为祖国贡献力量,“是光荣的”!
主要科研成就:
陈清泉提出了电动汽车研究核心和总体指导思想,将汽车技术,电机技术,电力驱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现代电动汽车学奠定了基础,使现代电动汽车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陈清泉提出了电动车的工程哲学,揭示了电动车的系统集成与优化设计规律,发明了多种电动车专用的特种电机及其控制装置,研制了多辆不同类型的电动车;其主要发明有高性能电机、特种电机,、电动车系统优化、电动车电力驱动系统、智能标测系统、电池智能管理系统、能源智能管理系统、电机磁场分析优化等。
2002年,陈清泉创办了国际高等研究院。
截至2021年10月,陈清泉已撰写发表科技论文450余篇,著有专著17本, 其主要论著有《煤矿电工手册》《现代电动汽车技术》等。
人才培养:
针对大学的使命,陈清泉凝炼为“传授知识—教学;发展知识—科研;应用知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一流的大学,并不取决于拥有多好的物质条件,而在于拥有的那股精气神。向整个社会传递出理性、科学、上进、正直、善良、宽容、博爱……一个学术殿堂的灵气不仅在于大楼,而更加在于大师、大爱,在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在于崇尚学术自由、崇尚道德、崇尚爱国主义;在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要想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首先就要有肥沃的土壤和新鲜的空气。
陈清泉编著的《现代电动汽车技术》一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教材。
归侨科学家陈清泉的感动中国事迹【篇4】
“祖国强大,华侨华人才能站起来”
陈清泉祖籍福建省漳州市,1937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马吉朗市的一个华侨家庭。他著作等身,发表了450多篇论文、17本书和10个专利;他荣誉无数,曾获英国皇家工程院菲利普亲王勋章,被誉为“电动汽车之父”,被《亚洲新闻》评为“亚洲最佳创新者”……
成长于第三代华侨家庭,陈清泉6岁被送入印尼马吉朗市荷华小学读书。除了学校使用的主要语言荷兰语外,课余时间父亲还为他请来了英语教师,再加上家中日常使用的闽南语和印尼话,他体会着多样的文化氛围。
多元文化让陈清泉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他说,只有祖国强大,华侨华人才可以站起来。也是在那时,陈清泉萌生了要回国求学的想法。
1953年,16岁的陈清泉考入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机电系,毕业后他留校担任助教,主讲电机学,期间还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在职读研究生。
在被借调至煤炭工业部期间,陈清泉参与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煤矿电工手册》,为煤炭部动力处组织自动化工作组设计、试制低频发电机。
把低频发电机组系列产品研制成功之外,陈清泉研制了中国早期的直线电机,包括用于发射鱼雷的直线电机加速器、自动绘图仪用的步进直线电机等。
归侨科学家陈清泉的感动中国事迹【篇5】
“希望帮助祖国抓住机遇”
为方便照顾父母,陈清泉后来南下香港。当时,内地学历并不被香港高校所认可,陈清泉一边考试应聘,一边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课程。
1982年,陈清泉博士毕业,并留校任教于电机电子工程学系。他预判出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以此为研究方向,希望帮助祖国抓住机遇。他创造性地把汽车、电机、控制等技术融合到一起,形成一门全新学科。
陈清泉提出的电动汽车研究核心和总体指导思想,将汽车技术、电机技术、电力驱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现代电动车学奠定了基础,并多次荣获国际性科技杰出成就奖。作为世界电动车协会的创办人和轮值主席,他被誉为“电动车三贤士”之一。
上世纪90年代,陈清泉设计了电动汽车hku2001。汽车采用高能量电池和智能化的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爬坡能力十八度,最高一次充电可以行驶160公里(在当时是先进的指标)。一经亮相,便引起了全球瞩目。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同年,陈清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