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发明了什么-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亚历山大·贝尔是一位美国发明家和企业家。那么你知道他发明了什么吗?一起来看看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的资料,欢迎阅读!
贝尔发明了电话
1876年3月10日 (农历二月十五),贝尔发明电话。
1892年纽约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电话发明人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这一历史性声音被记录下来。
今天,在不同地点生活的人要直接联系,既不用寄信的方式,也不必亲自赶到对方所在的地方,他们只要通过电话这一工具即可办到。电话这个通讯工具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呢?电话的发明者叫贝尔。他原是苏格兰人,生于1847年。24岁时移居美国,不久加入美国籍。1873年他已是波士顿大学语言生理学的教授。一次,他企图通过一根电报线来同时传递几个信息。他的设想得到了妻子梅布尔.哈伯德与岳父的支持。梅布尔是聋子,以前是贝尔的学生。她父亲较富有,为女婿的科学试验慷慨解囊,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贝尔的不少朋友却希望他钻研电报术。但发明家不以为然。他心里唯一惦记的事,就是要完成传递人声的工作。他先试制成“谐和电报”——在一根导线上连接由带电芦苇组成的两个竖琴模样的集合。每根芦苇在导线的那一头都有同频率的对应者。贝尔把两个“竖琴”挂在磁性薄膜上。这薄膜是模仿人耳的一种装置。
有一天,贝尔的助手托马斯.沃森摆弄夹住了的芦苇,而贝尔却从导线上听到了邻室传来的拨动的弦音。他记下了事实,从而导致进一步试验。试验过程中,贝尔遇到不少困难。但他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因而在向别人求教时,得到过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与帮助,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约瑟夫.亨利、爱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
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波士顿《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采用。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
拓展:贝尔的故事
西元一八七三年,在美国波士顿一间名叫「音声生理学校」里,经常聚满了众多的观摩者。
这是一所很不寻常的学校,专门训练那些因耳聋而无法学习发音说话的孩子,如何使用眼睛去学发音。经过训练的孩子,虽然听不到别人的声音,但是却可以依别人的唇形,而练习说出话来。
这种学校,在全美国可能也不只有一所,而且办学成效十分辉煌。人人都说:「只要上那所学校,哑巴也会说话。」
於是,一传十,十传百,不要说是波士顿市内,甚至连很遥远的地方,都有许多因家中有聋哑儿童的父母亲,前来参观。
贝尔就在这所学校,用「看得见的话」来教导这些孩子们。所谓「看得见的话」,是一种和英文字母类似的符号。
这种符号有三十个,分别表示出在发音的时候,嘴唇、舌头的位置和呼吸的方法,以及喉咙、下颚的动作等,如果能巧妙的配合起来,就可以用看的来学正确的发音方法了。
贝尔就是使用这些符号,教聋哑儿童们怎样发音,并且指导他们怎么说得更好。由於他的努力,所以绩效非常好。
而贝尔怎么会来到波士顿的呢?原来,自从他在爱丁堡的高中毕业后,经由祖父和父亲的指导,接受了充分的语言和说话的教育。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便已是说话学校的老师了。
他十八岁那年,全家搬到了伦敦,他就在此地开始了聋哑儿童的教育,引起了社会的注目。但是没多久,贝尔和他的哥哥、弟弟,都罹患了肺结核,而他的哥哥和弟弟非常不幸地因此死亡,使得贝尔的父母十分伤心。在医师的建议下,贝尔的父亲便决定找个空气新鲜、气候良好的地方居住。
於是,他们离开英国,来到了大西洋的对岸─加拿大,在安大略州布朗福特的地方,买了一块地,就定居在那里。而患了肺结核的贝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后,身体也恢复了健康。
贝尔的父亲早就因研究音学而闻名世界,所以不久加拿大的女王大学特别聘他为讲师。同时在美国方面也有了邀请,而贝尔的父亲见儿子也学有所成,且青出於蓝,所以就特别推荐了儿子。
於是,贝尔就此迁居波士顿,开设了音声生理学校,从事聋哑儿童的教育。他的教学分法果然获得了辉煌的成果,不久就被波士顿大学聘为教授,当时,他才二十六岁。贝尔开始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生活。
他研究各种教育聋孩子的实验性方法,并用晚上的时间给成年聋人授课。他全身心地从事聋人教育。虽然他仍然借用父亲的可见语言向一些学生授课,偶尔也给其他教师作示范,但他却在研究自己的方法。“我的感情与同情正一天天地被唤起,”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看着这些孩子不得不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我真为他们心痛。”
他作出了在当时可谓革命性的创见:他努力地想使他的聋孩子们通过间接的途径理解并融入这个有声世界。他解释振动如何产生声波,声波又如何在有正常听力的人们的耳中产生振动。他让孩子们拿着一只气球,并用嘴唇贴着气球说话,让他们感觉到振动。他通过一根羽毛来展示说话时的呼吸。他把孩子们的手放在自己喉部,让他们感觉到他发出不同声音时声带的振动。就这样,他们学会分辨许多相似的声音,如“普”和“不”,“斯”和“兹”。他使那些一生中从未听到过声音的孩子们相信,他们也能说话,表达自己的心声。他在那些聋孩子的身上取得的巨大的成功,他这位聋人的教师名声远扬,很快传出了波士顿。
就在这时,贝尔结识了一位富有的律师兼商人加德纳·格林·哈伯德。此人在以后几年中成了他的有力后盾。
加德纳·格林·哈伯德在新兴的铁路建设、水和煤气的供应事业中发了大财。他是个成功的律师、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是北美洲飞速发展时期典型的商界精英。他的3个孩子中,只有一个叫梅布尔的女孩活过了婴儿期,而她在5岁时却因患猩红热而失去了听觉。她仅能说的几句话是在蹒跚学步时学会的,甚至连这几句也早已变得支离破碎了。哈伯德以他巨大的财富和名望为女儿寻求最好的教育。为她雇了家庭教师,把她送入在德国的特殊学校,甚至为她在家附近开办了一所学校。梅布尔聪颖过人,她学业出色并精于唇读。可是她说话仍很困难。
1873年,贝尔被聘为波士顿大学演说术学校教授。这是对他在萨拉·富勒的学校中所作出的成就的极大认同与赏识,也是他的关于发声科学讲座留给公众深刻印象的结果。在前往大学拜访他的人中,就有15岁的梅布尔·哈伯德。贝尔同意收她为学生,辅导她学习说话。
贝尔的教导实现了她和她父母都未曾期望过的愿望。贝尔被任命为演说术学校的教授,哈伯德也选中他作梅布尔的教师,都是因为他发明的聋人教学法独树一帜。
曾经有过——现在也仍有——两种基本教学方法。一种是采用手语,以手指符号拼出单词来表达意思。手语有许多种,但最常用的是由18世纪法国巴黎的聋人创造的。手语使聋人能相互交流,并能与懂得手语的正常人交流。但是,批评者却认为手语阻碍了不同地域的聋人交流。这正是贝尔的观点。他父亲的可见语言是对手语的一大改进,通过教聋人表达元音与辅音,与有正常听力的人进行交谈将更少受到限制。这种教聋孩子说话的技术被称作“发声法”。
聋人教师中有的偏好手语,有的偏好发声法。发声法教师们认为,应当让失聪的孩子尽可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在这个有声世界中,而且如果他们有正常人的智力,他们就能学会说话。这些教师认为,手语将失聪儿童禁锢在无声的世界中,他们只能作为二等公民而生存。但手语教师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手语可以使学会它的人能更好、更深刻地相互交流,因为仅仅通过发声法来学习会限制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这场争论。许多失聪的孩子学会了说话,可是他们的语言听起来很奇怪,似乎显得他们有些弱智。在19世纪,许多人认为:一个孩子与其被视作低能,还不如“沉默寡言”来得好。
贝尔的教学方法有所改进。他让孩子们懂得声音是怎么来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发音质量。但“手语或说话”的争论仍在继续,许多偏向手语的专家仍在为贝尔推广了“发声法”而批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