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5篇-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5篇
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你知道哪些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篇1)
说起李桓英不得不先提到她的祖父,她的祖父李庆芳是山西人,1902年他和阎锡山等人被国家官费派往日本东庆应大学留学,攻读法律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留学生。
1913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李庆芳担任过国会参议院担任要职,还主办过《民宪日报》、《宪法新闻》,在政界比较有影响力。
在北平安家生活期间,李庆芳还以“怀幼”为名创办了很多慈善机构,包括女校、工厂、印刷厂等,包括现在北京比较知名的宽街小学就是李庆芳创办的。
1937年11月,日军侵占了太原,华北大部分城市失守,李庆芳自知在阎锡山手下担任要职,怕被日军胁迫去做汉奸,便乔装回到山西老家。
1939年2月5日,日本人听说山西襄垣县的阳泽河村有八路军活动,便派出500名日军包围了村子,在村子的李庆芳和38名八路军以及民兵一起被日军抓了起来。
李庆芳早年在日本留过学,精通日语交流,于是他便用日语跟日军交涉:“我与你们日军驻上党的关今由长治是东庆应大学的同学。”
日军听完兴奋不已,又觉得李庆芳会日语,就将他请到了日军位于夏店镇的指挥部设宴诱降。李庆芳一直同日军周旋,第二天,他和同学关今由长治见面了。关今由长治答应放了八路军和那些民兵。但是紧接着对李庆芳进行威逼利诱,并让李庆芳担任山西省地方的维持会长。李庆芳不同意,被日军软禁了四十天。不到一年时间,他因忧愤感染了伤寒,没有及时治疗而逝世。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还专门刊载了李庆芳的爱国事迹 。
李庆芳去世时,他的孙女李桓英19岁,她已接受过五四新思想的沐浴,也听到过无数爱国志士为了祖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她和家人回山西老家参加追悼会,听了很多关于爷爷的故事,她暗自下决心:做一个像爷爷那样“了不起”的人,正直、磊落、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李庆芳的民族气节影响着后代,包括李桓英。李桓英的父亲李法端是一位官派留德学生,他学成后就回国为国家做贡献。在爷爷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李桓英不仅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一颗爱国的种子也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
爷爷被抓捕的那一年李桓英从香港考上了同济大学医学院。随着日军的入侵,同济大学被迫搬到了昆明,后来辗转又搬到四川的一个偏僻小镇——李庄。当时民国女神林徽因也待在这个地方。
李庄的生活让李桓英深深体会到了被外敌欺辱和蹂躏的感受,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表。
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篇2)
李桓英教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等数十项荣誉。
先后荣膺全国“五 一”劳动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麻风防治先进个人、中国医学基金会首届“‘圣洁杯’医德医风奖”;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1年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6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授予李桓英“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
2017年12月6日,“敬佑生命·2017荣耀医者”公益评选授予李桓英“生命之尊”奖 。
2019年9月25日,李桓英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2021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李桓英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2021年8月,全国妇联作出决定,授予李桓英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主要成就
李桓英研究员心怀病人,面向基层,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成功地推行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利用利福平等三种药物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于1983年率先用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曼南醒麻风寨,进行我国首例现场防治试点,经2年的努力和之后的十年监测,短程联合化疗取得完全成功,并于1985年在云、贵、川三省全面推广,得到who的认可,于1994年建议在全世界各国推广。她连续十多年亲自深入麻风地区,对接受治疗的病人进行观察研究,她极力支持对麻风病人应该开放,实行院外规则治疗,在治疗中正常就业、就学,使患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她积极宣传麻风病是一般传染病,对麻风病人不应嫌弃,不应隔离,应及早发现,及时上mdt(联合化疗)。
二十年来,她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多次请国际专家授课,为基层培养了大批麻风病防治骨干。经她为云、贵、川地区申请与世界卫生组织协作项目治愈的麻风病患者已达一万多人,年复发率仅为 0.03%,大大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1%)。1999年98.6%的县(市)已消灭麻风病,短程联合化疗取得完全成功,为麻风病防治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成果。
李研究员在国内外发表论著14篇,综述7篇,努力为基层普及现代麻防知识。获国家级科技成果1项,省级科技成果6项,局级科技成果2项;每年数次被邀请出席国际、who麻风会议,讨论麻防策略。
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篇3)
“治愈患者带来的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李桓英对患者的关心不仅仅体现在治好他们的病痛,更如同亲人一般,时刻给予他们温暖,为他们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
1993年年底,云南省文山县有一位女生在临近高考前不到半年,被诊断患了麻风病,李桓英得知情况后非常着急,赶去为她仔细检查:“现在得了麻风,就像得了一块皮肤癣,只要联合化疗一周就失去传染性,你可以边学习,边治疗,最多两年就能治好,放心吧。”
李桓英还鼓励她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不能自暴自弃。因联合化疗中有一种药物会造成皮肤染色,李桓英又与当地医生一起,为这位女学生设计专门的治疗方案,并请当地的医生一定要保证她的治疗,不要影响学习。过后,李桓英仍然惦念着这位女学生,曾多次打电话、写信询问她的情况。后来,这位女学生真的考上了大学,并在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
麻风病是一个“穷”病,大多数麻风病患者的家境都不是很好,李桓英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他们关怀和体贴。
2007年3月,热研所麻风室接诊了一位24岁麻风患者小马,小马生长在一个麻风病高发家庭,家里有5人患麻风病。李桓英无条件接收了这一家5位患者来京免费治疗。经过两年的治疗,他们的麻风病已基本治愈。一次复诊中,李桓英教授看到小马的手已破溃感染,并得知他一家租住在平房,生活十分拮据。“患者这么年轻,一定要为他的将来着想。”她既着急又心疼,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1000元钱给了他们。
有条件干,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干。行医70余年,这就是李桓英的行事风格。
在深入麻风病区的途中,由于山高路险,道路崎岖,她曾经4次遇险,2次翻车,2次翻船。
她遭遇过最严重的翻车是从翻滚的汽车前窗挡风玻璃甩出去10多米,躺在覆盖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昏了过去。连车带人滚下坡底的同志们从车中爬出来,大声呼喊她。她才反应过来连声呼喊:“我在这里!”但是她爬不起来,李桓英歪头一看,雪地上留下一大片殷红鲜血。这次车祸导致她两侧锁骨和3根肋骨骨折,头部外伤缝了7针。大家都劝她好好休养,她却缠着厚厚的绷带、打着石膏投入了新的工作。
已是94岁高龄的李桓英,不顾膝关节手术后的行走不便,再次来到云南。一进寨子,那些当年经她治愈的麻风病康复者就像见到了亲人,眼含激动的泪水,扑上来就喊:“李妈妈,您回来了!”他们的子孙听说李桓英回来的消息,也纷纷请假,从打工的城市赶回寨子,只为见上李桓英一面。在他们心中,李桓英就是改变她们命运的“贵人”。
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篇4)
1946年,25岁的李桓英考入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成为了公共卫生研究细菌系的一个研究生,主攻流行病学。
那时候两国的.差距还比较大,作为中国学生的李桓英更想通过自身努力证明中国人并不差。她门门功课成绩优异,就连选修课也不例外。当时她的导师特纳看中她的勤奋和努力,选拔她做他的助理研究员。她毕业后接着又被恩师特纳推荐到刚成立不久的世界卫生组织。当时对于留学生来说能进实验室的机会很难得,她抓住机会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首批官员之一。工作期间,她先后被派往印尼、缅甸等国工作。
在缅甸工作时,李桓英每每隔河望着祖国,她都无比想念那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渐渐地她的乡愁越来越浓。
1950年,核物理学家朱光亚给留美同学写了一封公开信,52名中国留学生积极响应;数学家华罗庚在归国时也发声:“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应当回去。”
大约同一时期,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克服重重阻碍回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也秘密回国,核物理学家邓稼先也谢绝了恩师的挽留拿到学位就回了国。当时的李桓英蠢蠢欲动,激动不已。
在世界卫生组织任期的7年合同期满后,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她做出了一个重大选择。人力资源主管将她的年薪涨到9000美元来续签。她却礼貌地拒绝了,理由是:我要回国。
那时的中国还处于穷困期,很多人都不理解37岁的她,正处于事业的高峰期,为什么要做那样的选择?
她却瞒着家人,几经周折从罗马、雅典、列宁格勒绕道,终于来到了中国驻英国的大使馆,才于1958年冬天,她终于如愿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她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皮肤性研究所工作。她一直勤勤恳恳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
57岁那年,原本到了稳稳熬到退休的年龄,可以拿着退休金安度晚年。可她又做出了人生的又一个重大的选择。
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落成,她激动不已,她觉得一个更大的舞台和机会来临了。于是她申请调入北京热带医学研究院。从此她就与麻风病结下了深厚的渊源。
在以前人们都认为麻风病就是鬼魔附体。只要谁患上这种病,人们都会敬而远之。早期的欧洲,人们用船把麻风病患者大批运到海上,投入茫茫大海。人道一点的,便将他们赶到荒山野谷,最后自生自灭。
在中国,人们对麻风病的恐惧也伴随着排斥与歧视。1950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有10个大大小小的村落居然绝大多数人感染了麻风病,从此这些村落都成了与世隔绝,无人敢来的麻风村。
李桓英的人生中似乎总是不按常规出牌,她在如此“尴尬”的年龄,选择了这个最难攻下的课题。
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篇5)
如今,在中国,麻风病只有散发病例。“这些应该归功于李桓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的就是她。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友谊医院原党委副书记张仲民说。
李桓英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是在1970年。当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工作的她,随单位下放到江苏省的一个麻风村。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过去最人道的做法,就是将麻风病人赶到一个偏僻的地方,任其自生自灭。
这一幕刺激了李桓英。她想起自己1957年拒绝世界卫生组织“续签5年合同”的邀请,从美国辗转回国的初衷:帮助祖国的同胞,遏制因贫穷导致的疾病蔓延。
1978年,被调到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的李桓英,在57岁的年纪决心攻克麻风病。
1982年,李桓英向世界卫生组织递交了一份关于中国麻风病情况的详细报告。次年初,她带着申请来的免费药品赶到云南省勐腊县。
每天早上6点,62岁的李桓英要走十公里山路,渡过一条河进入麻风寨。挨家挨户寻找麻风病人,到家中劝说他们服药、为他们治疗。
但世卫组织提供的药治愈患者需要六七年,太漫长了!李桓英经过研究,决定开展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两年后,作为试点的勐腊县全部麻风病人被治愈。最终,这种疗法使全国的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年复发率仅为0.03%。
1994年,短程联合化疗法被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用以治疗麻风病。
2001年,李桓英主持的《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策略、防治技术和措施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