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中国核潜艇先驱功勋事迹(5篇)-尊龙凯时平台入口
推荐文章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先驱功勋事迹(5篇)
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你是否在寻找“黄旭华中国核潜艇先驱功勋事迹”?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分享。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先驱功勋事迹篇1
黄旭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3月生,广东揭阳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在某次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作为总设计师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人物事迹
黄旭华,是我国核潜艇研制工程的先驱者,领导实现了我国核潜艇装备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壮举,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是我国核潜艇科技战线不可多得的战略科学家。
核潜艇,是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
“当时,我们只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核潜艇和潜艇有着根本区别,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对内部结构更是一无所知。”黄旭华回忆说。
在开始探索核潜艇艇体线型方案时,黄旭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艇型。最终他选择了最先进、也是难度最大的水滴线型艇体。
黄旭华通过大量的水池拖曳和风洞试验,取得了丰富的试验数据,为论证艇体方案的可行性奠定了坚实基础。“计算数据,当时还没有手摇计算机,我们初期只能依靠算盘。每一组数字由两组人计算,答案相同才能通过。常常为了一个数据会日夜不停地计算。”黄旭华回忆说。
用最“土”的办法来解决最尖端的技术问题,是黄旭华和他的团队克难攻坚的法宝。
除了用算盘计算数据,他们还采取用秤称重的方法:要求所有上艇设备都要过秤,安装中的边角余料也要一一过秤。几年的建造过程,天天如此,使核潜艇下水后的数值和设计值几乎吻合……
正是这种精神,激励黄旭华团队一步到位,将核动力和水滴艇体相结合,研制出我国水滴型核动力潜艇。
核潜艇战斗力的关键在于极限深潜。然而,极限深潜试验的风险性非常高。在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中,黄旭华亲自上艇参与试验,成为当时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在极限深度,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钢板承受的压力是一吨多,100多米的艇体,任何一块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闭不足,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巨大的海水压力压迫艇体发出“咔嗒”的声音,惊心动魄。黄旭华镇定自若,了解数据后,指挥继续下潜,直至突破此前纪录。在此深度,核潜艇的耐压性和系统安全可靠,全艇设备运转正常。
1970年12月26日,当凝结了成千上万研制人员心血的庞然大物顺利下水,黄旭华禁不住热泪长流。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新中国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
几十年来,黄旭华言传身教,培养和选拔出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他常用“三面镜子”来勉励年轻人:一是放大镜——跟踪追寻有效线索;二是显微镜——看清内容和实质性;三是照妖镜——去伪存真,为我所用。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先驱功勋事迹篇2
人物简介:
黄旭华,男,汉族,1926年3月出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海丰,中共党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先后担任我国核潜艇工程第一代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隐姓埋名30年,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主持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领导团队突破了核潜艇最关键、最重大的七项技术,实现了我国核潜艇装备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壮举,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2019年9月,获得“共和国勋章”。2020年1月,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他总不在家,四季的衣服鞋袜,早晚的茶水饭点,凡是家里的事情都用不着他管。单位分了2斤猪肉,他倒正好回来了……”夫人李世英笑着“吐槽”黄旭华在家的表现。
“要利用这个机会夸她一下,表扬她一下。”黄旭华接过话茬,引得大家一阵欢笑。
把核潜艇放在第一位,是黄旭华的原则,也是李世英一直以来的坚守。
1956年,黄旭华与同单位的李世英结婚,两年后便赴京参与核潜艇研制。李世英没有多问,托人给丈夫捎去了衣物。直到四年后,她也被调到北京参与核潜艇项目,才知道丈夫从事的事业。
黄旭华工作繁忙、经常出差,家里的事情几乎全靠李世英打理。冬天每月供应的300斤煤,全部由她用簸箕一趟趟搬回家;地震了,她抱着刚出生的小女儿,拉着大女儿去住安置帐篷;有一年冬天,大女儿黄燕妮上学途中跌入雪坑昏迷,李世英独自一人在床边守候了9天9夜……几十年来,从来没有为了家里的一件事情把丈夫从工作中叫回来。
“核潜艇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尽力支持他,家里的事不给他拖后腿,我觉得这是我的本分。”李世英说。
1988年年初,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核潜艇迎来了第一场“大考”——在南海进行极限深潜试验。紧张的气氛在参试人员之间蔓延,有人甚至开始写近似“遗嘱”的家书。
为了给参试人员鼓劲,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当场宣布将上艇与大家一起下潜。
试验之前,他带着李世英回了趟广东老家,并把要进行极限深潜的事告诉了她:“万一我回不来,我的老家你怎么也得去一次。”
“你是总师,你必须要下去,艇上100多个人的生命安全你要负责到底,否则这个队伍就不能带了。”妻子内心翻江倒海,对他却假装冷静。
极限深潜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时年64岁的黄旭华,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参与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
消息传来,李世英哭了。“她之前表现得冷静,是担心动摇我的决心,影响我的情绪。直到我深潜成功了,压在她心里面的大石头,终于落下来了。”黄旭华哽咽着回忆。
歉意与感激时常萦绕,黄旭华尽己所能,用爱去弥补。
每次出差回家,黄旭华总会想着给妻子买点东西,不知买什么好,就跟着别人学。有一次见别人买了块印花布,也跟着买了一块,回家一看,发现妻子早就有一件这样布料的衣服了。李世英开玩笑:“你可以背得出你工程上的多少数据,就记不得我在你面前穿了几年的印花布衣服。”黄旭华跟着别人买菜却是灵得很,到菜市场,先暗中找一个看上去很精通家务、和妻子年龄相仿的人,人家买什么,黄旭华就跟着买什么,妻子果然满意!
每年下雪,黄旭华只要在家,总会陪女儿们一起去堆雪人,父女试比高下,玩得不亦乐乎。过年了,他买许多鞭炮,还别出心裁弄来个空罐头盒戴在大鞭炮的头上,一炸,先是一声闻所未闻的奇响,再是罐头盒凌空几丈跳起霹雳舞,孩子们笑弯了腰:“爸爸,过了年就把你送到托儿所去!”
家里的“音乐会”也是表达爱意的好方式,很随意的时间里,有一个人哼哼两句,其他人便自发跟着唱起来,吹口琴、拉二胡、打扬琴……黄旭华样样都能来,以一身才艺,博一家欢乐。
“为事业尽力,以爱来治家。”黄旭华说,“我们从来没有跟对方讲过一句我爱你,或我要给你什么荣华富贵,但是我们一直是心心相印的。为了国家的事业,我们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促进,这就是爱的实际行动。”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先驱功勋事迹篇3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_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先驱功勋事迹篇4
上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遭遇西方列强围追堵截、封锁威慑。鉴于国防安全形势需要,1958年,中国决定上马核潜艇项目,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竟傲慢地说:“核潜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你们搞不了!”美国听说了,嗤之以鼻,完全没当回事。_听了汇报,异常气愤,一拍桌子:“你们不援助,那我们自己干!”“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于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核潜艇作为绝密项目,迅速启动。黄旭华和他的团队,从此,隐姓埋名,仿佛人间消失,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哪里,在干什么!仅仅十年后,1970年,中国首艘核动力攻击潜艇“长征一号”下水,震惊了全世界,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阔别家乡参加核潜艇项目后,他长达30年未能回家。直到1986年,解密期过后,他才顺道回家探望银发满头的老母,阔别30年,母子再度相对,竟无语凝噎!一个已耄耋,一个已花甲。而父亲则早已去世,父子再未能重逢!抱着苍老的母亲,“不孝子”黄旭华,不禁失声痛哭!但他依然没向母亲解释什么,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依旧责骂他不孝。
直到1987年,一篇《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报告文学,在《文汇》杂志刊登,黄旭华将文章寄给了母亲,里面虽然没有写出他的真名,却提到了核潜艇的“黄总设计师”,并提到了他夫人李世英的名字。母亲这才恍然大悟,立即将子女们召集到一起,只说了一句话:“三哥的事情,你们要谅解!”30年隐忍、30年不孝、30年委屈,对祖___亲尽了忠,也终于,对生身母亲有了一个交代。
1954年,参与战斗舰艇研究设计,1958年,调任海军核潜艇研究室任副总工。那时候,国家还是一穷二白,又赶上“三年灾害”,研发核潜艇的难度,可想而知。首先就是人才匮乏。没有技术、没有工具、没有原材料。没有核潜艇模型,但找到了两个美国导弹核潜艇的儿童玩具,于是对玩具进行拆解,揣测结构原理;没有大型运算用的计算机,那就用算盘和计算尺,用纸和笔,计算出惊人的大数据;没有资料,没有图纸,那就大海捞针,从国外报刊杂志上捕获蛛丝马迹;没有食物,那就饿着肚子干,黄旭华后来回忆说:“如果那时候有杯豆浆,心里就暖融融的!”
就在这样的简陋艰苦环境中,黄旭华和同事们吃住都在研究所,一门心思扑在核潜艇上。一有情况,零下20摄氏度,掀起被窝就能起身工作。仅仅几年,1964年,第一艘核潜艇就研制成功,1970年就顺利下水。1988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报复力量的国家。
为了测试改进核潜艇的性能,他无数次亲随潜艇深潜检测,那是需要冒着牺牲的危险的。1988年,黄旭华亲自随潜至南海300米深处,检测记录各项指标数据,成为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下水深潜第一人。他说:“我是总师,我要对潜艇负责,对艇上170名战士负责”,试验成功后,他豪情满怀挥笔写下:“花甲痴翁,智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因为祖国的召唤,因为保密的需要,他隐姓埋名、以身许国三十载,默默奋斗在科研一线,甘当无名英雄。30年里,父母、8个兄弟姐妹竟都不知他在干什么!父亲去世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全家人都在骂他不孝、无情、冷血。黄旭华泪流满面地说:“有人问我忠孝不能两全,你怎么理解?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他又说:“我非常爱我的夫人,女儿,父母。但在核潜艇这个事业上,我可以牺牲一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
他一生崇尚俭朴生活,坚持艰苦奋斗。办公室没有空调,夏季经常在40摄氏度高温下蒸桑拿。分房时,挑了没人要的顶楼,直到2005年,才给家装了一台空调。院士的他,没有专车,所里最好的车,是用了多年的“桑塔纳”。名片上,好多年连手机号码都没有,手机也是后来才买。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却把享受视为身外物。舍弃了个人,舍弃了小家,是为了国家,是为了大家。
功成名就天下晓,归来仍旧少年心。耄耋之年,93 岁高龄,他至今却仍未退休。每天早上8点半,他准时出现在核潜艇研究所的院士办公室。一张办公桌、一副老花镜、一只放大镜,陪伴晚年的,依旧还是工作。他说:“我愿意为核潜艇事业发挥余热、贡献力量”;“我要做年轻人的啦啦队,为他们加油鼓劲,必要时出个点子。什么时候退休不知道,身体还可以干几年。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先驱功勋事迹篇5
黄旭华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曾任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所长。2019年9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
黄旭华原名黄绍强,1926年出生于一个乡村医生家庭,从小立志从医。在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困窘的生活、艰难的世道,并没有挡住他求学的热情。在千里求学路上,他亲眼目睹了祖国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景象,爱国的种子心中生根发芽。为此,他给自己改名为“黄旭华”,希望苦难中的中华民族能如旭日东升般崛起。
1944年,黄旭华的高中生活因战火波及而匆匆结束。目睹日军肆无忌惮地侵略国土,黄旭华决定弃医从工学习造船,从此走上了科学救国之路。在交通大学,黄旭华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科学观念的洗礼。课余时间,他还积极参加进步组织“山茶社”,投身各种学生运动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在白色恐怖中,黄旭华坚持对敌斗争,展现了出色的政治才华和惊人的坚强意志。
1958年,时年34岁的黄旭华被秘密召集到北京,担任了核潜艇研究室副总工程师。从此,他在一处荒岛上开始了长达30年隐姓埋名研制核潜艇的工作。他带领团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路攻克种种技术难关,突破了核潜艇最关键、最重大的七项技术,实现了我国核潜艇装备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壮举,让茫茫海疆有了中国的“钢铁蛟龙”。1986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核潜艇在南海进行第一次极限深潜试验。身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却坚持亲自下海参与深潜,他认真地说:“我是总设计师,我不仅要为这条艇的安全负责到底,更要为下去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到底。”这一年,黄旭华62岁。
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依然每天坚持上班,为祖国新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鞠躬尽瘁。他的女儿也像父亲一样,在研究所里工作了40年,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核潜艇研制事业。“路要自己走,做人要坚持”成为黄家永远不变的家风,教育了孩子们,也诠释了黄旭华的精彩人生。