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简介15篇-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张思德同志为什么会被人们铭记,是因为他的道德品质平凡,平凡到了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能在自己的灵魂中看到他的影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篇1
“为人民服务”,这是____为一位伟大的解放军战士张思德的题字。
张思德其实只是一位平凡的普通人,为何用“伟大”来形容他?这,可以从电影中找到答案。
“‘你来帮我一下吧,晚了解就赶不上看亲嘴了。’听到战友的话,张思德毫不犹豫地上去帮助他放映电影。影院里观看的人已是哄堂大笑。”在张思德的时代里,电影可以说是“稀有资源”,放映电影不是他的责任,但他仍“毫不犹豫”地上前帮忙。他,不仅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战友帮忙。“影院里观看的人已是哄堂大笑”,这电影该多有趣啊!张思德难道不想看吗?他一定想。看电影是有趣的,放映电影是看不到有趣的电影的。也许,张思德的心里也会有一番小小的斗争,不知该不该帮忙,但在顷刻间,他已作出决定:帮!
“你最大的缺点是不爱说话,最大的优点也是不爱说话。”电影中,张思德做了许多类似的好事,又有谁知道?其实,正是他的“不爱说话”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形象。他不是为了表扬而做好事,也不是为了私人利益做好事,他是真正地为了群众做好事。“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张思德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奉献中去,他就是那种难得的、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更可贵的是,他做了好事还不说话,使这种奉献变得默默无闻。
在军营之外的群众队伍里,也有许许多多像张思德一样的人。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岗位,从世界500强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到汶川地震中为灾区捐款的老乞丐。他们处于不同的年龄段,也许是年过八旬的老爷爷老奶奶,也许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孩童,只要有爱心、有责任感,愿意为大家做好事,你都会成为这个日益壮大的队伍中的一员。
在我们班级里,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的同学,他叫邹佳栋。邹佳栋平时很调皮,老爱闹事,放学时,经常被老师在办公室留上几小时。他也有优点,他和其他男同学一样,喜好为班级做好事:扫地、排课桌、拖地……样样抢着干。做完事后和张思德有一模一样的反应,不吭声。也就是说,他不会做完后就大声说:“这是我干的,你要表扬我!”
前一阵子,一封大红的信寄到了我们班级。不知为什么,班主任贺老师看过信后高兴得眉飞色舞,让我把信送给大队辅导员。辅导员老师看过后,只是淡淡地说:“我知道了。”从她湖水般平静的眼神中,我没有发现任何异样。这到底是封怎样的信?
一星期后,答案揭晓:表扬信!原来,在商场购物的张阿婆扭伤了脚,多亏了邹佳栋帮她拎包,感觉到把她送回了家。所以张阿婆给学校寄来了感谢信。老师把邹佳栋连着表扬了好几个星期。
邹佳栋和张思德一样,具有助人为乐的品质,所以才会有这一连串的好事光顾他。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学习张思德的品质,世界就会更美好。张思德的品质就是电影给我们的最美好的纪念品。
这多么象电影中的场景: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太太的家畜丢了,张思德立刻去追。在生活中,这事带着同样的身躯,穿着不同的衣服来了:同样是需要帮助的老太太,也同样是个热心的人。
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篇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迎接红军来家乡、长征途中艰难跋涉、奔赴抗日战场、给____当警卫战士、执行烧炭任务中不幸牺牲……四川仪陇县40余名来自张思德纪念馆、学校、社区等单位的“草根演员”,为家乡干部群众上演了红色歌剧《张思德》,向革命英烈张思德致敬。
张思德,1915年4月出生于大巴山深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重病的母亲没有奶水,只得走东家,串西家,要来谷米捣碎熬成糊喂他,因而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谷娃子”。出生仅7个月,母亲就因病无钱医治离开人间,父亲张行品被迫把他抱给婶母收养。谷娃子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养母为了让他永记乡亲们的恩情,给他取名“思德”。
193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12月,张思德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三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他勇敢机智,曾只身泅水过江,夺得敌人的渡船,为红军强渡嘉陵江创造了条件。在川西茂洲地区,他神奇般地一人夺得敌人两挺机枪,被战士们亲切地誉为“小老虎”,一时传为佳话。1936年10月,张思德随部队到达陕北,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思德始终牢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使命,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在实践中一丝不苟地贯彻。
据其班长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高兴地嚷嚷着发现了野萝卜,张思德过来检查发现,在水塘旁边果然有一丛叶子绿绿的、模样很像萝卜的植物。饥肠辘辘的小战士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把叶子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无力,紧接着,他肚子开始剧痛,大口呕吐起来。在失去知觉之前,他还在嘱咐小战士告知大家这草有毒。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延安时期,因为粮食不足,战士们总是吃不饱饭。通信班的战士都是小伙儿,加上经常外出送信走远路,饭量比较大。为了让大家多吃一些,每次吃饭时,作为通信班长的张思德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让别人多吃一些。
大巴山腹地冬季寒冷不亚于北方,取暖多靠木炭。张思德小时候跟着父亲练就了烧炭的好手艺。1944年初,张思德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生产运动号召,主动到安塞县石硖谷办生产农场,担任副队长。白天,他巡回各窑,掌握火候。晚上,他也要起来数次,爬上窑顶,观察烟色。窑里温度很高,有的木炭出窑还有火星。但每次出炭,他都是抢先钻到窑的最里边捡木炭,手里包的破布着火了,他就用手弄熄后继续干。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友小白决定再新挖几个窑,多烧些木炭。当挖到中午时,突然窑顶掉下几块碎土,出现险情。张思德眼疾手快,一掌将小白推出洞口,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把张思德埋在下边。战士们和老百姓从四面赶来,拼命刨土。小白得救了,张思德却没能抢救过来,他牺牲时,年仅29岁。
革命需要在枪林弹雨下抛头颅洒热血,也需要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和战士,他服从组织安排,甘心在烧炭的平凡岗位上忘我工作,直至光荣殉职。____给予他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今天,冬季已经不再寒冷。红色的歌声,依然飘扬在大巴山。
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篇3
“老班长,张思德。张思德,我好战友啊——”松涛阵阵,石峡峪的山沟,齐奏哀歌。战友们扑在张思德冰冷的身上,一齐失声痛哭起来......
这,就是电影《张思德》的结尾,看到这里,泪水早已划过我的脸颊,湿润了我的衣襟。
一个一心只为人民服务的大好人就离开了我们。如果说人民无数棵树,那张思德便是树茎下的泥土了。他的一生都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这芬芳飞进了每一个人的心田。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几个张思德,但我明白人只要有一颗想为你人机服务的心,那你也会拥有那份泥土的芬芳。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到很惭愧,影片中张思德到死都是为了别人,而我,平时就连把一片纸屑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这样的小事都办不到。
同学们,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不懂得替他人着想,服务呢?如果是,那你就和我一起,来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我相信你我也会散发出泥土的芬芳。
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篇4
今天,我从电影里重温张思德短暂平凡但却熠熠生辉的一生,感受他默默无闻、勤苦奉献的崇高而执着的革命精神。张思德当过勤务员、通信员、警卫员,搞过生产、烧过木炭。作为共产党的一员,党叫干啥就干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革命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奉献。最后在执行烧炭任务中,因炭窑突然崩塌,为救战友的生命而不幸牺牲。张思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一生无我想,尽瘁为人民”的英雄,当舞台灯光突然灭了,手忙脚乱的人们找不到梯子,张思德同志主动充当梯子;当主席的车子爆胎了,张思德同志翻了几个山头,连背带扛又滚,竟是一个人取回了新的车胎;当大娘的猪跑到了河里,张思德二话没说,跳进河塘里抓猪……张思德拥有着说不完的先进事迹,点滴间凝聚着他对党、对事业、对人民的纯而深的革命情感。
张思德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珍贵革命精神,却在时间的长河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为树立我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筑了牢固的思想防线,成为党员和同志们经久不衰的追求目标。学习张思德,践行“尽瘁为人民”的精神,是我们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题之一。
“尽瘁为人民”首先要忠心耿耿对党。张思德为送____同志的一封重要的亲笔信件,在敌人严密的监视下,为躲避敌人追捕,毅然跳入一个臭气熏天的水沟,一待就是半天,直到敌人撤走。他的这种勇气和毅力正来源于他对党的忠心
“尽瘁为人民”其次要任劳任怨对工作。张思德同志对他的本职警卫工作(如换轮胎,烧炭)都表现出全身心的,忘我的投入。他对工作不仅像雷锋同志所说“像夏天般的火热。”而且,从不讲价钱。用他战友的话就是“你怎么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这就是张思德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而对比我们的工作态度,我们自惭形秽:粗心大意出差错,拈轻怕重推责任,休息少了还抱怨,如同井底之蛙,思想永远停留在自私自利的狭隘里。殊不知,尽瘁为人民,首先要做到一生无我想,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始终保持正确的工作原则。
“尽瘁为人民”最终要真心实意对人民。张思德同志眼中的人民就是保育院的孩子,红军的遗孤,老红军炊事员,身负重伤的指战员。。。是生活,工作在他身边的战友,乡亲,包括他为之服务的人民的领袖。在他们身上张思德同志倾注了无限的爱。如雷锋同志所说“像春天般的温暖。”同样,我们也应该善待身边的所有人,尽己所能,为别人创造与幸福,
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所谓增人玫瑰,手留余香。
学习张思德就是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树立为一生无我想,尽瘁为人民的人生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篇5
我想,同学们一定看过《张思德》这部电影吧!张思德是一位奋勇拼搏的普通战士,他是一位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在整个影片中叙述了张思德短暂的一生,在工作时,他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在休息时,他会在战士们之间发生一些平凡温情的故事。可不幸的是:在家乡烧过木炭的张思德主动承担了最苦最累的烧碳工作,和战友一起来到荒凉的安寨山里砍柴烧碳。就在一次碳窟工作时,碳窟突然崩塌,他不幸牺牲了。同学还记得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就比泰山还重;同样,替法西斯卖力,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去死的就比鸿毛还轻。而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就比泰山还要重。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死亡的考验是无情的。但是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安危不能两全其美时,我们的人民共产党人员却毫不畏惧,竟不顾生命安全与敌人拼搏,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这是多么壮烈的举动呀!
以前,我幼稚地认为:英雄是在一刹那出现的,但我看了《张思德》这部电影后才明白,英雄并不是由于一时冲动才出现的。他们从小就有着革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平时应当注意培养自己的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习惯。他们是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祖国呀!这时,我不禁想起了读四年级时的这场“非典”病中,那些不顾生命危险日夜奋战在病房里,手术台上的“白衣天使”,发扬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与病魔斗争。是他们让一批一批的病人康复出院,虽然有一部分医务人员因公殉职,但全国人民会永远记得他们…...看着英雄比自己,真是隔着长江握手——差得太远了。以前,我只知道读书是为了自己,为了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一心只想往头脑里装知识,不愿为班级负责,对班级工作一点儿也不关心,有时还为了一点小事与同学闹道德不可开交,这让我太惭愧了。现在,我深深地懂得了:作为21世纪的我,要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将来孝敬父母,报效祖国。
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篇6
在很久的时候就曾听老人们讲过党的好同志张思德同志的故事,然而,还是年少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也不知道伟大的____为什么会为了一个普通的革命战士的牺牲而潸然泪下;或许是思想的觉悟没有达到,也许是生在两个不同时代的隔阂,至今我都不敢相信张思德同志确有其人。然而,在历史的事实面前,我的质疑显得不堪理会,倒成了一种在思想觉悟上想有所突破的累赘,亦或是被事实抨碎后依然不能救赎的自嘲。在党课中,我是第一次观看《张思德同志》这部电影,终于觉得张思德同志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震撼,还有对社会的深思……
从电影中,仿佛断断续续得连起了我幼时那些故事记忆,在我的心里,张思德同志是党的好同志,他有着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优秀品质,他很热情,他热情于帮助邻家捉猪,帮着队友捡球,帮助前线下来的战友完成心愿;他还是那么热情,在朋友不小心走了资派后,他不怕连累,时时刻刻不忘激励自己的朋友。“有人在喊你是你活下去最大的理由”可能因为张思德同志的鼓励,他的朋友最终回到了革命的大道。他沉默寡言,即使被别人误会也从来都不讲原因,鲁迅先生所谓的“俯首甘为孺子牛”或许就是在说这样的革命者吧;在他任劳任怨的背后还有些许顾全大局,为了完成革命的任务,他主动承认错误,搞好同志之间的关系。
我在热衷于描述张思德同志的激情中,却寒心于当今的部分社会现象。是谁造就了这个社会,还是这个社会造就了这些冷漠的人?那个撑杆打捞尸体要价的船夫,那个车祸现场漠然走开的大妈,还有公交车上看着歹徒打伤乘务员围观的群众……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张思德同志。
记得《战争与和平》中有这么一句话“为什么一个民族的存亡就决定于那个不到民族总体人口十分之一的军队的力量呢?”而在笔者看来,也十分相信民族的胜利在于精神的不灭,在于文化的强盛。我再也不想看到八国联军抢夺时,民众眼中的漠然;也不想看到中华儿女泪于人前的无奈;更不愿意有一天我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骄傲被一点点的剥削。说到这里有些所谓的理智者们,当然会觉得我的观点过于偏激。其实不然,作为为共产主义事业时时奋斗的我们来说,要坚决防止一切不利于党和国家的事,更何况这种很可能给党和国家带来危害的部分社会现象呢?党在伟大的____的带领下,之所以能取得这样丰功伟绩,与共产革命先驱们的未雨绸缪是离不开的。所以,作为国家的主人,我们是不能忽视这个问题的。学习张思德同志的精神对一名共产主义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张思德同志的艰苦奋斗,任劳任怨,是我所希冀的,而我也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当然相信在党的带领下,社会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会更加幸福;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革命前进的路上,还有很多障碍,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者的优良传统是一种必然。在这个物质的时代,也只有张思德精神才能让更多的同志回到革命的道路上来。
时代需要张思德同志的精神,需要这个最可爱的人!
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篇7
“我刚做完手术不能下地,多亏几个年轻人帮忙抢收。”进入5月,正是张思德故乡四川南充市仪陇县割油菜、犁秧田的农忙时节,在县纪委监委的11名党员的帮助下,年逾70的盛家沟村村民唐成德家的油菜籽粒粒归仓。
3月以来,仪陇县纪检监察机关186名纪检监察干部包联230个脱贫村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与37个村(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已收集并解决问题118个。入农户、探民情、办实事,在仪陇,广大党员干部正以群众的获得感检验党的历史学习教育成效,践行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精神。
张思德,1915年4月出生于大巴山深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他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养母为了让他永记乡亲们的恩情,为他取名“思德”。193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12月,张思德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5年,张思德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三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
长征期间,张思德勇敢机智,曾只身泅水过江,夺得敌人的渡船,为红军强渡嘉陵江创造了条件;在川西茂洲地区,他一人夺得敌人两挺机枪,被战士们亲切地誉为“小老虎”,一时传为佳话。1936年10月,张思德随部队到达陕北,于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思德始终牢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使命,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在实践中一丝不苟地贯彻。延安时期,粮食严重不足,作为通信班长的张思德为了让班里的战士多吃一些,每次吃饭时总是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让别人多吃一些。
1942年11月部队整编,张思德服从组织分配,调中央警卫团第1连当战士,在____内卫班执行警卫任务。他经常帮助战友补洗衣服、编织草鞋,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1944年,张思德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被选为农场副队长。1944年7月,进陕北安塞县山中烧木炭。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每到出炭时都争先钻进窑中作业。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带领战友进山挖窑,窑顶坍塌,他将战友推出洞口,自己却被埋在下边。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没能抢救过来,牺牲时年仅29岁。
____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红色血脉源源流淌,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如今已是故乡的红色符号,仪陇县检察院的“张思德式为民服务小分队”为“事实孤儿”送温暖、国网仪陇县供电公司的“张思德共产党员服务队”帮助企业节能降耗……多个以“张思德”命名的服务队通过开展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等,让党旗在先烈故里高高飘扬。
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篇8
张思德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张思德1915年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5年,张思德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1936年到陕北后,入云阳荣誉军人学校学习和养伤。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春,张思德被调到云阳八路军某部留守处警卫营担任班长。1940年春,调中央军委警卫营任通信班长。 1942年11月,部队合并整编,干部精减下派,张思德调中央警卫团1连当战士。不久,他被调到延安枣园,在____等中央领导同志工作的地方执行警卫任务。
1944年初,张思德响应党中央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被选为农场副队长。同年7月,进安塞县山中烧木炭。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1000多人,在延安举行张思德追悼会。____亲自参加追悼会,并发表悼念讲话。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篇9
张思德(1915年—1944年),四川仪陇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七十多年来,张思德的形象是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里程碑。张思德精神具有永恒性也具有发展性,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价值功效和引领作用。它吸纳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他1933年参加红军,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____的卫士。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
_______亲自出席了追悼会,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
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篇10
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千余人,在延安凤凰山脚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为一名普通战士举行了庄严而肃穆的追悼会。____亲自参加追悼会、撰写挽联,并发表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悼念讲话。这名战士就是张思德。
张思德,1915年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他参加红军,在战火与硝烟中成长为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作战机智勇敢,曾在一次战斗中创造一人夺得2挺机枪的战绩。1937年,张思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1940年春,张思德在中央军委警卫营任通信班班长。作为班长,他总是承担全班最困难、最艰苦的工作。因为粮食不足,战士们经常吃不饱,通信班的战士又都是小伙儿,加上经常外出送信走远路,饭量比较大。为了让大家多吃一些,每次吃饭时,张思德总是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地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在他的带领下,全班战士都干劲儿十足,工作成绩也异常出色。
1942年10月,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备团,因班干部需精简下派,所以领导决定将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面对职务上的调整,他欣然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并说道:“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不久,他被调到延安枣园,在____等中央领导同志工作的地方执行警卫任务。自此,他便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警卫工作中。与此同时,为了保证中央领导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还经常主动为驻地打扫卫生、铺石垫路、修补窑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1944年初,为响应党中央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张思德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来到距离延安30多公里外的安塞县生产农场,并被选为副队长。夏末秋初,张思德带领突击队员进入安塞县林区烧制木炭,准备过冬。他不怕苦、不怕累,处处树起模范标兵的大旗:白天,他巡视炭窑,掌握火候;晚上,他也要起来数次,观察烟色。窑里温度很高,有的木炭出窑时还带着火星,但每次出炭,他总是第一个钻进窑中作业。战友们见他大汗淋漓,脸被烤得通红,便一再请求他交换下位置,但他总是执意不肯。在张思德的感召下,战士们夜以继日埋头苦干,仅用一个月时间就烧炭5万多斤。9月5日,张思德带着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受雨水影响,炭窑突然坍塌,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友小白推出窑口,小白得救了,年仅29岁的张思德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3天后,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大会上,____站在土墩上,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打着强有力的手势,沉痛而坚定地发表讲话:“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篇讲话经整理后收入《____选集》,题为《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篇11
张思德同志1933年开始当班长,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根据地工作,后来,又做____的内务兵。由于炭烧得好,不久又被调去烧炭,最后,在一次煤窑坍塌事故中壮烈牺牲。
在我看来,张思德同志有很多看似有点普通的优点。
首先,他做事努力,勤奋。别人都上床休息了,他还在搓麻绳。别人熄掉了灯,他就到厨房去干活,还与老师傅抢活干,被老师傅拒绝后,就到门口继续搓麻绳。做主席的内务兵时,一次,轮胎在路上坏掉了,他一路飞奔回去,扛了一个轮胎来换,还是光着脚。主席看不过眼了,就送了一双鞋。后来,他在山里烧炭时,他仍然以身作则,努力干活,一天下来,整个人就跟黑炭差不多了。直到牺牲前,他还在煤窑里开心的干着活。
其次,他做每一件事都很认真,努力想做的很好。当他还是班长时,就是别人休息时,他继续干活。给主席作内务时,他为赶时间,啥事都是跑着去干。烧炭时,也是脏活累活抢着干而毫无怨言。正是他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使他深受主席的赏识。
再次,他身上洋溢着共产党员的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当别人在背后讥笑他当了好多年的班长仍升不了官时,他自我解嘲说,这样自己的基本功扎实。当有人嘲笑他们内务班都没有真本领是“软蛋”时,他挺身而出,显示了自己过硬的劳动技能,证明了内务班也是好样的。当他被派去烧炭时,连他的朋友都有意见了,“怎么别人让你干啥,你就干啥!”他只一笑,说:“烧炭没什么不好的呀!”当他的养子问道:“烧炭是干什么的?”他说:“烧炭是为大家提供温暖,天底下谁冷,我就给谁烧炭!”说完脸上还露出一个开心的微笑。一个纯朴的党员形象就这样定格在我的心中。
另外,他还十分热心,不管是谁,只要有困难,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记得影片刚开始的时候,他所在的合唱团正在演出,突然,一个灯泡坏了。后台工作人员赶紧冲了出来,并高叫:“梯子。”灯一亮,大家才看见,这“梯子”竟是张思德!在给主席作内务时,遇上了一个由于父母被日本鬼子杀害而不肯说话的小男孩,小孩居然开口叫他“爸爸”。可能这也是缘分。从此,他就真当起了他的爸爸,经常给他买糖吃,很开心的一起生活。小孩渐渐长大,也渐渐肯说话了,而且还相当聪明,。还有管伙食的老师傅不服老,不肯退休。张思德便给他做思想工作,并主动要求作他的儿子,好好孝敬他老人家。当一位团长病危,相见主席最后一面时,他立即去见____,使团长见到了主席最后一面,了无牵挂的走了。做烧炭班长时,他还帮助一位思想后进的青年慢慢成长起来。他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每一位同志的心。
最后,他还有一个连____都认为是最大缺点的最大优点。那就是不爱说话,他做事很努力,可就是话不多,别人问一句他答一句。这样很容易让人忘记他的存在。可这种人就像老黄牛,是务实派,比那种只知道说,不干活的“麻雀”式的人要强多了。
以上是对张思德同志的个人分析。从中我可以看到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所具备的基本品质:努力,认真,乐观,热情,务实。总的来看,张思德同志似乎很普通:做的事情很普通,说的话也很普通。可正如____同志所说的,正是因为我们的革命队伍有许许多多的这些看似普通的人,支撑了我们的革命队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法西斯卖命,剥削压迫中国人民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就比泰山还重,尽管他看似平凡,但其中孕育着伟大和光荣的品质。
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篇12
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____在追悼会上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发表讲话,表示悼念。图为正在和战友烧炭的张思德。
____追悼张思德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发表已经70多年。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也已家喻户晓,超越时空,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大家知道,张思德是1944年9月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的;然而人们很少知道,张思德还是一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他在长征途中英勇奋斗的模范事迹,同样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
张思德(1915—1944),四川仪陇县人。他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自小受尽人间的苦难。1933年红四方面军来到他的家乡六合坊,他积极报名参加了红军。不久,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北上,冲破川军的阻拦,渡嘉陵江西进。在战斗中,张思德英勇顽强,奋不顾身,右腿中弹,毫无惧色,冲进敌阵,同敌拼杀,击毙敌军射击手,一人缴获了两挺机枪。有一次,他外出执行任务,路上遇见一个敌人疯狂追赶一个十四五岁的红军小战士。他怒气填膺,猛冲上前将敌击毙,救下了那个小战士。他的英勇事迹,在红军中广为传扬。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川西懋功地区胜利会师。张思德闻讯后分外高兴,他和战友们一起,准备了毛巾、毛袜等礼物,赠送给红一方面军的战友们。两军会师后,红军力量大增,士气高昂。党中央派慰问团到红四方面军进行慰问,宣传遵义会议精神和党中央的正确决定。张思德等红四方面军的战士拥护中央的正确领导,对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
是年秋天,红四方面军来到丹巴黑水河边。河虽不很宽,但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河上没有桥,只有一根高悬在两岸之间的溜索。细长的溜索似乎好久没有人使用了,站在河边的战士们都有些发怵。炊事班的老班长放下行军担子说:“我去试试看!”但没等他伸手,张思德已用树枝钩来了溜索上的竹筒,坚定地说:“我先过!”老班长拉住他说:“不行!你伤刚好!”原来不久前张思德的右腿第二次负伤,一个多月前才归队。“我先过!我先过!”岸边的战士们也纷纷抢上前来,张思德伸开双臂拦住大家说:“争啥子呀,我们都要过去的嘛!”说毕,转身便跨到竹筒垂下的绳结上,随即滑了出去。溜索在空中抖动,岸边的战友们都提心吊胆地盯着他,希望他快些滑到对岸。可是,张思德慢慢地一段一段地检查那根溜索;到了河心上空,他竟用力摇晃那根溜索。战友们都为他惊叫起来。身临险境的张思德却毫不在乎,为了给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他已忘掉一切,一步一步地沿溜索向前滑。张思德终于顺利地到达对岸:“同志们,可过啊!”他的大声呼喊,使河边的战士们欢跳起来。
1935年8月,红一、四方面军为执行中央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决定,从毛儿盖等地北上,进入茫茫大草地。草地里水草丛生,风雨无常,泥泞潮湿,行军极端艰苦。张思德和战友们不畏艰难,奋力跋涉,同甘共苦,互励互助,希望早日走出草地。可就在这时,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大搞分裂活动,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命令部队掉头南下。张思德等红四方面军的战士眼看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心中产生了疑团:为什么两军会合后,又各自分开行动呢?当时,张思德等普通战士,并不了解中央领导层内部发生的严重分歧。部队南下后,张国焘公开打出反对党中央的旗帜,这使许多红军指战员异常痛心。由于张国焘的战略方针的根本错误,南下红军不得不同以逸待劳的优势敌人展开激战,部队大伤元气。张思德在战斗中又一次负伤,身体更加消瘦。张国焘的分裂图谋失败后,不得不重新北上。
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篇1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看完张思德这部电影后,____对他的评价在我耳边久久回响,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一个平平凡凡的工作岗位,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
那是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张思德——一个烧木炭的士兵,他为了掌握好烧炭的火候,不分昼夜地巡回各窑,不怕温度高,爬到窑顶观察烟色,正因为他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所以他烧出的木炭质量特别好。
张思德爱人如已,助人为乐。他用一颗爱心去关心、照顾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他和战友小白去挖窑,窑洞即将挖成时突然塌方,为救小白,自已却被埋在了窑洞里,光荣牺牲了。
虽然那是发生在60年前的事情,但是今天看起来却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不管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应该学习他那种爱岗敬业、爱人如已、助人为乐的精神。
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篇14
1936年7月初,红二、六军团(后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张思德拉着红二方面军战友的手,眼里闪动着兴奋的泪光。在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大会上,朱德总司令和任弼时等首长传达了党中央、____和中央红军已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传达了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会合的决定,会场上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思德和战友们回想起一年前和中央红军会师的热烈情景,想起了南下途中那段艰难的岁月,如今红四方面军的战友们又将重新回到党中央的怀抱,心情万分激动。
7月上旬,红二、四方面军开始北上进入茫茫草地。当时,张思德在红四方面军通信营任通信班班长。虽在战争中多次负伤,身体瘦弱,两颊深陷,面色憔悴,两脚被草地中的污水泡得红肿,但他眼睛明亮,精神抖擞,整天忙碌不停。每当上级的送信任务到来后,他总是立刻就走,在泥泞的草地里匆忙跋涉,从不叫苦。通信班副班长见他身体不好,又事事抢先,心中不忍,希望他注意休息,并对他说:“班长,你总是这样不成啊,送信任务还是大家轮流干吧!”张思德却说:“我们班好多同志年岁小,不能让他们再多跑路,我自己多跑几遍,让大家都能走出草地,都能北上啊!”副班长见他不依,便说:“那我可以多送。”张思德则说:“一样嘛!”这正像____在悼念张思德的时候所说:“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夜晚,红军指战员在草地宿营。草地里寒冷潮湿,通信班的战士们困乏地挤卧在一起。深夜,张思德常起来看看,见草皮底下渗水了,便把战友们叫醒,让他们起来活动活动身体,再挪个稍干的地方。有时,大家睡熟了,他独自守着篝火,不时添加些柴草,并把一些湿柴烤干,以备次日点火用。
在草地里行军多日,红军指战员带的干粮吃完了,不得不采野菜充饥。有一次,炊事班老班长端着一碗野菜糊糊递给张思德,说:“给,把它吃了!”张思德推辞道:“不,你自己吃吧。你年岁大,要多保重。”老班长却说:“莫惦记我,你们年纪轻,往后路长呢……”张思德深深感谢这位老班长,他接过糊糊,悄悄地走出去,又把它送给了班里两个外出拾柴归来的小战士。
战士们以野菜充饥,但吃野菜中毒的事时有发生。朱德总司令号召大家识别各种不同的野菜和有毒的野草。张思德积极响应号召,开展“尝百草”的活动,学习分辨不同野菜的特点和性能。有一天傍午,部队在一片水草丰茂的洼地上休息。张思德和一名小战士便到附近地区找野菜,他们在一处水塘边看到一片青葱的野草。那个小战士惊喜地叫道:“班长,瞧,这是野萝卜!”那个小战士说着便弯腰去采摘。张思德忙喊住他说:“别急于采,有些看样子好看的野草,却是有毒的。”他先撕下一片野草叶子放到嘴里,嚼了嚼,味道倒是甜丝丝的。他让小战士先别尝,采一些带回去,做鉴定。不久,张思德感到肚子疼,要呕吐,吐出来的是清水,知道自己中毒了。他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不能吃,告诉同志们。”小战士忙叫来班里的战友,大家见张思德脸色发青,面部浮肿。他们赶到营部取来解毒的药物,张思德服后才脱离了危险。从草地继续往前走,到达噶曲河边。这是黄河上游的一条小支流,雪山融化的冰水流入河中,河宽水寒。张思德和几个水性好的战士挽起臂膀,踏进寒流,站在水深处,保护着不会凫水的战士,直到通信营的战士都安全过了河,他们才向对岸踏去。他们上岸后正准备追赶队伍,忽听到身后有呼救的声音,回头看到不远处,有总部几个过河的女战士被上游直泄下来的冰水冲倒了,她们在水中挣扎着。张思德和战友们立即向下游奔去,拦住了被水流冲倒的女战士,把她们一个个护送上岸。上岸后,张思德见有个背药包的女战士神志不清,急忙取出背包里的一块盐巴,用搪瓷碗化了碗盐水,给女战士喝了。那个女战士清醒了,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张思德指着前方说:“快到旱草地了,加把劲往前走吧!”
终于走出草地了。张思德和战友们不禁热烈欢呼起来。傍晚宿营时,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兴奋地谈论着。张思德一边缝补破旧的衣衫,一边和战友们展望未来的生活。大家盼望已久的三军会师,到陕北见党中央、____,北上抗日的愿望就要实现了。次日,迎着朝阳,张思德随部队继续向陕北前进。
张思德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后,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迎接新的战斗任务。他先后在云阳八路军某部留守处警卫连、中央军委警卫营、中央警备团等单位工作。他曾到土黄沟烧炭,南泥湾开荒,做____的警卫战士,到安塞县开荒和烧炭,直到因安塞炭窑崩塌而牺牲。____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张思德对工作极端负责,艰苦奋斗,团结同志,无私奉献,深受战友们和群众的爱戴。
张思德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篇15
长征,是张思德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战斗历程。在工作中,他常以长征事迹和长征精神激励自己和身边的战友们。据和他同在中央军委警卫营通信班工作的陈耀回忆:张思德在工作中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当组织上派他带一个班去延安以南的土黄沟深山里去烧木炭时,首长问他:“有困难吗?”他回答:“困难是有,不过我们能克服!现在的困难比过雪山草地时少多了。”对领导交给的任务,不管多么艰难,他总是坚决去完成。他常说的口头禅是:“事情总是人办的!”张思德对通信工作恪尽职守,勤奋不懈。每当接受送信任务时,不管风狂雨急,他总是按时把信件送到目的地。他对通信班的战友说:“通信工作是军中的耳目,是件很艰苦、细致的工作。”他常讲起长征中七名通信战士的故事:在川西,红军一个营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在一座小山上,几次组织突围都未成功。情况万分危急,营首长决定派人和兄弟部队取得联系。这时,七名通信战士挺身而出,他们记着同样内容的口信,趁天黑从几个方向悄悄下山,准备穿过敌人的封锁线。但刚刚摸到山脚,就被敌人发觉,枪声顿时燃豆般响起。七名通信战士经过激战,六名战士牺牲了,剩下的一名战士腰部也负了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向前爬呀爬,终于越过了封锁线。当他到达兄弟部队时,腰部已染满鲜血。他忍受着难以想象的创痛,断断续续地向首长传达完口信的最后一句话,才慢慢地闭上了眼睛。这七名通信战士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我们一个营的红军得救了。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着通信班的全体战士,他们决心学习这七名通信战士,坚决完成领导交给的通信任务。
张思德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带头,团结同志,带领全班战士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他对副班长陈耀说:“脏活、累活咱们要先去干,不能怕艰苦。”他以亲身的经历告诉陈耀,要爱护每一名战士。他说:“长征时,有一点吃的东西,总是首先让给战士,战士让给首长。为什么要那样互相爱护呢?因为咱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大家都是为一个目标战斗的阶级兄弟。”张思德平时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先人后己。陈耀说:“我非常钦佩,常常问他:‘你为什么总是这样省吃俭用,穿得缝缝补补呢?’他解释说:‘我过去的生活比现在苦得多,当上红军,我觉得生活幸福多了。现在革命还非常困难,每个人都注意节约一点儿,就能为革命解决好大问题。’”陈耀回忆说:张思德有只搪瓷碗,还是长征时带过来的。搪瓷几乎已掉光,里外都是坑坑巴巴,破旧得不像样子。有一次,部队发了一只新搪瓷碗,他却把新的送给了别人,自己依然用那只旧的。当时,根据地的物质条件十分困难,张思德这种艰苦朴素、先人后己的优良作风是时代的需要,这会产生一种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巨大精神力量。即使在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与那时相比已有霄壤之别,但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先人后己的思想生活作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创造美好未来时仍然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